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都是平凡的幸福快樂;是枝裕和《 下一站, 天國》裡的回憶膠捲,教你重新體悟人生
撰文 盧建彰過程中,有的人沉浸於美好和思念,有人充滿著懊悔,也有人遲遲找不到自己活過的證明;這個虛構的故事,在導演是枝裕和的詮釋下宛如紀錄片,因為心中被勾起的共鳴,讓人不由得思考,生命裡有哪些深刻,足以撐起自己的一生?如果是自己又會如何選擇?
時隔20餘年,《 下一站, 天國》被是枝裕和重新改編成小說,以更細膩的文字描寫對死亡和生命的反思;透過知名導演盧建彰的導讀,一起來重溫這場溫柔的生命之旅,解鎖你仍若有所思的生命意義。
{本文內容由撰文者及尖端出版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家是用味道組成的
我當然是是枝裕和迷。
但是枝裕和是侯孝賢迷。
而我的老師廖慶松是侯孝賢導演的專屬剪接師,侯導的每一部片幾乎都是廖桑剪的。
我彷彿因為這樣就跟是枝裕和靠近了。
並沒有。
哈哈哈。
是枝裕和導演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用他的方式去學習侯導的鏡頭。
我拍廣告,有段時間,很愛故意在故事裡加入煮食東西的情節,因為當爐子上因為沸騰而冒起了煙,人們的鼻子彷彿就能夠透過畫面而嗅聞到家的溫暖,這是一個最快速又幾乎最有效的方法,百試不爽,那彷彿就已經內建在人們的反射神經,你一定立刻會有感受,你的腦海一定立刻浮現你的家,那最美好溫柔懷念的一刻。
家是用味道組成的。
這是我從是知裕和導演身上學習到的。
但,「下一站,天國」,沒有煮食的畫面,但一樣充滿了味道。
尤其是小說。
《 下一站, 天國》內頁,由尖端出版提供
那個不明白者的身影
在閱讀小說時,我感覺很強烈的是,開頭。
談著主角早起到辦公室,參與打掃,遇見較資深的前輩,帶點威嚴帶點階級的,帶點對新人不太友善的氣息,那是我們熟知的辦公室文化,也是使人不太舒服的記憶。
我猜,沒有幾個人會喜愛的狀態,疏離並且有隔閡的,一次次的清潔動作,擦拭的也是自己莫名的心,不明究里的日子,不明白自己的所在,不明白自己所在的意義,也不明白這一切所為何來。
一點點厚重。
就算死了也一樣。
就算你要引導死者也一樣。
《 下一站, 天國》內頁,由尖端出版提供
精彩的問題,該問的問題
這是一個很精采的問題,你最想要保有的回憶是什麼?
你必須在三天裡決定好,有人會幫你把這段情境拍出來,拍成影片,讓你帶著它去天國,然後忘記其他的事。
我真的想了,在我妻問我之前,很難的問題,但真的很應該想。想了之後不保證你會變成更好的人,但保證你會不理對你不好的人。我就是這樣。
Photo by Sam McGhee on Unsplash
深刻的田調
據說,是枝裕和到養老院訪談了上百位老人,難怪,可以有那麼驚人且深刻的答案。那不是才華而已,那是用心潛進去的結果,非常可以想像過程的辛苦,可是所得卻是豐厚的。
通常,我是先聽說了一個故事。
又一個故事。再一個故事。
覺得不行,我好像得把它寫出來,不然睡不好。
後來,我就開始揉呀揉。
一切都是虛構的,一切都來自真實。
Photo by Daria Kraplak on Unsplash
年輕的死人
人死掉就會保持年輕,剛在書店我還在想,我應該要自殺的。
就算27歲那時沒有,那會不會也可以在72歲呢?那樣是不是一種主張最後的自主權呢?我有喜歡過誰嗎?我有被誰喜歡過嗎?還是只是一些激素,一些環境因素呢?他們真的認識我嗎?或者,我真的認識他們嗎?
