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深受大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总认为「圆滑温吞」才是文人应有的儒雅风范。所以,有时候遇到一个观点鲜明、风格独特、直言不讳的人——尤其是女性时,这些特质往往不会被视为正面评价,反而染上了一些负面色彩。
这也是为什麽在生活中,很多人对事情虽然心有不满,却不敢表达出来;想要说些什麽,却又选择沉默;明知应该发声,却依然保持缄默。
时间久了,也变得懒得深思,抱怨却异常频繁,对事物的不满也与日俱增,崇尚中庸之道的儒家,却反走成像是个肩不能扛的懦家。
{本文内容由是由悦之文化提供;仅反应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那不是抄袭吗?》_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 }
这样的性格同时体现了东西方教育背景下,巨大的文化差异。
图片来源:《那不是抄袭吗?》_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
在西方人们在行为上,是被鼓励追求思想自由;而东方文化虽已开始接受自由思想的影响,仍然会受到社会传统文化的束缚,压抑了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发展。
最後,人们逐渐失去的是独立思考的价值,累积了更多无处安放的情绪。
《去他的互相伤害》则是在说:「面对关系就是管他的,唯有真正认识自己且面对自己,『内心的强大』才是治癒一切的良药。」
图片来源:《那不是抄袭吗?》_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
核心价值都是在自己的身上,然而「能力的强大」和「内在的强大」却是两件事。
强大的本质是自信的来源,强势的根本则是因为自卑,焦虑的背後就是源自於自己对於自我认知和外界有差距。
所以想要达成「能力的强大」,靠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後天的努力;然而,想要实现「内在的强大」,就得透过极度的自我坦承才能达成,这最需要的就是「独立思辨的能力」。
资讯爆炸的时代,网路蚕食了真实,流量吞噬了大众的思考。当事情被过於放大时,往往就是个体迷失的开始。
图片来源:《那不是抄袭吗?》_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
当人们都需要通过他人的想法去理解事情,真实与事实便难以真正存在。
当人们越轻易沉浸在别人言语描述的破碎感里,被那些「大家说」给牵引而去,越是想要与他人找到共鸣,就越来越多人沉迷於语言滤镜下的自我献祭,不再有耐心去论证思辨,也丢失自我表达的个性。
最後把自己框进一个个标签里,将自己活成了名词。
图片来源:《那不是抄袭吗?》_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
我想我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就是「太真实」,所以你若一开始对我有偏见就对了。你若是个名词,你便会将我贴上标签,而我也只当你不是活的。
但我更希望的是,有的时候不妨去留心那些不经意流露的、不完整的隐语,甚至是那些拙劣的语塞、真情流露的吱呜,偶而将世界调成静音,聆听自己上膛的声音,去将自己活成一个动词。
图片来源:《那不是抄袭吗?》_日本テレビ放送网株式会社
不寻找爱,去爱;不期待成功,去做;不追求成长,去体验;不等待答案,去创造。
人生在世太难了,真的不需要八面玲珑,六面玲珑就好。剩下两面,留给自己,那个很简单的,很纯粹的——最玲珑剔透的自己。
然後,端起酒杯,喝自己的酒;放下酒杯,走自己的路。我依然深信不疑——「极度坦承,就是无坚不摧。」
最後,来呀,就要互相伤害呀!试试这本甘甜微辣的好滋味,允许自己所有的认同与不认同,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最不需要的,就是为难自己!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多人的日常烦恼之一。
为了不伤害人,选择默默忍气吞声,将所有的不满藏在心中,演变成牺牲自己的情绪去迎合他人。
不过,我们待人真诚,不代表别人可以肆意踏入界线之中。在一段关系中,试着学习不执着於人,让彼此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中。
▊作者
力口木木(Licomumu)
毕业於私立世新大学广电系和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广告系MFA艺术硕士。
职场生涯初期看似光鲜亮丽,未料反倒先一步接触到人性丑陋那一面,遂将所有精采绝妙的遭遇,以图文方式展现读者面前,引起广大共鸣。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