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专业、兴趣,更是生活— 欧阳伶宜
撰文 Lei▲ 欧阳伶宜四岁於Yamaha音乐班开始有系统地接触音乐,而後在小学三年级就读音乐实验班时,听从老师建议修习大提琴,经历国小、国中、高中与大学,再赴美取得大提琴演奏硕、博士学位,这一路上皆与音乐朝夕相处,以大提琴为伴。自然而然,音乐便融入了欧阳伶宜的世界。
欧阳伶宜,一位来自高雄的大提琴音乐家,目前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专任大提琴教授。自小有记忆以来便在家中听姊姊弹奏钢琴,从此便对音乐产生相当大的兴趣,长大後赴美钻研音乐,更取得了大提琴演奏硕士及博士学位,因为对她言不仅是工作,更像是她生活的重心。
欧阳伶宜引用了一段话来形容音乐,「音乐是一种道德律,它使宇宙有了魂魄、心灵有了翅膀、想像得以飞翔、使忧伤与欢乐有如醉如痴的力量,使一切事物有了生命;它是秩序的本质,引向真、善、美的一切;虽不可见但却具备绚烂、热情且永恒的形式。」就她而言,音乐是创作者传达讯息的媒介,也是阅听者沉浸汲取养分的载体。音乐可以感人肺腑,也可以令人雀跃甚或惊悚;音乐可以正襟危坐在殿堂里欣赏,也可以不经意地驻足看路边艺人表演;音乐可以让人穿越古今认识历史文化,也可以成为强化效果或纾缓柔和的背景衬托;音乐可以让上万人聚集摇滚共鸣,也可以让独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音乐变化万千,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对於欧阳伶宜而言,音乐不仅是她教学中的专业、演出时的语言,更是生活中的乐趣。
跟着,她与我们分享了在认识音乐的过程中,一些值得回忆、纪念的事件。高三时她受邀进入了总统府参与总统府音乐会的演出,对於当时的她而言,这无疑的是莫大的鼓舞,更大的喜悦是让栽培她的父母及大提琴恩师陈哲民老师感到骄傲。另外,在2006年时,欧阳伶宜与当时新竹商业银行合作,至新竹县五峰乡桃山国小与泰雅族师生合作灌录《桃山小学的夏天音乐课》专辑,这张专辑更获得了2007年金曲奖最佳跨界专辑之殊荣。这事件让我欧阳伶宜感受到音乐可以是超越族群、阶级、年龄、语言且无处不在的力量。而在2010年时她受邀参加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圆寂一周年「我愿无穷感恩音乐会」,在全场庄严肃静气氛中她独奏演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J.S. Bach)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让她深刻体认到音乐亦能弥平东西文化与宗教的差异,更能抚慰人心。
音乐之路是辛苦的,但因为喜欢,因此欧阳伶宜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而支持她至今的其实是一种自我突破与实践的意念。对於 「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一说,欧阳伶宜则表示「学音乐本身不会变坏,致使小孩变坏的其实是周遭环境,特别是父母与老师。如果仅仅把音乐当成工具为了声名与利益致生嫉妒、不断算计,是有可能让学龄孩子与成人音乐工作者变得短视近利心胸狭隘。然而,我并不认为把音乐当成谋生工具就是不好的事情。」她也以套一句名言佐证「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举巴赫、莫札特、贝多芬等作曲家为例,他们一生也曾为五斗米折腰而苟且创作,然他们的作品仍能达到 「诗与远方」的崇高境界!
最後聊到了「会给予想学音乐的年轻人什麽建议?」欧阳伶宜则表示应该先应该钻研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理论与技巧,作为自己立足的底蕴基础,而後可以尝试音乐展演与教学的多样可能性。「创新、融合、跨界、善用数位科技、给予视听大众多元且美的体验,或许是二十一世纪音乐工作者的出路。」欧阳伶宜如是说。
2019年三月份她将有Cello4大提琴四重奏与声乐首次合作演出「乘着歌声」音乐会,四月底也将与《首席四重奏》成员第四度参与「诚品室内乐节」,而2020年将有贝多芬计划之演出,让我们一同期待她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