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诚品阅读职人大赏 年度新人谢知桥 连载】《买书,写书,到卖书》之二
撰文 謝知橋刚上高中那年,国文老师开立了一长串的书单给我们,他说课本选文的白话文比例太少了,希望我们能从书单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书,多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放眼望去,整串书单彷佛是台湾的文学史,从白先勇、琦君、余光中,一直到张曼娟和简媜,一应俱全。可惜当时被高中课业缠身的我不懂欣赏,为了快速看完,我选了本最薄、字最少的书——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认为这样我就能走捷径,快速抵达国文老师说的文学素养殿堂。
可惜美好的蓝图终究只是想像,现代诗精炼的语言对高一的我来说,实在讲得太少,我纳闷洛夫想说的是一个故事还是一起事件,疑惑为什麽在看似应该还有下文的地方收尾。为了读懂这些现代诗,我在空闲之余一次又一次翻阅,虽然到最後仍然雾里看花,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个词句都比画作还美。
某次读到〈爱的辩证〉,我被尾生赴约的承诺感动不已,心想最深刻的爱或许就是这样,洛夫想必是历经过烙在心上的爱情,才能写出这样动人的诗句。转念一及,或许我也可以学学洛夫,写一本属於自己的诗集,纪念曾经感到美好的事。
想着想着,我便开始写诗,不料,却是挫败的开始。那年是高二,数学正教到排列组合,我挪用不同学科的经验,蒐罗了古今中外美丽的词藻,打散重组、加点装饰,试图让它们成为属於我的诗句。但事与愿违,除了艰涩拗口之外,这些诗句几乎没有触动人心的地方,就算偶有佳句,也无法带给人情感上的共鸣。
我想我在写作的过程,一定是缺了什麽,直到高三那年我遇见了麟。
麟是我选组後重新分班後的同学,他跟我一样,喜欢文字却被爸妈强迫要读自然组,也跟我一样放学时会泡在书店看书。我在书店遇见他,聊起几本书,当然也聊到我从高一开始读的诗集。
一直以来都在读小说的他,也对现代诗产生好奇,他问我能不能选一本借他看,我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回家後我从书柜里挑,要选席慕蓉的《无怨的青春》,还是杨牧的《介壳虫》呢,左思右想,我还是选了我最爱的洛夫给他。
隔天我们约在学校顶楼的国学讲堂,我把书交给他,两个人在顶楼佐着阳光读起了书。因为太好奇他到底喜不喜欢现代诗,他一边读,我一边用眼角余光偷偷瞄着。我看见他眉头皱起又舒开,好像在思考每个文字的用意;双唇蠢蠢欲动,跟着洛夫下笔的节奏默读;偶尔往回翻阅,好像要重新浏览刚刚看过的一切。我就这样看着他读书的画面,彷佛过了好久。
「我蛮喜欢的,可以借我带回家看吗?」他抬起头来问,我说好。那天之後,我发现我愈来愈在意麟的一举一动,一开始在意他是不是喜欢我借给他的书,後来在意他体育课时打球受伤的眼角,和放学後跟我一起没赶上公车只好漫步回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就是爱,只知道我很在意他。
直到过了一阵後,他喜孜孜地向我分享,他与社团学妹交往了,从告白的过程与牵手的亲昵,他都对我说。我微笑着,但心里彷佛有什麽空了下来,酸酸苦苦难以描述的感受。
我那天写了首诗,泣诉还没开始便失去的爱情,我想起尾生,等不到人的他,或许也是这样慢慢被淹没的吧。那也是第一次,我对自己的诗作稍稍感到满意,因为我能从文句里头读到爱与忧伤。
後来的每一天,只要负面情绪满载,我便写诗,写爱情,写失恋,写令人心碎的新闻,写沉浸悲伤的意外。慢慢的作品变多了,也偶然遇上出版社的编辑,这些伤心成了一本书。
前些日子回老家,我找不到那本《因为风的缘故》,仔细想了想,应该还在麟的手上。最後他并没有把诗集还给我,但也没关系了,我已经有了属於我自己的。
撰文|谢知桥
写过诗/教过书/办过造势晚会
骗过人/受过伤/谈过几场恋爱
读过书/看过戏/经过几次轮回
最後成为这样的人
获奖代表作——
《生来忧伤》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爱的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