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发文有救了 ◣ 电影感写作法──卢怡安 ◢
撰文 盧怡安我是个话多的人。也喜欢(逼)别人听我说话。
久而久之练就了逼别人听我说很多话的技能(笑)。
在SNS上写个两千字依然有人读完的原因是什麽呢?大概是试图勾引大家花十分钟时间,看我用文字播出一小段带有音效与情绪的电影吧。(谢谢大家捧场。)
想让人身历其境,让大家不由自主地被牵着情绪走。我称之为「有电影感的文字」。
可能我手中的电影拍得并没有那麽好,不过,许多前辈们是电影感写作高手。
写《鱼翅与花椒》的扶霞邓洛普就是其中翘楚。出身英国BBC记者,扶霞在九○年代去成都,在四川厨艺学校拿菜刀和锅铲学川菜。无论语言或味觉、武器和空气,全新又陌生,却能够得到当地的敬重。我觉得她很威。
但更威的是她笔下如电影般的文字。没有照片,没有影像,单凭文字(甚至是翻译过的),就能带我们登入没有手机可以录影那年代里的成都街头:川流的脚踏车、茶馆里哗啦啦洗牌打麻将的人,拿滚水四处走动加水的侍者,挑竹担叫卖「担担面、担担面」的小贩……成都在她手中变得立体。
我时常分享她写的何老板的〈担担面〉。
她不说:「这他X的是一间环境很破的面摊。」她说:「把我的书包丢到地上,距离川流不息的脚踏车不过几公分的地方,在摇摇晃晃的凳子坐了下来。」为的是要衬托,有多麽值得一吃:「一小碗面,上面放了一汤匙深色、鲜嫩的牛绞肉。但只要你一用筷子拌开,就唤醒了碗底油亮亮的香辣调味料的风味……只要几秒钟,你的嘴巴马上就像着火了一样。嘴唇因为受到花椒的突击开始颤抖,全身因为发热而活了起来。」
在电影里我们不会老是看到有角色对着镜头说:「我现在很悲伤。」导演会安排特写眼泪滑过的脸庞,会有肩膀抽动的背影。这还是最直白无聊的层次。捏烂的纸、破掉的花盆,被风吹得翘起来一飘一飘的什麽,松开的手掌滚出一个什麽,都可以诉说让观众也掉泪的悲伤。发现了吗?在电影里,那些客观的场景本身,更揪心。
那麽,当我们想说:「这个很好吃。好吃到爆掉。」能不能先不直接用好吃这两个字,却用许许多多客观的场景来说呢?被舔得不留汤汁、只留一条一条痕迹的面碗底部;长到令人倒抽一口气的排队人龙;或者一分二十秒,就被完食。特写镜头、广角大景的场景描述,或是奇妙的数字、宛如缩时摄影的急促场景转移句子,文字也可以充分「拍」出有压迫感的美味震度。
另一位高手是写过《日日是好日》的作家森下典子,她有一本散文《记忆的味道》,从泡面写到白粥,都不是特别了不起、大家没吃过美妙得天上才有的食物,而是大家都熟悉的家常味道。但却可以让人好奇地不停想问:「然後呢?」「然後呢?」典子小姐用笔拍电影的技巧,其实不难,容易得俯拾即是。
那就是写下各种生活中的声响。
我常以「耳朵似乎很好」来介绍这位作家出场。因为她仅仅是用「唰」地放进平底锅拌炒的声音,或者「叩」地倒入四方形的饭块,再「喳、喳」地切开,「咻、咻、咻」地飞溅出瓶子里番茄酱的几段字,再怎麽用力抵抗的人,也不小心浮现了那个做蛋包饭前炒香白饭的香气、烟雾、热度,和想吃的感觉。告诉我,你是不是不小心吞了一大口口水?
试着写下各种美好食物发生前、发生时的细微声响,你会发现它自带香味,自带热度,那就是电影感的魅力。
太多了,你还可以写入许多对白,有意识的勾勒几个角色等等,平时用在电影里的安排,都会让现在屡屡被嫌弃的纯文字,诱惑跃然眼前、鼻尖、舌上。
越写、越发掘,当然被你勾引得口水直流的人越来越多,但大为满足的,其实往往是更陶醉於美食现场蒐集各种新感觉的,你自己。
_
卢怡安
饮食作家。从fine dining到市场小吃,热爱饮食,也爱动手做菜的人。喜欢安静地待在家,也喜欢冲动型旅行的双重人格。市场、小镇、新奇的食材总会勾起好奇心。摄影、写作、策展、食谱设计,参与领域总无法定义。2021年Tatler杂志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0位Taste Maker之一。曾出版《秋刀鱼一条半》、《秋刀鱼变温柔了》。
_
《秋刀鱼一条半》
作者|卢怡安
出版|重版文化
《秋刀鱼变温柔了》
作者|卢怡安
出版|重版文化
读完後变温柔的不只秋刀鱼,还有你自己的生活。一本彷佛原本就放在家中随处随翻的饮食散文。(内含怡安流食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