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誠品|meet eslite
- 《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三分幽默自嘲,兩分多愁善感

Theme column
2022年7月28日
Save
Too great
Your fans will receive this sharing
Share Cancel
You cancel share
Bookmark Success
You have alreay bookmark
Cancel bookmark
You cancel bookmark
Your account has been set to ignore other people's attention and can not be shared with fans.
《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三分幽默自嘲,兩分多愁善感
Written 一頁華爾滋
我想,許多人會翻開這本《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都是出於對此位導演、創作者的好奇,無論是幾乎一年一部電影的驚人產量,或是對他身陷MeToo風暴的複雜真相。若想真正瞭解一位創作者,就不能不從他的內在世界、情感面向來觀察,那並非所謂「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的論調,而是關於一個人的性格、價值觀、處事哲學,無論你喜歡或認同與否,以及,為何不會再有第二位伍迪艾倫如此「憑空而來」。

Manhattan (1979) - IMDb
⠀⠀⠀⠀⠀
稍微熟其作品的觀眾,好比已於影史搶下一席之地的《開羅紫玫瑰》、《曼哈頓》、《安妮霍爾》,或後期受許多人喜愛的《愛情決勝點》、《午夜巴黎》、《藍色茉莉》等等,縱使評價好壞參半,依然訝異他始終馬不停蹄埋首創作,許多人或許會抱有疑慮,高齡86歲的他仍維持這麼穩定的產量,是否淪為老調重彈或粗製濫造?而此部親筆自傳,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內心的大門。

Midnight in Paris (2011) - IMDb
「一個只會講停車場笑話的笑料供應者,一個二流貨色莫名其妙地晉身電影導演,憑藉著辛勤工作和驚人的運氣,佔盡天時與地利。因此我獲得了許多成功經驗……」
⠀⠀⠀⠀⠀
但是,他每一句話後面都有著「但是」的意味,換言之,每一件看似背離主流的行為背後,他總有自己的理由。就如多數平凡人,伍迪艾倫的性格存在無數缺陷,厭世、孤僻、執拗、一廂情願,稱不上「忠誠」,有時甚至還隱隱散發著一些直男癌特質。然而,他的坦誠與寬容也是理直氣壯,包括昔日風流韻事,自身人性情感,和所有出自他手的電影作品,無論好壞。
⠀⠀⠀⠀⠀
「是啊!我喜歡女孩子,不然我該喜歡什麼呢?九九乘法表嗎?」
人人皆有盲點,也有自己版本的真相。可為何李滄東的《綠洲》這麼動人;為何強尼戴普誹謗官司勝訴後,公開聲明裡出現一句「希望法庭和媒體的立場可以回到無罪推定」?《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亦詳述了自己與前妻養女宋宜相差三十五歲的不倫戀始末,究竟那是驚世駭俗、輿論未審先定罪,亦或世間存在的無數種形式的真愛之一,是可愛或可恨、受害者或加害者,也只有讀完此書的我們方能自行判斷。

Annie Hall (1977) - IMDb
從脫口秀演員到當代電影名導,種種自命清高裡獨缺附庸風雅,更是自己眼裡的「不完美主義者」,不會為了一個鏡頭花上一整天的時間,電影極其重要,卻不是全世界。他崇拜柏格曼,熱愛《第七封印》、《野草莓》,卻拍出了自認不甚理想的《安妮霍爾》(但拿下第 50 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極度推崇《慾望街車》,只拍出了自認差強人意的《藍色茉莉》(但為凱特.布蘭琪贏得第 86 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雖然曾提過《開羅紫玫瑰》、《星塵往事》與《愛情決勝點》,而他在書中則稱自己最好的作品為 2017 年凱特溫絲蕾主演的《愛情摩天輪》。
⠀⠀⠀⠀⠀

Wonder Wheel (2017) - IMDb
善於創作不等於善於談論自己,《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對熟悉其風格的觀眾而言,必然會是相當有趣的閱讀體驗,會看見他對藝術的執著和追求,會看見他如何熱愛身為創作者的天職,會看見他對任何可能的開放心態和勇於嘗試。就如無數年下來觀賞的無數部電影,不刻意放大任何偉大的成就,帶著些許幽默、些許自嘲,以伍迪艾倫式輕快流暢的碎碎念,一氣呵成回顧了自己的來時路,至於最後,彷彿該說的就說到這裡為止──
⠀⠀⠀⠀⠀
「與其活在大眾的心中或思想中,我寧可活在我自己的公寓裡。」

{本文內容由撰文者及黑體文化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首圖來源: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劇照_IMDb
▌──伍迪.艾倫第一本親筆自傳──
從布魯克林的童年開始,早期擔任席德.凱薩電視綜藝節目的寫手,與喜劇大師一起工作…,憑藉著獨特的說故事的魅力,伍迪.艾倫細數過去製作電影的歷程,回顧他身兼作家和導演長達六十年豐富多產的職業生涯。
☞ 憑空而來: 伍迪.艾倫回憶錄 Apropos of Nothing

▌關於作者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演員與音樂家。他曾經是脫口秀喜劇演員,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其作品備受肯定。他也是一位狂熱的爵士樂愛好者和忠實的運動迷。根據他的說法,他對自己從未拍過一部偉大的電影感到遺憾,不過他仍在努力。
陳麗貴(譯者)
陳麗貴,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碩士,資深紀錄片導演,熱心參與社會運動。曾任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理事長、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和蔡瑞月基金會董事。譯作《雕刻時光》(與李泳泉合譯)。
✦
▌延伸閱讀
☞從《火線追緝令》到《鬥陣俱樂部》,帶你解謎好萊塢電影大師「大衛.芬奇」
☞重看5部「超經典電影」;還是很慶幸自己有買票!
☞5部記憶主題經典電影:假使沒有記憶,我們該如何追尋自我

