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卖的是情:露丝.萧和她的书店——Three Wee Bookshop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撰文 胡金倫(時報文化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的确就会有读者读了一本书, 就带着它,到遥远的纽西兰南岛峡湾小村马纳波里(Manapouri ), 拜访作者兼店长露丝. 萧(Ruth Shaw):「嗨,您好吗?我来自台湾,我读过您的书。」因为《在世界尽头的书店》,她初嚐一本书引发的效应,有愈来愈多人会去她的袖珍书屋想买那本书,或是带了他们已经买的书来请她签名。她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在七十五岁时被人认可成为一名作家!不只纽西兰人如此,有些来自海外的旅客告诉她,他们是依照她书店的营业时间来安排整段假期,只为见到作者本人。起初来客数只有寥寥几位的书店,很快就变得门庭若市。
露丝.萧就在这个小小的地方经营她的梦想:从一间到两间袖珍书屋,和她的人生经历。她曾经花了数年时间在太平洋上航行,被海盗挟持过,在雪梨的国王十字区协助药物成瘾者与妓女,投入许多环保活动,也和丈夫兰斯一起经营游艇「布雷斯女孩」。这些游历与冒险,以及她与丈夫的爱情故事,日後都成为她笔下小小书店的故事。
书成名後,改变了露丝.萧的生活。她每天会获得无数次读者的拥抱,并且与人拍下无数张合照。信件和电子邮件天天络绎不绝,但是她会亲自回覆每一封读者来信。
在出版社的安排下,《在世界尽头的书店》甚至寄送到纽西兰国内设立的四十家妇女庇护所及两间女子监狱。她很惊讶获得很多读者与她分享自己曾经历过的强迫送养、强暴、离婚、丧子、婚姻破裂等故事。这不仅仅是从一位退而不休的老太太开袖珍书屋的故事说起,而是一对热爱阅读、有爱书癖的老夫妇, 从第一间由一辆大拖车开始的袖珍书屋,变成两间,再变成三间, 结果就诞生了这本Three Wee Bookshop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随性的她,三间袖珍书屋一年只营业几个月。其余时间是去寻找适合填满店内空书架的书,同时补足自己的阅读进度,还有空闲全国走透透参加各类书展,并且写作。当秋天来临,空气变得潮湿,露丝.萧觉得是时候关店过冬了,就会搬一台除湿机到主要书店,把煤油暖炉的火力调低。锁上门,这三间过去默默无闻的袖珍书屋就此冬眠,直至春天降临才会再度苏醒。
▌总编选书

Three Wee Bookshop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作者|Ruth Shaw
出版|ALLEN & UNWIN
▌更多总编特选
人为什麽要长大?——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 Infantile Age
为什麽大规模街头运动,没有带来渴望的变革?——If We Burn:The Mass ProtestDecade and the Missing Revolution
东亚大竞逐:朝鲜半岛的大博弈历史——The Other Great Game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