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校或是职场都脱离不了团队合作,但团队合作却又最容易引起纠纷,只要人数变多,就会从四面八方传来无数意见,这时候身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就占据重要的角色。
一名好的领导者,除了需要带领团队前进,整合所有人的意见,并统整规划,提供团队有更好的发展可能,除此之外,了解每位成员的状况,适时给予有效鼓励,提升士气都是必要的技能。
唯有打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才能让团队毫无顾忌地合作,说出真实看法,做出有效的决策和判断。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经理人,首图取自《金科长》_IMDb}
无法凝聚的团队问题出在哪?
图片来源:《金科长》_IMDb
山田任职的电商公司最近因为景气不佳,加上同业竞争,营收不断下滑,上级要担任主管的山田想办法把业绩做起来。
在月会上,山田告诉团队,公司要求3个月内一定要做到5000万元业绩,并向团队喊话,这麽做都是为了公司能持续成长。
没想到,大家并不买单,认为他不够体恤同仁追业绩已经很辛苦了,怨声四起;面对部属抗拒,山田也感到非常沮丧,不理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掌握询问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团队,就是要让原本困难的课题能够迎刃而解,但大多时候出了问题,不但彼此无法进行交谈,还会降低效率,甚至导致专制管理的状况。
从小到大,我们都身处在团队之中,就算长期担任成员,但总有一天也会需要担任领导的角色,这时候了解团队的运作模式就很重要。
本书分析所有创建团队可能遭遇的问题,并提供全面性的指南,让读者能够了解如何化解团队危机,同时也能帮你迅速上手成为好领导。
点我收藏《团队合作与团队精神》
避免无限画大饼,试着从员工角度思考
图片来源:《金科长》_IMDb
《主管要知道的第1件事》一书提到,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指出,向下沟通会失败的原因有3,首先,主管传递讯息时,经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再往「下属」的方向去思考,而不是以「我们」的视角。
其次,主管如果总是打高空「宣传」愿景,也不容易获得员工认同,反而令人感到厌倦、反感。杜拉克强调,「所有宣传的最终结果,并非产生狂热者,而是产生犬儒主义者(cynicist,意指对组织与主管抱持怀疑与抱怨的人)。」
第三,沟通总是变成要求。像是主管要求下属做某些事、或相信某些道理;但除非主管传达的讯息,在下属的价值观中也认为重要,不然也不算沟通。主管真正的工作,是替员工着想,建立能够凝聚士气的团队。
图片来源:《金科长》_IMDb
《迪士尼把员工变一流の教练模式》一书指出,当内部沟通卡关时,主管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主动找过每位成员交谈?
强调主管应该主动进行对话,并且懂得倾听下属的声音,听出话里的感受。
《高效团队都在用的奇蹟式提问》作者安斋勇树亦提醒,「对话」是不否定对方观点,对不同角度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理解对方是基於什麽立场提出这样的建议或诉求,让团队能加深彼此的了解,也能对目标更有认同感。
▌看更多经理人文章
避免施加压力,创造可以自由讨论的团队
图片来源:《金科长》_IMDb
只不过,鲜少下属敢於、或愿意向主管表达真正的想法,安斋勇树认为,此时主管可以透过提问的技巧,引导下属说出自己的需求,进而塑造团队正向积极的沟通氛围,提升团队战斗力。
以会议讨论来说,首先,管理者要尊重成员、不否定他们的发言。
例如,下属提出一个专案企画,假如管理者觉得不理解,好的提问像是「在这个报告中你想强调的是什麽?」如果管理者马上质问「提这个企画案,是不是搞不清楚专案的方向?」下属必然感到压力,最後也只能草草结束,但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金科长》_IMDb
其次,营造让人乐意回答的气氛。人有趋吉避凶的本能,假如感觉讨论气氛不对,那麽多数人都会保持沉默。
像是「公司的主力商品为什麽卖不动?」这种问法的本身就带来压力。管理者可以透过有趣的提问,来引导下属思考,例如「如果要在畅销商品上,增加一个新功能,你觉得那会是什麽?」勾起人的玩心、愿意表态,增加互动机会。
此外,日本发问专家、发问经营研究所负责人、《问对问题,80%的工作难题下属会自己解决》作者松田充弘指出,发问顺序也是影响下属是否愿意表达想法的关键。
图片来源:《金科长》_IMDb
举例来说,管理者想要了解下属工作卡关的原因,如果劈头就问「最近专案不顺利吗?」可能会让他感到被质问,而变得既紧张又充满防备,反而没办法好好沟通。
图片来源:经理人
他建议,提问时应先让下属聚焦在进行顺利的部分,并搭配适时的称赞,有助於让下属敞开心胸。像是「这次的活动准备得还好吗?目前哪些事进行得特别顺利呢?」
再从下属的回答中,找到可以奖励的素材,肯定下属,最後再切入正题,询问对方遇到的困难,「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麽?」进而协助员工找到突破困局的方法,达到沟通目的。
▌打造机智的职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