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温柔,往往发生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时光》就是一本记录这些时刻的绘本。
一早,城市苏醒了。学童背着书包奔向校门,警察指挥交通,园丁蹲在花圃旁,老人骑着脚踏车、妇人抱着婴儿闲谈。天空挂着一串彩灯,气氛轻盈又温柔。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每个人都忙着各自的生活,却在不知不觉间,为世界添上了一点亮光。
《偷偷时光》的封面像是一幅安静却充满动能的画,它描绘的是最日常的「我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浇花、牵手、聊天、推车这些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呼吸节奏。这是一个属於每个人的场景,在光与影交错的空气里,每个人都在默默完成自己的「偷偷时光」。
这样的开场替整本书定下了基调,那些微小的时光,其实都在为世界添上一层柔亮的底色。
▌窥探城市角落的「偷偷时光」
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再度展开,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在开启忙碌又充实的一天。
透过温柔的角度,窥探世界角落每个人的「偷偷时光」。
▊作者
陈彦如
故事说演工作者、幸福感故事大使,《童话梦想家》主持人(环宇广播 & Podcast)。
带着故事走进城市与偏乡,像是一个故事创意召集长,结合多元艺术表演,点亮孩子与大人的梦想世界!
图文书《偷偷时光》重拾日常生活的温柔时光
图片来源:巴巴文化提供
书里的《偷偷时光》的每一页,都藏着一种不同的静谧。孩子上学後,妈妈在阳光里偷得一刻安静;园丁为邻居的花浇水,泥土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咖啡师用奶泡画猫,在纸杯上画笑脸,让上班族在疲惫的一天里多了一个理由微笑。
画家黄雅玲的构图极有节奏,人物常留在画面的边缘,让光线和空气有流动的空间。视线在画中移动,像在跟着时间走,从咖啡的暖褐,到花草的绿,再到夜里的深蓝。每一种颜色都像时间的不同温度,带人慢慢从早晨走到深夜。
图片来源:巴巴文化提供
文字作者陈彦如说,她的灵感来自生活里最微小的片刻。成为母亲後,「独处」变成一种奢侈。她偶尔在孩子入睡後,买一份咸酥鸡、打开喜欢的绘本或影集,那些属於自己的时光,就是她的「偷偷时光」。
这样的真实感渗进书中的每个段落。妈妈泡咖啡、面包师烤面包、沙滩上旅客拾起垃圾这些都带着生活的气味。它提醒我们,善意不必壮大,日常里的细节也能成为一种温柔的行动在画面里,你很少看到完整的正面。角色多半背对着、半侧着、或被光影包围。那样的构图,让人自然的成为旁观者,同时也被邀请成为参与者。画家在画里藏了许多细节,从花丛间的蝴蝶、窗边的笑脸到修理电线杆的工程师们,每一个都像给读者的小惊喜,等着被发现。阅读的过程,成了寻找温柔的游戏。
▌更多图文书推荐清单
图文书《偷偷时光》,找寻属於自己的成长节奏
图片来源:巴巴文化提供
书中有一段关於自然的篇章,鼹鼠探出地面,小鸟破壳,小蝌蚪长出脚,毛毛虫化为蝴蝶。这些画面没有声音,却充满动感,生命在自己的节奏里前进,不需要被催促,也不需要被赞赏。原来,世界的变化一直在发生,只是我们太少停下来看。
图片来源:巴巴文化提供
後半段转入夜色。动物园在月光下亮起,动物们开了一场秘密的时装秀;圣诞麋鹿来到医院,为孩子说故事这些场景的蓝色被画得温柔,夜不再冷清,而是充满呼吸的气息。光从远处透出,像是一种低声的安慰。故事的节奏在夜里慢了下来,画面里的世界安静了,人们收起白天的忙碌,只剩一种微光在空气里闪动。那是一个还没说完的瞬间,就像呼吸前的停顿,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属於自己的「偷偷时光」。
图文书《偷偷时光》慢下脚步,欣赏生命的美好时光
图片来源:巴巴文化提供
《偷偷时光》像是一首从早晨唱到夜晚的诗,早晨出门的人们、妈妈泡咖啡、园丁浇花、城市慢慢苏醒;午後,光线柔软,人们在不同角落完成各自的小小善意;夜里,海边有琴声、街上亮着灯、有人在静静祈愿。整本书的时间在流动,从清晨的亮到夜晚的静,那些不被察觉的温柔,就这样悄悄串起一整天的光。
图片来源:巴巴文化提供
《偷偷时光》看似写给孩子,其实更像在对大人说话。它让人重新学会「慢下来」,重新去看那些在忙碌里被忽略的细节。对孩子来说,这是一本学会观察的书;对大人来说,这是一本让人重新想起温柔的书。它用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知道即使没有人知道,你的温柔依然重要。
每一个没有说出声的的动作,都在让世界变亮。有些光不需要宣告自己存在,它们只是静静闪烁,照亮需要的人。
▌更多【巴巴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