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於一」的民间传统——访杨泽《新宝岛曼波》
撰文 曹馭博撰文|曹驭博
午後咖啡厅,当杨泽老师聊起拍摄《新宝岛曼波》的过程,他整理了六大重点:乡下海归派的台北漫游、生病的作家、昭和町与民间传统、玛丽安、时间的不惑、空间感。老师形容现代人社会是「少於一」的个体生活,大家都是「缩影八百亿倍的一个小写的i」,这部电影想告诉大家的,无非是通往「大於一」的心路历程。
Q1.比起其他传主的「我演我自己给你们看」这部电影其实有一个剧情主轴:追寻过去的梦幻泡影。想请老师聊聊这部电影为什麽以「非典型」的方式拍摄?
当我意识到要拍自己的生活世界时,我找材料的方式就像希腊戏剧,必须有一个首要演员——也就是我自己,然後第二演员骆以军,第三演员昭和町。而第四演员就是我当年写的「玛丽安」。她如荣格所言,是每个男性内心都有的一个阿尼玛(Anima),是我内在受伤的自己,阴柔特质的自己。玛丽安代表我的青春期,也代表一个老文青的过去。年轻时写诗,是为了抵抗糟糕的外在世界,但到了某一个年纪,发现写作其实是情感教育;文学之中有一种现代派的骗局,怂恿人们装酷并且迷恋死亡,但依照心理社会学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演员,在不同生活场域扮演不同的自己,而写作者也是演员,当他脱离学术和写作场域之後,就形成了「外场」与「内场」之分,在那外围有一个永恒的文化题材值得我们探索:民间传统。
Q2.老师也负责本片编剧,是否能跟读者分享剧情所想传递的信念?
古人说诗言志,志是心志抱负,并非凡人之心,但如果写作者永远希望不凡,就会永远活在封闭的环境,心态扭曲,开始生病。这部片的剧情即是一位写作成疾的小说家离开文青同温层,进入具有生命力的市井民间社会,试图脱离新文学现代派传统的包袱。高度资本主义的环境会告诉我们,市井之人的生活与口吻就是比较低等,而且随着印刷术的成熟,书面语逐渐发展,文字修辞的密度越来越高,忘记了写作的起源——所谓文人传统是来自民间的「风雅颂」,由唱歌变成诗, 再变成各种常见的文学素材,并且不断启发写作者,造就了现在的文人传统。口语是智慧,是宝贵的生命经验,更重要的是,唯有口语可以将众人聚在一起,让人不再躲在内心的阴影之中。
○《新宝岛曼波》剧照-诗人杨泽平时常泡在昭和町文物市集,与三五好友闲坐、喝茶/目宿媒体提供
Q3.这部的拍摄手法和脉络让我想起温德斯《里斯本的故事》。在拍摄本片时,心里有没有理想电影的雏形?
我最喜欢温德斯(Wim Wenders)《乐士浮生录》,至於《里斯本的故事》,它最感动我的是圣母合唱团,那纯真且空灵的声音,深深藏进我的内心。多年之後,当我找到「缪夫人乐团」跟怪少女林缨,我就开始以音乐浪漫喜剧的方式拍这部电影,在套中套,误中误,与小丑人物的情节之中,用音乐传递其中的情感;他们是我内心中最理想的圣母合唱团。拍这部片时,我脑中所想的是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罗马风情画》和《阿玛柯德》,同样是剧情片中有纪录片的成分,费里尼从童年经验取材,拍摄自己从乡下至罗马或都灵的场景。《罗马风情画》的最後有一群青少年骑着摩托车,在罗马街头的古蹟穿梭,也许这就是时间,但更像是写诗的过程写诗——一条孤独的河流,但总是要涉入大海,而大海就是如歌一般的口语,是所有写作的力量。
○《新宝岛曼波》剧照-作家骆以军(左)带领饰演女主角「玛丽安」的陈尘_小ㄈ(右),前往昭和町文物市集,欲拜访「玛丽安」情诗的作者杨泽/目宿媒体提供
Q4.诗是小溪,歌是大海,而歌的回音可以串起所有人,例如月娘、宝岛曼波等等,老师心目中最好的诗与歌,是什麽样貌呢?
一个人的口语资源有限,他必须往外去探寻,接触更广大的世界。我在台北的路上奇遇各种人,并且开始重视希腊人所谈论的友谊——通往幸福的力量,一种能帮助我们脱离写作的竞争场域,重新回到诗与歌之中口语的力量。当收音机传来〈天顶的月娘〉的副歌,许多人便会落泪,因为关於月娘的曲调是集体记忆,这歌曲乘载了许多人不同的生命经验,所以当音乐响起,使我们共鸣的不只是歌本身,而是一路累积的,各个歌唱过的人的情感,最终个人记忆将成为典故,里头特殊的情绪传承到後代,再汇流到大众之中,如此往返,生生不息。
───电影歌曲
───延伸推荐
《新宝岛曼波》
传主导演|杨泽
导演|杲中孚
发行|目宿媒体
○电影将於2024年1月上架串流平台,2月发行光碟,详情请关注目宿媒体粉专。
○原声带已数位上架,欢迎至下列平台收听:spotify/Apple Music/My Music/KKbox/LINE Music/iTunes
(左) 受访者●杨泽
上世纪五○年代生,成长於嘉南平原,七三年北上念书,其後留美十载,直到九○年返国,定居台北。以抒情诗人着称、同时也担任副刊主编,已从长年文学编辑工作退役,平生爱在笔记本上涂抹,以市井访友泡茶,拥书成眠为乐事。着有《蔷薇学派的诞生》、《彷佛在君父的城邦》、《新诗十九首:时间笔记本》等。最新编导作品《新宝岛曼波》。
(右) 采访者●曹驭博
西元1994年生,东华大学华文系创作组艺术硕士(M.F.A.)。曾获林荣三文学奖新诗首奖、台湾文学金典奖蓓蕾奖。着有诗集《我害怕屋瓦》、《夜的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