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書店時,哪本書會在還未閱覽內容的情況下引起你的興趣?或是你曾想過,這些陳列在架上的書籍需要經歷那些旅程,才會到讀者手中呢?
此次邀請到霧室設計工作室的創辦人——彭禹瑞與黃瑞怡來談談一本書的裝幀藝術,一同瞭解製作一本書所付出的心血與過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首圖來源:迷誠品_YouTube}
每本獨一無二書籍背後的秘密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霧室是2010年由彭禹瑞與黃瑞怡共同創立的設計工作室,他們接手眾多書籍的裝幀,共同打造出無數令人驚艷的書籍,每本獨一無二書本的背後源自於設計時的堅定理念。
「製作一本書的時候,我們要重視的是作者的心意有沒有辦法與讀者產生連結。」黃瑞怡分享,比起直接一股腦地進行製作流程,他更傾向花費時間閱讀內容並仔細思索作者想透過文字傳達的核心價值,藉由理解其意圖,與作者達成共識,萃取最核心的理念打造出來的書籍,才能讓讀者第一眼就能被書本吸引。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朝向一座生命的山》是霧室跟菩薩寺合作的作品,為了呈現寺廟質樸且溫暖的精神,封面採用的紙張是特別請廣興紙寮打造的「種籽紙」。
圖片來源:霧室_臉書粉絲團
這種紙張含有從菩薩寺中種植的樹木——榔榆樹取出來的種籽,因此封面的紙張除了保有手工製紙微微粗糙的質感,紙張分布的斑紋也全然不同,這使每本書呈現獨特的風貌。閱讀時就像是走入寺廟,學習生命的智慧,與寺廟產生連結。
「當時我們也把這個小小的種籽種在陽台的盆栽裡面,它現在也成為了一棵大樹,我覺得就回應了當時製作這本書想陪伴讀者成長的心意。」黃瑞怡看著窗外的枝葉,笑道。
正是因為對每本書的裝幀設計包持細膩的處理態度,因此每本經由霧室打造的書籍皆充滿溫度,飽含書中想傳遞的核心訊息,與作者聯手為讀者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
如何發想靈感?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一本書的裝幀並非只有封面,還包含摺頁、蝴蝶頁、內頁,要呈現怎樣的風格都是必須的考量要素:「書並不是只有封面可以做,它是一個很完整的空間,可以等著你去發揮,這其實是一種設計師生活上經驗的呈現。」彭禹瑞接著表示:「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於書籍的題目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如同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設計師同樣也會因為年齡對書籍想傳達的內容有不同體悟,這些經年累月的精華,被重新揉合、應用至書籍的裝幀中,呈現不同且豐富的效果。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我的靈感來源,就是去做一些跟設計完全沒有關聯的事情。」彭禹瑞娓娓道來過往經驗,每當感到工作壓力大時,他會去照顧植物,卻意外從植物身上領悟設計的道理:「一開始種植物,我會捨不得剪植物的枝葉,但後來發現,捨不得剪反而會讓植物照不到充足的陽光,葉子也長不好。」
彭禹瑞從植物身上獲得設計上的啟發,如果設計的過程急於將所有元素塞進整個畫面中,反而會顯得雜亂無章,抓不住重點;適時除去一些元素,可以更清晰傳達想分享的內容,與讀者的想法產生連結。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黃瑞怡找尋靈感的方式和彭禹瑞大不相同,他習慣一個人散步,藉由大自然的氣息、景色讓自己回歸到嶄新的狀態,藉此獲取靈感;他也將自己投入另種思考模式,徹底理解文本所想傳遞的內容:「我通常會想像自己是一個透明的容器,作者的文本內容帶領我去體驗很多事情,並將這些體驗裝到容器裡面,再慢慢跟這個頻率相處。」
▌看更多裝幀美學
共同盡心盡力打造一本書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若單靠作者所撰寫出來的文字,沒有經過書籍裝幀、設計包裝,以及出版社的出版銷售,文字是無法傳遞的。因此,一本書能夠順利誕生,背後是依靠許多人通力合作、努力付出汗水的成果。
霧室的工作模式通常會從黃瑞怡細讀文本,梳理書籍想傳遞的核心概念,並將其透過文字呈現給彭禹瑞;接收到文字的彭禹瑞則會開始思考該如何讓這些文字為讀者創造獨一無二的閱讀體驗,接續產出草圖,持續進行討論,發散想法與創意,逐漸將提案建構完整。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
「我們很幸運,遇到願意跟我們一起玩,一起嘗試實驗的印務,所以創造出很多不同書的樣貌。」黃瑞怡接續說明:「我們一直再嘗試不同的媒材、設計呈現上的可能性,所以一本書是集結很多夥伴共同完成的。」
圖片來源:誠品線上
從霧室歷年設計成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在書籍中肆意揮灑的創意,像是近期出版的《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書封採用立體設計,只要翻開書頁,就如蝴蝶綻放雙翅一般,在讀者眼前綻放五彩斑斕的漸層圖形,與書名相呼應,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
紙本書籍想傳遞的訊息與魅力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因應電子書逐漸流行的趨勢,越來越少人購入紙本書籍,或是想主動翻閱紙本讀物;這不禁讓人擔憂紙本書會不會隨時間被電子書取代?
針對這一點,黃瑞怡反而抱持不同想法:「在資訊很多的社會裡面,紙本書籍的存在其實有某種安定人心的作用。我常常覺得,紙本書是一種陪伴,它可以讓你隨意翻閱,隨意停下來,或是做一個記號,它會跟你的生命產生連結跟關係。我覺得這是紙本書不會被取代的原因。」
圖片來源:迷誠品_YouTube
正因為紙本書可以拿在手中,細細感受到一本書的細膩裝幀,以及紙張帶來的觸感與感受,無法任意被抹滅。
彭禹瑞則認為,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可以充分感受閱讀的魅力、享受文字所帶來的喜悅,進而加入閱讀的行列之中,而這正是紙本書籍難得可貴的真切感受。
✦
▌做實體書有多不簡單?拆解靈感發想、企畫創意、裝幀設計環節,完整見證一本書的誕生!
逛書店的時候,你都如何決定是否把一本書從書架上拿到手中?「書封」也許是每個人與書產生連結的第一步。然而,一本書從無到有,究竟要經過哪些過程才能送到你的手中?
本集影片專訪霧室設計團隊,從企劃溝通、草圖製作、印務協作、到設計靈感,從頭到尾一起見證一本書的誕生!
▌設計背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