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凝視過身上的坑疤,才能夠自在地在時間裡流動|張西新作《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
撰文 張西(作家)「謝謝時間把我煮成一個仍會徬徨害怕、仍有所憾恨和幸福的普通人。生命中的輕重開始並存,而輕飄飄的白煙能夠去到更遠的地方,我已經期待下一次要說的故事了。」張西說。
從出外探問世界的天真女孩,到深掘疼痛中的自我,從關注「你」,再回到「我」。
從23歲,一路快抵30歲,時間慢慢煮著張西。
在時間裡,她被綿密的苦澀扎痛,但又被它拯救,誠實既疼痛又珍貴,人是自己選擇的累積。
在時光裡,她用柔軟的心慢慢找到自己。
{本內容節錄自《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由三采文化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沒有橋的時候就是戲水的時候
他說他會在某些場合明顯感覺到自己是大家的焦點,有些場合則格格不入。我只是他們的背景,他沮喪的口吻說著,明明那是我那麼想要融入的一群人。
我相信人有氣場,有時候也許是氣場的不相容,有時候則是把自己放錯了規則,我在電話這頭淡淡地說,我們啊,不可能在所有的規則裡都游刃有餘,某些人身上有我們喜歡的模樣,若無法靠近,不代表你不擁有自己喜歡的那些特質。尋找相似價值觀的同伴時,也在建立自己的規則,沒有人的規則會完全一致。
圖片來源:張西@Instagram
雖然有一點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再也不能用「你是獨一無二的」去給予安慰——因為你的獨一無二很有可能被主流所傷,你沒有惡意,主流也沒有惡意,可是主流也是一種規則,而不同人群裡有不同的多數,不同的主流,那些沒有(或是無法)和所謂主流相互整齊貼合的部分,往往變成自己的缺,這是多麼大的誤會,可惜我們不可避免會被這樣的誤會所扎刺,並且難以忽視這份傷害。
圖片來源:張西@Instagram
我也是,心裡難免會有一個聲音:我才不要當那樣的人。像是電影《她們》裡的喬,懷著「為什麼女人就不能如何如何」的抵抗時,那份對「順從、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是享受刻板印象」的不苟同,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也變成其中一份生命裡有感的辛苦。
但是如果願意承受,知道自己想要擁有的關係必然會包含著一份辛苦,我就不會將它看作是負面的事。當然,也許二十歲、三十歲的我願意承受,但哪天我五十歲、六十歲,累了,不願意承受了,也有可能。
圖片來源:張西@Instagram
這說不準,也許哪天我的規則會被自己全部打散,因為它替我設立了城牆,也禁錮了我。在自己與世界之間,那一座連接兩造微妙的橋,到底該要長要短、要寬要窄、該要有多少機關、要在那一路上種什麼樣的花、植什麼樣的樹,一土一寸,都是課題。只是偶爾不想走的時候,就會忘了,有橋的時候就是戲水的時候。我們永遠也摸不清楚世界的紋路,但被河水浸濕的褲管會乾,雙腳可以在任何一處逗留。
🎧迷誠品Podcast EP063|說說張西是誰:故事之於我的重要性|放送觀點〈Hey!親愛的!〉
敦南誠品
1
在排隊時遇到一個阿姨,她先是要直接從大門進去,但指揮的人員告訴她,入場要排隊,她說,怎麼會,平常都不用排隊的啊,指揮的人員又說,今天人比較多,要排隊唷。剛好她在我旁邊,就跟著一起走到隊尾。
她問我,敦南誠品要結束營業喔,我點點頭。她又說,那會再開在哪裡啊。我說,不會開了,這兩天是最後了。她露出很難過的表情,然後說,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嗎,是在網路上說的嗎。我有點不知道怎麼回覆她,因為我已經太習慣用網路接收訊息。她又自言自語了一段說,怎麼會就這樣沒了呢,我怎麼會今天才知道呢。中間她有問我,我是不是看過妳。我就說,應該沒有,阿姨可能是我大眾臉啦。然後她又說,啊,我之前車禍傷到腦了,記憶有時候會不見,我應該看過妳,還有,我可能也知道它要收掉了,但我忘記了,我怎麼會忘記呢,今天想到的時候竟然已經是最後一天了。
