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香港与福尔摩斯的情书|莫理斯谈《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
撰文 遠流出版
香港作家莫理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魔改新编历史上最经典的侦探小说系列——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将故事场景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伦敦,挪移到晚清时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不止时空氛围与风土民情迥变,书迷耳熟能详的主角更因此有了全新的身分与经历。
作者莫理斯为何有此创意发想?字里行间蕴藏甚麽样的情怀?写作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挑战?远流出版编辑部特地以书面访谈引领读者,直入小说家神秘如谜的创作之心。
{本文内容由远流出版提供,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可以与我们分享您对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作品的最初记忆,以及之後阅读与观看相关改编小说、影视、动画、游戏等的经验吗?
【莫里斯】
第一次接触到柯南.道尔的作品是小学上英语课时,老师让我们围读文字简化了的儿童版福尔摩斯故事,每个同学轮流朗读一页。可能我好奇心比较强,又没有耐性,当别人朗读的时候我总会不知不觉地看到几页後的情节,所以轮到我朗读时便往往接不下去而被老师骂。由於上一堂阅读课的时间不够看完整篇故事,读本又不能借回家看,我唯有挑战家里书架上碰巧藏有的那本给成年读者看的福尔摩斯选集。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正版福尔摩斯故事里所用的维多利亚时代英文非常艰深,看不懂的地方便自己查字典。结果不但爱上了柯南.道尔笔下这位神探,无意之中亦令自己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
上到中学,又开始接触一些经典的福尔摩斯仿作,印象最深刻的是Nicholas Meyer写於一九七四年的小说《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及一九七九年电影《Murder By Decree》。前者中译作《百分之七的解决》,但其实英文原书名一语双关,亦可解作「百分之七的溶液」,所指的是福尔摩斯在早期故事里为自己注射的古柯硷溶液分量。小说讲述华生医生为了帮助好友戒除毒瘾,带他到维也纳拜访心理学之父佛洛伊德,过程中福华两人不用说当然遇上一宗奇案。至於後者,由Christopher Plummer和James Mason饰演神探和华生,当年在香港上映时中文片名好像译作《午夜追杀》,应该是第一部以福尔摩斯与真实的杀人魔开膛手杰克对决作为桥段的改编作品。
为何会投身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书写《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的动机?
【莫里斯】
我自小已很喜欢创作,尤其是写故事,直到去了英国读大学和後来做讲师的时候,也依然没有放弃,闲时继续写作,可惜在那边摸索不到出版的门路。後来回到香港转投影视制作,本来的想法是,趁着年纪还不算太大的时候可以先把时间放在这种群体性的创意工作上,至於写书和画画那些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可以留待退休之後慢慢再做不迟。可是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所监制或以其他方式参与的影视项目尽是别人东西,便惊觉不能再一路都只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忽略了自己的理想。於是几年前把心一横,尽量少接工作,专心发展属於自己的影视项目,写作方面也不再等了,一口气便把已构思了一两年的「中国版福尔摩斯」写了出来。
意想不到的是,先是香港爆发了2019年的社会动荡,接着新冠肺炎又肆虐全球至今,本来刚开始有点眉目的影视项目都全部搁置了,反而被小说的进展赶过头。2017年在香港面世的《神探福迩,字摩斯》印刷量不多,却慢慢有点回响,去年初在大陆出版了简体版,如今又有幸得到远流重新以《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的名称在整个华语圈发行繁体版,明年更会在日本推出第一个外语翻译版本。我不禁奢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把福迩和华笙的故事拍成电影或剧集,跟观众见面。
请问在魔改新编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甚麽?最享受的又是甚麽?
【莫里斯】
一般来说,在写作推理小说的过程里,构思诡计的部分通常都是最绞尽脑汁的。但假如所写的是一部魔改新编的话,我觉得更具挑战性的部分却是如何掌握原作的神韵。福尔摩斯的同人小说非常受读者欢迎,可说已经成为侦探文学里的一个次类型,但模仿原作的程度也是有不同等级的:一部正式的仿作(pastiche),必须让读者产生几可乱真的感觉才称得上是成功,不然的话便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戏作(parody)而已。我看过不少向柯南.道尔致敬之作,因为掌握不了他那种维多利亚晚期的文笔,基本上用了现代英语(或甚至现代美式英语)来写福尔摩斯故事,这样姑勿论桥段的好坏,在真正福迷的眼中已马上大打折扣了。
《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有别於一般同人仿作之处,在於这是一部「魔改」性质的二次创作,把故事、人物和场景彻底改动得符合新设定之余,却又必须保留原着的神韵。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由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人变成光绪年间的中国人福迩和华笙大夫,角色的本质虽然不变,但在言语、思维和心理等方面却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才能符合他们在魔改版里面的身分。尤其在言语上,本书像原着故事一样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必须把叙述者华生医生的维多利亚晚期英语改为华笙大夫在晚清年代会用来撰写故事的半文半白中文,才能满足上述那种仿作(pastiche)的要求。可能有少数读者会觉得这种写法是多此一举,但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还是觉得这样才够原汁原味。
《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的时空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香港,小说中对於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与风土民情有深细的描绘,包括援引了许多黑道帮派、江湖规矩,请问在写作过程中做了哪些研究考证工作?
