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创造×你也许听过「社会设计」,但到底该如何下手?《未来的设计创造》
撰文 林承毅日本社会设计师笕裕介如此定义社会设计:「社会设计是运用人类的创造力,探求社会这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之行为。」这是一种犹如在丛林中开辟道路的过程,要怎麽开路、要开怎样的路,因选定的议题而异,但有一些共同的面向,可以纳入设计思考,而这也是过去担任新一代设计奖社会设计类评审,自己用来衡量好团队的七项准则,提供给大家参考。
1│问题意识
投入的主题,从何而来?为何而战?社会设计的复杂度胜於传统的单物件设计,在承接议题之後,要尽可能与自身的生命经验相扣合。投入的起心动念,以及後续引发的问题意识之间的脉络,只要能梳理清楚,大概就成功一半了。
2│在地性
社会设计上,议题最好能有相当的在地投射,所谓的「在地」,不见得是地方,也可以是一个场所,才能更具体想像这个议题会如何展开,而「在地」的真实性,也能让议题更为落地、可视、聚焦,後续才能有实践的可能。
3│利他性
有设计背景的人在创作时,要更能用人本的视角去思考,例如作品有没有进行田野、有没有经过测试,避免只是出於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议题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社会性或利他性。社会设计作品背後所展现的「同理心」绝对必要,而一切来自於是否源自真实。
4│关系互动
对服务设计、商业设计来说,使用者很重要,但在社会设计范畴,利害关系人才是关键。
社会设计的复杂程度,堪称人本设计之最,因为当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变数。一个作品或案子要处理的是单点?线性?还是全面?如果是全面,那在整个系统上会有多位利害关系人,彼此之间的互动、层次及生态性的脉络又是如何?设计者必须有能力予以解构,才有办法对症下药。例如,一件孕妇手册的改造工程,主要使用者会是孕妇,但册子能否让另一半更容易理解,能否让护理人员更好使用、记录,也会是关键考量。
5│实践性
既然是社会设计,入世绝对必要,因此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有没有锁定一处田野,从观察、从使用者研究、利害关系人解构扎实做起?或者基本上还是以往的产品思维,先想好产品才去验证?其次,在创意、设计以及产品或方案开发完成之後,有没有再回到田野处进行测试,找到盲点,再进行优化迭代,让整个计画更贴近「真实」,这绝对是很重要的事情。
6│影响力
设计者选择的议题,必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属区域等相关,不妨放大胆去挑战深沉存在的社会问题,找到有影响力、扩及深远的主题。这样的议题固然难,却比较有挑战,也可从中看出未来性。
7│持续性
不是只解决短期的现象,而是从系统结构下手,选择具有持续性及永续的议题,无论采取的是方案模式或是有形体的设计。社会设计是一个漫长的社会改造行动,所以方案的想定与规划,要能有长期的思维,才更符合实际。设计时必须考量如何创造更多的互动机制,让人与事件、人与机制,能持续的保有关注、热度、参与感,毕竟社会之病,绝对不是一时可解。
社会设计已渐渐改变人们对於设计的认知,成为有设计背景与非设计出身者的一个交集,衷心期待更多勇者投入,为这个社会创新价值。
进行社会设计的7个思考面向
延伸阅读|多样生活创造×「二地居住」,正常人也可以有两个家:《未来的设计创造》
▌撰文者简介|林承毅
是一位有着无比好奇心的路上观察家、憧憬未来世界之趋势研究家、信仰人本精神的服务设计顾问,也是投身公共议题推动的创生倡议者。
正式职称为林 事务所(HAYASHI office)执行长&服务设计师,致力於体验设计方法,透过专案、顾问、谘询协力企业及组织。
对教学有热情,任教於国立政治大学及国立清华大学;对青年实践有爱,协力各政府部会及县市政府,推动社会创新、体验设计、地方创生、社区营造、文创艺术等议题;对国家发展有责,投入地域活性化及地方品牌等地方研究之倡议及实践,协助台日各地政府及民间组织进行创生推动。
2020年起,积极倡议关系人口、流动创新及二地居,2021年提出郡创生及城乡对流关系,2022年开始期待以「未来创造」四个字,聚焦关键议题,为台湾未来之安居乐业发展而努力。欢迎加入「未来创造塾」的行列!
▍延伸阅读
阅读更多【果力文化】
以驻镇设计师自许,打造创造性工艺产地—— 新山直广
始祖级设计师,为地方找回元气、找回风景—— 梅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