當童話中的角色,和真實世界的你我一樣陷入憂鬱: 從《柳林中的風聲》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撰文 Maggie Kuo(三采文化副總編輯)「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角色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小孩和成人,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發展情緒智商。到了書末,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展開全新的旅程。
故事中涵蓋憤怒、潛意識、自我審判、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適應性兒童、挑剔型父母、共謀、情商等心理學理論,將心理知識巧妙融入故事情節,解析20多個心理學專業名詞,可說是展現心理諮商療程的標準範本。
{本內容由三采文化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童話佳作──《柳林中的風聲》
在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之前,我想先聊聊《柳林中的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又譯《柳林風聲》)這本英國百年兒童文學經典名著,它被譽為「英國兒童文學黃金時代的壓軸名著」、「英國散文體的典範之作」、「英語文學作品中最偉大的兒童佳作」,並榮獲「英國BBC大閱讀票選最愛小說Top16」,與《愛麗絲夢遊仙境》、《祕密花園》並列「世界三大最受兒童喜愛名著」。在台灣,《柳林中的風聲》至少有十本的譯作出版,便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重要性。更別說深受兩位重量級人物——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喜愛。
書中講述在柳林河岸間四個動物的生活和冒險,作者肯尼思.葛拉罕(Kenneth Grahame)筆下的自然描寫如田園詩般優美且生動流暢;擬人化的動物也描繪得栩栩如生,無論是善良又熱情的河鼠、溫順又天真的鼴鼠、熱心又老成的獾,以及魯莽愚蠢的蛤蟆等,各個角色性格鮮明且迷人。儘管過程有爭執與不快,但他們真摯的友誼展現出人性的美好。作者神奇妙筆寫出季節與大自然的美,讓我們感受到了畫面、聲音與氣氛,每每一讀,便覺五感再次被觸發,心也再被溫暖了一次。這也是《柳林中的風聲》讓人會想一再閱讀的原因,據說羅斯福總統可是一口氣連讀了三次,並親自寫信告訴作者他有多喜歡這本書。
當童話中的角色,和真實世界的你我一樣陷入憂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的主要人物既然是心理學家取材自《柳林中的風聲》的角色個性,尤其以入選為「二十世紀最受歡迎故事角色100」的「蛤蟆先生」為主,故事的發展就讓人期待了。在《柳林》一書中,那位偷車、逃獄、變裝,一向魯莽的蛤蟆,竟在蛤蟆莊園裡被鼴鼠發現變得邋遢沮喪,他還親口告訴鼴鼠:我感覺精神不太好。這讓動物好友們不敢置信,大家都在想辦法幫他恢復往日光彩,直到蛤蟆去看心理諮商師⋯⋯
作者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1932-2020)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兩本專業著作《諮商技巧》(Counselling Skills)和《組織的心理分析》(The Psychoanalysis of Organizations)都是英國頗具知名度的心理學類教科書。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是他集結20多年的諮商經驗而寫,是唯一一本融合童話故事與心理學的經典心理諮商入門書。1997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出版隨即獲得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心理諮商類第一名,共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至今已長銷20多年,全球銷售超過300萬冊以上。
在喜愛《柳林中的風聲》的基礎上,發現了這本原已於台灣絕版的書,著實讓身為編輯的我驚喜不已。順利取得出版授權後,便規畫整體包裝能更靠近年輕族群,因此這次重新出版也將搭配不同以往的插畫風格,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
圖片來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繁體中文版內頁插畫
圖片來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繁體中文版內頁插畫
非常喜歡作者巧妙地將專業融入童話,把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放進了蛤蟆的故事當中,而在閱讀中陪著蛤蟆先生一起走了段心靈成長的旅程並見證了改變的發生,是我最愛的一部分:看著蛤蟆從沮喪厭世到主動想讓自己變好的過程,這過程的精妙轉折,只有細細閱讀才能夠體會,融入當中的我,也深深被感動著⋯⋯另一部分是書中許多對話,更是句句觸動閱讀者的心。這絕對是一本好讀但又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療癒書籍,讓大眾能透過本書接觸到心理學重要的名詞,重新自我剖析與理解,進而獲得前進的力量!
蛤蟆先生首次拜訪諮商師蒼鷺(圖片來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繁體中文版內頁插畫)
心理學家的選角──如何設計書中角色與對話?
為何是蛤蟆?大家可能很好奇,作者何以選擇蛤蟆作為故事主角?這大概可歸納幾個原因:一、這是英國人熟悉的角色。二、在《柳林中的風聲》中,蛤蟆是隻充滿活力又愛冒險探索的動物;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中,蛤蟆一樣的冒險探索,只是這次是從外在進入內心的探險。三、兩棲動物有完全變態的特性(蝌蚪與青蛙在形態結構幾乎完全不同),即隱喻書中蛤蟆的轉化自我。從這樣的角度發現作者的巧思安排,忍不住再次讚嘆!TA溝通分析大師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曾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在本書中,您將可深刻領略此言之妙。
蛤蟆和蒼鷺之間的心理諮商對話,可以說揭開了心理諮商神祕面紗,身為讀者的我們猶如親臨並體驗心理諮商的每個細節,見證改變的發生。同時也讓一般人更理解心理諮商師的工作:心理諮商師是無法告訴你改善的方法,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無論是內心經常糾結、有情緒控制問題,或是自身的不安全感和原生家庭創傷,更甚是憂鬱方面的困擾等,這本書都很適合閱讀,也希望大家能把這本溫暖又療癒的書當作禮物書,送給每個可能需要的朋友,願大家都能因蛤蟆先生的故事有所啟發並展開更美好的新生活!
・
・
・
・
☞心理諮商創舉,長銷20多年。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延伸閱讀
☞能犧牲奉獻才是完美?其實你已失去了個體界限。諮商心理師蘇絢慧提醒你戒掉《慣性討好》
☞偶然!闖入一家出版社|接受改變,才是永遠的不變──三采文化三十周年
☞ 大疫年,為心靈注入抗體的療癒繪本推薦 #stayhomesave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