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深受大中華文化儒家思想的影響,總認為「圓滑溫吞」才是文人應有的儒雅風範。所以,有時候遇到一個觀點鮮明、風格獨特、直言不諱的人——尤其是女性時,這些特質往往不會被視為正面評價,反而染上了一些負面色彩。
這也是為什麼在生活中,很多人對事情雖然心有不滿,卻不敢表達出來;想要說些什麼,卻又選擇沉默;明知應該發聲,卻依然保持緘默。
時間久了,也變得懶得深思,抱怨卻異常頻繁,對事物的不滿也與日俱增,崇尚中庸之道的儒家,卻反走成像是個肩不能扛的懦家。
{本文內容由是由悅之文化提供;僅反應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那不是抄襲嗎?》_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
這樣的性格同時體現了東西方教育背景下,巨大的文化差異。
圖片來源:《那不是抄襲嗎?》_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在西方人們在行為上,是被鼓勵追求思想自由;而東方文化雖已開始接受自由思想的影響,仍然會受到社會傳統文化的束縛,壓抑了言論和行為的自由發展。
最後,人們逐漸失去的是獨立思考的價值,累積了更多無處安放的情緒。
《去他的互相傷害》則是在說:「面對關係就是管他的,唯有真正認識自己且面對自己,『內心的強大』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圖片來源:《那不是抄襲嗎?》_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核心價值都是在自己的身上,然而「能力的強大」和「內在的強大」卻是兩件事。
強大的本質是自信的來源,強勢的根本則是因為自卑,焦慮的背後就是源自於自己對於自我認知和外界有差距。
所以想要達成「能力的強大」,靠的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後天的努力;然而,想要實現「內在的強大」,就得透過極度的自我坦承才能達成,這最需要的就是「獨立思辨的能力」。
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蠶食了真實,流量吞噬了大眾的思考。當事情被過於放大時,往往就是個體迷失的開始。
圖片來源:《那不是抄襲嗎?》_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當人們都需要通過他人的想法去理解事情,真實與事實便難以真正存在。
當人們越輕易沉浸在別人言語描述的破碎感裡,被那些「大家說」給牽引而去,越是想要與他人找到共鳴,就越來越多人沉迷於語言濾鏡下的自我獻祭,不再有耐心去論證思辨,也丟失自我表達的個性。
最後把自己框進一個個標籤裡,將自己活成了名詞。
圖片來源:《那不是抄襲嗎?》_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我想我最大的優點和缺點就是「太真實」,所以你若一開始對我有偏見就對了。你若是個名詞,你便會將我貼上標籤,而我也只當你不是活的。
但我更希望的是,有的時候不妨去留心那些不經意流露的、不完整的隱語,甚至是那些拙劣的語塞、真情流露的吱嗚,偶而將世界調成靜音,聆聽自己上膛的聲音,去將自己活成一個動詞。
圖片來源:《那不是抄襲嗎?》_日本テレビ放送網株式会社
不尋找愛,去愛;不期待成功,去做;不追求成長,去體驗;不等待答案,去創造。
人生在世太難了,真的不需要八面玲瓏,六面玲瓏就好。剩下兩面,留給自己,那個很簡單的,很純粹的——最玲瓏剔透的自己。
然後,端起酒杯,喝自己的酒;放下酒杯,走自己的路。我依然深信不疑——「極度坦承,就是無堅不摧。」
最後,來呀,就要互相傷害呀!試試這本甘甜微辣的好滋味,允許自己所有的認同與不認同,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最不需要的,就是為難自己!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大多人的日常煩惱之一。
為了不傷害人,選擇默默忍氣吞聲,將所有的不滿藏在心中,演變成犧牲自己的情緒去迎合他人。
不過,我們待人真誠,不代表別人可以肆意踏入界線之中。在一段關係中,試著學習不執著於人,讓彼此活在緣分中,而非關係中。
▊作者
力口木木(Licomumu)
畢業於私立世新大學廣電系和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廣告系MFA藝術碩士。
職場生涯初期看似光鮮亮麗,未料反倒先一步接觸到人性醜陋那一面,遂將所有精采絕妙的遭遇,以圖文方式展現讀者面前,引起廣大共鳴。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