【莫里斯】
最初构思《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的时候,其实也有考虑过以十九世纪末上海租界作为背景,但一来我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当然更为熟识,二来亦觉得若用上海来做侦探故事场景的话,反而会是晚於福尔摩斯的一九二○、三○年代上海滩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不妨留待日後用来另外再写一些仿效那个「黄金时期」推理名家如阿嘉莎.克莉丝蒂或约翰.狄克森.卡尔风格的侦探故事。
决定把福迩塑造成一位香江神探之後,考证当年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的工作比想像中更为艰钜,结果我花了超过一年时间搜集资料才动笔写故事。幸好我在英国从事过十多年学术研究,本世纪初回到香港时又做过几年纪录片编剧和监制,所以对於这方面的工作颇有经验,亦非常庆幸中文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很多在2000年代仍需跑到图书馆花上一天半天搜寻的东西,到了2010年代只要按几下键盘便可以在线上找到,省下不少工夫。
小说所设定的香港背景,可谓正处於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请问如何看待香港的历史发展脉络?
【莫里斯】
我写这部书的时候,其中希望能够做到的一点,便是向历史借鉴,以古喻今,不过想启发读者思考的不仅限於香港的地方性历史,而是希望从香港扩展到整个中国的近代史。虽然《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的地点设定是香港,但我在书里除了讲述本地历史之外,也尝试利用这个城市来做一面聚焦镜,在一些故事里面把焦点放在国家性或甚至国际性的历史事件上。最明显的手法,便是像之前提过的《百分之七的解决》和《午夜追杀》那样,引入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跟书中主角发生互动。另外,当年的重要史实如中法战争,及美国的排华法案,亦构成其中一些故事的背景。
晚清时期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都同样地处於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便是:如何面对整个世界?所不同的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是非常弱势地和被动地逼着要面对世界,但现在的中国却是非常强势地和主动地去面对世界。但即使是这样,许多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至今依然存在。我计画在整个《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系列里面陆续加入更多的历史大事,便是希望探讨这些对全球所有华人都依然有切身关系的问题。
从小说叙事中,可以看出您对诸多传统典籍的涉猎与熟稔,请谈谈您的阅读习惯与偏好?
【莫里斯】
正如《福尔摩斯探案》是我小时候对英语大众文学的启蒙作品,金庸的武侠小说也绝对为我打开了中文流行文学之门。我第一次看金庸是升读小学五年级那年的暑假,是初看柯南.道尔之後的一两年,但那种仿如发现新大陆那样的惊喜却是一模一样的。这两位作家不但让我对侦探和武侠这两个文学类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在我心里燃亮了一股强烈求知欲。金庸作品里丰富的中国历史及文化元素自是不用多说,而柯南.道尔除了侦探故事之外亦写过历史小说、恐怖悬疑及科幻等类型;两位作家笔下绝大部分的题材,都是一个小学生在课本里仍未接触过的,所以我在那个年纪便已习惯一有空便看许多不同科目的中英文课外参考书籍。久而久之,连家人也笑称我为「莫家百科」。
《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是系列作品的第一部,请概述此系列的整体构想,以及各分册的主题内容?
【莫里斯】
目前的理念,是根据故事发生的时序,先写一套四部曲作为香江神探福迩系列的「正传」。这本书是第一集,以1881年至1885年作为时代背景,讲述福迩和华笙相识及成为好友的经过。第二集已经差不多写好,把时间推进到1888年至1894年,读者大概可以猜到会以甚麽历史大事落幕。(顺便预告一下情节,神探最可怕的敌人将会登场。)接着第三、四集还会把时间线伸展到百日维新、八国联军等重大事件,一直到辛亥革命作为终结。在这个四部曲里,我希望透过福华两人由三十岁到六十岁的人生经历,让读者感受一下中国在清朝最後三十年的处境。之後,假如读者依然对这个系列有兴趣,我准备用「外传」的形式继续写一些福迩和华笙故事,包括一两部长篇,但具体内容仍在初步构思的阶段。
身为作者,您期待读者从《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这部作品中读见甚麽?
【莫里斯】
我常跟人说,这部小说是我作为一个香港人写给福尔摩斯的情书,也是我作为一个福尔摩斯迷写给香港的情书。不过如果有一样东西是我希望读者能从这部作品读见的,便是《香江神探福迩,字摩斯》并不只是一个关於香港或福尔摩斯的故事,而是像我之前所说,是一个关於中国这百多年来的故事。
可否与读者分享您的创作习惯、日常作息等生活细节?
【莫里斯】
我的生理时钟有点奇怪,精神最能够集中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十一点钟到凌晨两三点及清晨五六点钟到中午前一两个钟头。这可能是读大学时经常捱通宵而养成的习惯,直到大约十年前,虽然已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彻夜不眠,但如果当了一晚工作至深宵的夜猫子,仍能够只睡两三个小时便起床,再接再厉做一只早起捕虫的鸟儿。可是现在年纪大了,只能在深夜或大清早两个时段之中选择其中之一来写作,而且吃过午餐之後如果不用出外,通常还须在家里的按摩椅上小睡半个钟头来「充电」。妹妹也跟我半开玩笑地说过,也许我应该考虑移居到西班牙或拉丁美洲那样有siesta(午睡)习俗的地方。
穿越遍地腐烂与死亡,孤独侦探血仍未冷|卢郁佳推荐
就算不谈推理,也是一部惊人的历史小说|陈浩基推荐
▌延伸阅读
看更多昨日香港:何藩摄影作品
《我香港,我街道》|《我香港,我街道 2》
新世纪福尔摩斯 第一季 (2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