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森安治的美学:从「理所当然」到藉由实验,活出风生水起的生活
撰文 悅知文化本文授权转载自 悦知文化,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悦知文化於这个夏天推出的《花森安治的设计书》《那些美丽的事物》两本书,是日本生活杂志《生活手帖》初代编集长花森安治,作品首次国际授权。有些人可能从日剧「大姊当家」认识花森安治,有些人是从喜爱的生活日杂《生活手帖》进而了解到他的传奇。身为《生活手帖》首任总编辑的花森安治先生,於二次世界大战後,与大桥镇子女士一同创办了《生活手帖》,许多人可能知道松浦弥太郎先生曾担任《生活手帖》总编辑,在这之前,便是花森安治与大桥镇子透过《生活手帖》,以感知引领着人们走出战後创痛。
悦知文化总编辑叶怡慧回想起去年疫情尚未爆发时,前往日本拜访生活手帖社,社内拥有许多从创刊保留至今的杂志与物品,包含当时坐的沙发也是充满了时间记忆。花森安治先生没有正式出版或授权过任何一个作品,但在《生活手帖》杂志散落与累积了相当多花森先生的各式作品。生活手帖社将花森安治先生的作品集结了几本书,现在看这些作品大约都有超过70年以上,不管是生活手帖或是花森安治先生,他的作品影响了我们很多,一直到现在,甚至跨越了海峡到了台湾,现在看到许多杂志的原点可能都源自於《生活手帖》。
大家可以想像回到二战结束的当时,生活资源相当匮乏,人们生活在一片焦土之中,当花森安治画出了《生活手帖》创刊号封面,所有的人都觉得与现实生活差异太大,现实并没有如此富足,但花森安治认为,这就是大家想要追求的理想生活,他以艺术、美学来包装,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重新来练习生活。
验证精神,是花森安治最贴近生活的方法
在7月底所举办的信义夜讲堂对谈中,《秋刀鱼》总编辑陈颐华提到,她对於花森安治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实验的精神。《秋刀鱼》最新一期是拉面特辑,想到花森安治进行料理相关主题,他请主厨来做料理、编辑以文字与摄影将步骤下来,大部分的杂志就到这边为止,最特别的是,会邀请一位完全没有学过的人,当场在旁边也练习一遍,确保煮出来的味道与主厨料理味道相近,或是真的好吃,花森安治多了这一道验证的程序,而这个验证对於现在的编辑是相当可贵的。
《周刊编集》总编辑李取中也接续提到,编辑的工作需要从编辑与读者的视角中,取得一种平衡。花森安治於1948年创刊的《生活手帖》,与1968年创刊的《全球型录》,两者背後的观点皆是以人为主,花森安治以微观的视角,认为生活与人周遭的一切都是很重要的;而《全球型录》是把人抽离到整个星球,以宏观角度来观照身为人类这件事,不管是从宏观或是微观的角度,其实到最後重点都是放在「人」这个角色,试图去摆脱体制,将所相信的事物透过杂志传达出来,认为这是相当真实的。
依循真正关心与贴近的事物,活出属於自己的生活样貌
当大家如果可以重新回头看花森安治的每期封面风格,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幅画,所带来的lifestyle才是真正的独一无二,颐华总编认为,在70多年後,物质富足的现今,反而好像少了拥有自己真正风格的取向与思考能力,当我们都觉得照片一定要从上往下俯拍,或是一定要买白色系的商品,显出生活极简品味,可是这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或需要的吗?
认为当时花森安治的穿搭介绍与商品测试,并不是要告诉大家都要去买他评价过後最好的那个产品,或是他在杂志介绍的穿搭风格,他想告诉大家可以如何过生活,可是大家必须跟着他一起去实验,做出属於你那件衣服的,或是属於你的风格,便能活出自己的样子,那才是属於自己的lifestyle。
动机大於形式,从花森安治的商品测试看见了「诚实」
设计师Hally Chen也分享了他所珍藏的《生活手帖》,在日本神保町古书店寻宝到他生日月份当期,热爱影像的Hally Chen喜欢买5、60年代的杂志,像手中的《生活手帖》杂志,里面有很多影像,想像这是世界上可能只剩下这一本,里面的影像可能只剩自己拥有,可以从影像看见那个时代的生活样貌,像是拥有了一本私人相本,影像以大篇幅版面呈现,哈利笑说他对影像的要求就是要「大」,觉得现在的照片如果印出来还比手机来的小,似乎就失去了纸本存在的意义。
花森安治将他所拥有的美的知识、美的能力散播给女性读者,於战後帮助她们在社会上可以拥有独立的力量。制作杂志,摄影、美术、文字只是工具,要使用这些工具做什麽,动机才是做杂志、做刊物最重要的,工具不应该凌驾於这些事物的本质上,否则的话这些事情就算会一直被看见,久了自己会很空虚,因为只有形式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而且存在的意义是很薄弱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 悦知文化,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