我安靜地沒有回應她,心裡有一股情緒湧上來。
圖片來源:張西@Instagram
2
第一次進敦南誠品不是因為買書,而是十九歲那年冬天,2011年12月31日,和一群朋友相約去國父紀念館看101跨年煙火,那天很冷,跨完年後幾個毛頭小朋友想要接著參加隔天早上的升旗典禮,但沒有多餘的錢找地方睡一覺,手機網路也還不如現在發達,大家正苦惱著這空著的長夜該去哪裡好時,有個朋友說出了「敦南誠品」四個字。
那不是書店嗎,有人問,應該關了吧。不,朋友繼續說,它是二十四小時的書店,我們散步過去吧。不過我們完全沒有享受到半夜書店的浪漫,一走進去時,就看見一樓地上坐滿了避寒的人們,有些人靠在一起睡著了,我們索性就找了空位也坐下,捱在彼此身旁,睡了淺淺一覺。往後有一段時間,我會用帶點自豪的口吻說,我在敦南誠品睡過覺呢,好像我是一個很了解這個城市的人、了解哪裡是永不熄燈的地方。雖然現在想來只是個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幾兩重的小大人。
圖片來源:張西@Instagram
在台北漂流的這幾年,起初會在週末搭上公車到敦南誠品逛逛,為的是那一段路途、那一份「我正在前往」的心情。那時候的我已經幻想過無數次,有一天,這個書店裡會擺著我的書。
2015年,我收到三采文化的出版邀約時,馬上約了當時的伴侶興奮地往敦南誠品跑,我們逛了一圈又一圈,從華文創作的櫃位開始,最後還是走回到了華文創作區,他甚至拿出手機幫我拍了幾張照。我說,你拍什麼呀。他說,先幫妳拍呀,以後妳的書就會出現在這裡了。哇,這裡,光是聽到這兩個字我的心臟就撲通撲通地跳,是敦南誠品耶,那個二十四小時不熄燈的書店。
後來在大安區住了一年,那時候適逢失戀,我會徒步走到敦南誠品,無論多晚,這個地方都會等著我。有時候我會躲在書櫃後面哭,有時候看著無數個作家的作品被放在這裡,又多了分安心。再後來,我搬離了市中心,變得比較少往敦南誠品走了,不過如果到市區辦事,仍會在回家前繞過來逛逛,這時候的我已經可以在裡面找到自己的書,有時候在華文創作區和其他的作家放在一起,有時候會出現在暢銷榜上。
網路的時代來臨,誠品空間裡關於書的櫃位慢慢減少,精緻的生活用品漸漸變多,有時候會害怕,像是漲潮,會不會有一天我刻了那麼久的雖然還小小的石頭,它就這樣被沖走了呢。不知道科技、網路會將人們帶往哪裡,但有一部分的我永遠在這裡。我只知道一間書店的結束,當它相當於關掉了一種台北生活想像,在新的想像中,它永遠會是我記憶裡一段難捨的時光。
圖片來源:張西@Instagram
3
傍晚以後都是道別的心情,雖說所有的事情都有起落,想到要道別的是自己的一部分,心裡還是會酸澀。離開時我用平靜的心再看了一眼,謝謝你帶給這一個時代的台北那麼多情感、這麼多故事。下次我經過敦化南路和安和路的路口時,會知道一回頭有些東西已經永遠不在了,但在心裡會永遠亮著。然後,偶爾想起這一聲輕輕的再見。
・
・
・
・
寫給還在時間隙罅中迷途的你我
☞《大概是時間在煮我吧》
▶︎▶︎▶︎閱讀更多【三采文化】
✦
▌撰文者簡介|張西
來自1992,貓咪暮暮的玩伴。
喜歡散步,喜歡靠窗邊的位置,喜歡獨處也喜歡人群,喜歡山和冬天。正在學習描深自己的輪廓。
|散文作品——《把你的名字曬一曬》、《你走慢了我的時間》、《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
|小說作品——《二常公園》、《葉有慧》
|絕版作品——《朝朝暮暮》、《時時刻刻》
▌延伸閱讀
☞獻給擁有「存在焦慮」的我們,都有渴望被人理解的矛盾
☞我們追求的是完整,不是完美|作家蘇絢慧、張西的女子對談
☞張西、鄭宜農、不朽的「文藝青春.理想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