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我们追求的都是平凡的幸福快乐;是枝裕和《 下一站, 天国》里的回忆胶卷,教你重新体悟人生
撰文 盧建彰过程中,有的人沉浸於美好和思念,有人充满着懊悔,也有人迟迟找不到自己活过的证明;这个虚构的故事,在导演是枝裕和的诠释下宛如纪录片,因为心中被勾起的共鸣,让人不由得思考,生命里有哪些深刻,足以撑起自己的一生?如果是自己又会如何选择?
时隔20余年,《 下一站, 天国》被是枝裕和重新改编成小说,以更细腻的文字描写对死亡和生命的反思;透过知名导演卢建彰的导读,一起来重温这场温柔的生命之旅,解锁你仍若有所思的生命意义。
{本文内容由撰文者及尖端出版提供,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家是用味道组成的
我当然是是枝裕和迷。
但是枝裕和是侯孝贤迷。
而我的老师廖庆松是侯孝贤导演的专属剪接师,侯导的每一部片几乎都是廖桑剪的。
我彷佛因为这样就跟是枝裕和靠近了。
并没有。
哈哈哈。
是枝裕和导演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用他的方式去学习侯导的镜头。
我拍广告,有段时间,很爱故意在故事里加入煮食东西的情节,因为当炉子上因为沸腾而冒起了烟,人们的鼻子彷佛就能够透过画面而嗅闻到家的温暖,这是一个最快速又几乎最有效的方法,百试不爽,那彷佛就已经内建在人们的反射神经,你一定立刻会有感受,你的脑海一定立刻浮现你的家,那最美好温柔怀念的一刻。
家是用味道组成的。
这是我从是知裕和导演身上学习到的。
但,「下一站,天国」,没有煮食的画面,但一样充满了味道。
尤其是小说。
《 下一站, 天国》内页,由尖端出版提供
那个不明白者的身影
在阅读小说时,我感觉很强烈的是,开头。
谈着主角早起到办公室,参与打扫,遇见较资深的前辈,带点威严带点阶级的,带点对新人不太友善的气息,那是我们熟知的办公室文化,也是使人不太舒服的记忆。
我猜,没有几个人会喜爱的状态,疏离并且有隔阂的,一次次的清洁动作,擦拭的也是自己莫名的心,不明究里的日子,不明白自己的所在,不明白自己所在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一切所为何来。
一点点厚重。
就算死了也一样。
就算你要引导死者也一样。
《 下一站, 天国》内页,由尖端出版提供
精彩的问题,该问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精采的问题,你最想要保有的回忆是什麽?
你必须在三天里决定好,有人会帮你把这段情境拍出来,拍成影片,让你带着它去天国,然後忘记其他的事。
我真的想了,在我妻问我之前,很难的问题,但真的很应该想。想了之後不保证你会变成更好的人,但保证你会不理对你不好的人。我就是这样。
Photo by Sam McGhee on Unsplash
深刻的田调
据说,是枝裕和到养老院访谈了上百位老人,难怪,可以有那麽惊人且深刻的答案。那不是才华而已,那是用心潜进去的结果,非常可以想像过程的辛苦,可是所得却是丰厚的。
通常,我是先听说了一个故事。
又一个故事。再一个故事。
觉得不行,我好像得把它写出来,不然睡不好。
後来,我就开始揉呀揉。
一切都是虚构的,一切都来自真实。
Photo by Daria Kraplak on Unsplash
年轻的死人
人死掉就会保持年轻,刚在书店我还在想,我应该要自杀的。
就算27岁那时没有,那会不会也可以在72岁呢?那样是不是一种主张最後的自主权呢?我有喜欢过谁吗?我有被谁喜欢过吗?还是只是一些激素,一些环境因素呢?他们真的认识我吗?或者,我真的认识他们吗?
作为一个年轻的死人,是不是也会有许多的困惑呢?
那,作为一个年老的活人,就比较幸福吗?还是苦楚与困惑一起加增了?
我甚至在想,如果一直活着,但却只是听别人的,都不听自己的,那算是活着吗?
还是,那就是地狱的模样?
放心的羁绊
羁绊,这件事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羁绊,可能就会消失了吧,我是说,对世界的依恋。没有和任何人产生羁绊的话,其实,也就没有活着的必要,可是,话说回来,要是跟自己讨厌的人产生羁绊呢?那不是苦恼吗?我刚刚想了一想,还好,我喜欢的人似乎都喜欢我。我竟想不起我不喜欢的人。我把他们都忘记了。
因为羁绊,所以放心不下。
我懂的。在我有女儿之後。
以前,我应该随时去死都没关系的,真的。又不是没死过。甚至可以假装倔强的这样说。
但现在完全不行。
於是,你就会去想,那我要好好的活,不然乾脆早早的死。不然,也太悲惨。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濒死经验
我很讨厌自己没办法照自己的意思的状态,所以,我通常会故意的去违反规则,好测试出那条底线在哪里,无碖生命或者团体组织。因为我在17岁的时候见到母亲的濒临死亡。
那样的濒死经验,充满了旁观者的无能,并不轻松,我竟因此理解了苏珊桑塔格的书《旁观他人的悲剧》,她原本想对话的是战争摄影的意义,病床旁也是个让人可身临其境的战役壕沟,更别提她原本就是因为自身的罹癌经验。於是,《下一站,天国》就也提供了一个轻盈的濒死经验,门口售票,不花你多少钱,但可以影响你一生。
这书,平价美食,咀嚼一辈子,仍有滋味。
▌编辑阅读笔纪
在现今社会的氛围下,关於死亡的话题仍是相当忌讳;这样的社会习惯,也渐渐地让我们惯性忽略了许多相关的课题。在《下一站, 天国》中,我们不禁开始陷入思考:「应该带着怎样的回忆离开人世呢?」作者用贴近死亡的方式所呈现的故事,带领着我们省思这一生中鲜少触碰的问题;如此,不仅让人领略「死亡」或许未必如此令人畏惧,也能更加明白把握生命的重要性。
▌细细品味生命里的炙热与感动
点我阅读 《 下一站, 天国》
▌关於作者
本文作者|卢建彰:
广告导演、诗人、小说家,曾任奥美、智威汤逊广告创意总监,曾是 GUNN REPORT 广告创意积分台湾第一名。写了十七本书,写过三首歌,出版着作:《最大的示爱:掰掰~有点糟的一年,未来我们好好过》《文案力:如果没有文案,这世界会有多无聊? 》《空乌》等作品。
《小说 下一站, 天国》作者|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电视制作人。1962年6月6日生於东京。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艺学科毕业後加入TV MAN UNION制作公司,主要协助纪录片的拍摄。1995年执导《幻之光》正式出道成为电影导演,惊艳国际影坛。2018年5月,以《小偷家族》入选第71届坎城影展主竞赛片项目,最後获得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是坎城影展自1955年设立金棕榈奖以来,继黑泽明、今村昌平後,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导演。
翻译|黄涓芳:
毕业於台湾大学外文系及语言所,曾任创意编辑、英语研究员等职。目前为英、日文自由译者。译有《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你的名字》、《真相的十公尺前》。
▌延伸阅读
阅读更多【尖端出版】精采内容
你最想带着什麽样的回忆到天堂?#读绘本《发光的树》
妈如果你不在了,我该怎麽捡拾这支离破碎的自己?热泪盈眶地读完《我离开之後》
《华灯初上》影像创作纪实、改编小说:有别於影剧的另一种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