作為一個年輕的死人,是不是也會有許多的困惑呢?
那,作為一個年老的活人,就比較幸福嗎?還是苦楚與困惑一起加增了?
我甚至在想,如果一直活著,但卻只是聽別人的,都不聽自己的,那算是活著嗎?
還是,那就是地獄的模樣?
放心的羈絆
羈絆,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羈絆,可能就會消失了吧,我是說,對世界的依戀。沒有和任何人產生羈絆的話,其實,也就沒有活著的必要,可是,話說回來,要是跟自己討厭的人產生羈絆呢?那不是苦惱嗎?我剛剛想了一想,還好,我喜歡的人似乎都喜歡我。我竟想不起我不喜歡的人。我把他們都忘記了。
因為羈絆,所以放心不下。
我懂的。在我有女兒之後。
以前,我應該隨時去死都沒關係的,真的。又不是沒死過。甚至可以假裝倔強的這樣說。
但現在完全不行。
於是,你就會去想,那我要好好的活,不然乾脆早早的死。不然,也太悲慘。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瀕死經驗
我很討厭自己沒辦法照自己的意思的狀態,所以,我通常會故意的去違反規則,好測試出那條底線在哪裡,無碖生命或者團體組織。因為我在17歲的時候見到母親的瀕臨死亡。
那樣的瀕死經驗,充滿了旁觀者的無能,並不輕鬆,我竟因此理解了蘇珊桑塔格的書《旁觀他人的悲劇》,她原本想對話的是戰爭攝影的意義,病床旁也是個讓人可身臨其境的戰役壕溝,更別提她原本就是因為自身的罹癌經驗。於是,《下一站,天國》就也提供了一個輕盈的瀕死經驗,門口售票,不花你多少錢,但可以影響你一生。
這書,平價美食,咀嚼一輩子,仍有滋味。
・
・
・
▌編輯閱讀筆紀
在現今社會的氛圍下,關於死亡的話題仍是相當忌諱;這樣的社會習慣,也漸漸地讓我們慣性忽略了許多相關的課題。在《下一站, 天國》中,我們不禁開始陷入思考:「應該帶著怎樣的回憶離開人世呢?」作者用貼近死亡的方式所呈現的故事,帶領著我們省思這一生中鮮少觸碰的問題;如此,不僅讓人領略「死亡」或許未必如此令人畏懼,也能更加明白把握生命的重要性。
▌細細品味生命裡的炙熱與感動
點我閱讀 ☞《 下一站, 天國》
▌關於作者
本文作者|盧建彰:
廣告導演、詩人、小說家,曾任奧美、智威湯遜廣告創意總監,曾是 GUNN REPORT 廣告創意積分台灣第一名。寫了十七本書,寫過三首歌,出版著作:☞《最大的示愛:掰掰~有點糟的一年,未來我們好好過》☞《文案力:如果沒有文案,這世界會有多無聊? 》☞《空烏》等作品。
《小說 下一站, 天國》作者|是枝裕和:
電影導演,電視製作人。1962年6月6日生於東京。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文藝學科畢業後加入TV MAN UNION製作公司,主要協助紀錄片的拍攝。1995年執導☞《幻之光》正式出道成為電影導演,驚艷國際影壇。2018年5月,以☞《小偷家族》入選第71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項目,最後獲得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是坎城影展自1955年設立金棕櫚獎以來,繼黑澤明、今村昌平後,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日本導演。
翻譯|黃涓芳: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及語言所,曾任創意編輯、英語研究員等職。目前為英、日文自由譯者。譯有☞《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你的名字》、☞《真相的十公尺前》。
✦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尖端出版】精采內容
☞你最想帶著什麼樣的回憶到天堂?#讀繪本《發光的樹》
☞媽如果妳不在了,我該怎麼撿拾這支離破碎的自己?熱淚盈眶地讀完《我離開之後》
☞《華燈初上》影像創作紀實、改編小說:有別於影劇的另一種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