Manhattan (1979) - IMDb
⠀⠀⠀⠀⠀
稍微熟其作品的觀眾,好比已於影史搶下一席之地的《開羅紫玫瑰》、《曼哈頓》、《安妮霍爾》,或後期受許多人喜愛的《愛情決勝點》、《午夜巴黎》、《藍色茉莉》等等,縱使評價好壞參半,依然訝異他始終馬不停蹄埋首創作,許多人或許會抱有疑慮,高齡86歲的他仍維持這麼穩定的產量,是否淪為老調重彈或粗製濫造?而此部親筆自傳,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內心的大門。

Midnight in Paris (2011) - IMDb
「一個只會講停車場笑話的笑料供應者,一個二流貨色莫名其妙地晉身電影導演,憑藉著辛勤工作和驚人的運氣,佔盡天時與地利。因此我獲得了許多成功經驗……」
⠀⠀⠀⠀⠀
但是,他每一句話後面都有著「但是」的意味,換言之,每一件看似背離主流的行為背後,他總有自己的理由。就如多數平凡人,伍迪艾倫的性格存在無數缺陷,厭世、孤僻、執拗、一廂情願,稱不上「忠誠」,有時甚至還隱隱散發著一些直男癌特質。然而,他的坦誠與寬容也是理直氣壯,包括昔日風流韻事,自身人性情感,和所有出自他手的電影作品,無論好壞。
⠀⠀⠀⠀⠀
「是啊!我喜歡女孩子,不然我該喜歡什麼呢?九九乘法表嗎?」
人人皆有盲點,也有自己版本的真相。可為何李滄東的《綠洲》這麼動人;為何強尼戴普誹謗官司勝訴後,公開聲明裡出現一句「希望法庭和媒體的立場可以回到無罪推定」?《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亦詳述了自己與前妻養女宋宜相差三十五歲的不倫戀始末,究竟那是驚世駭俗、輿論未審先定罪,亦或世間存在的無數種形式的真愛之一,是可愛或可恨、受害者或加害者,也只有讀完此書的我們方能自行判斷。

Annie Hall (1977) - IMDb
從脫口秀演員到當代電影名導,種種自命清高裡獨缺附庸風雅,更是自己眼裡的「不完美主義者」,不會為了一個鏡頭花上一整天的時間,電影極其重要,卻不是全世界。他崇拜柏格曼,熱愛《第七封印》、《野草莓》,卻拍出了自認不甚理想的《安妮霍爾》(但拿下第 50 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極度推崇《慾望街車》,只拍出了自認差強人意的《藍色茉莉》(但為凱特.布蘭琪贏得第 86 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雖然曾提過《開羅紫玫瑰》、《星塵往事》與《愛情決勝點》,而他在書中則稱自己最好的作品為 2017 年凱特溫絲蕾主演的《愛情摩天輪》。
⠀⠀⠀⠀⠀

Wonder Wheel (2017) - IMDb
善於創作不等於善於談論自己,《憑空而來:伍迪.艾倫回憶錄》對熟悉其風格的觀眾而言,必然會是相當有趣的閱讀體驗,會看見他對藝術的執著和追求,會看見他如何熱愛身為創作者的天職,會看見他對任何可能的開放心態和勇於嘗試。就如無數年下來觀賞的無數部電影,不刻意放大任何偉大的成就,帶著些許幽默、些許自嘲,以伍迪艾倫式輕快流暢的碎碎念,一氣呵成回顧了自己的來時路,至於最後,彷彿該說的就說到這裡為止──
⠀⠀⠀⠀⠀
「與其活在大眾的心中或思想中,我寧可活在我自己的公寓裡。」

{本文內容由撰文者及黑體文化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首圖來源: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劇照_IMDb
▌──伍迪.艾倫第一本親筆自傳──
從布魯克林的童年開始,早期擔任席德.凱薩電視綜藝節目的寫手,與喜劇大師一起工作…,憑藉著獨特的說故事的魅力,伍迪.艾倫細數過去製作電影的歷程,回顧他身兼作家和導演長達六十年豐富多產的職業生涯。
☞ 憑空而來: 伍迪.艾倫回憶錄 Apropos of Nothing

▌關於作者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演員與音樂家。他曾經是脫口秀喜劇演員,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其作品備受肯定。他也是一位狂熱的爵士樂愛好者和忠實的運動迷。根據他的說法,他對自己從未拍過一部偉大的電影感到遺憾,不過他仍在努力。
陳麗貴(譯者)
陳麗貴,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碩士,資深紀錄片導演,熱心參與社會運動。曾任台北市女性影像學會理事長、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和蔡瑞月基金會董事。譯作《雕刻時光》(與李泳泉合譯)。
✦
▌延伸閱讀
☞從《火線追緝令》到《鬥陣俱樂部》,帶你解謎好萊塢電影大師「大衛.芬奇」
☞重看5部「超經典電影」;還是很慶幸自己有買票!
☞5部記憶主題經典電影:假使沒有記憶,我們該如何追尋自我
FB粉絲專頁《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版主。東吳中文系畢業,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文章散見各網路媒體。著有電影文集《光影華爾滋》,喜愛透過觀影、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Too great
You attentionKristin|Let Me Sing You A Waltz
Cancel attention
You cancel attentionKristin|Let Me Sing You A Waltz
誠品電影院
閱讀文化
電影
-
Like 2
-
Heart 1
-
Wow 4
您已經按過囉!
Eslite event
Related product
Contact Us
Back to list
Previous one
Next one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