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賣的是情:露絲.蕭和她的書店——Three Wee Bookshop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撰文 胡金倫(時報文化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的確就會有讀者讀了一本書, 就帶著它,到遙遠的紐西蘭南島峽灣小村馬納波里(Manapouri ), 拜訪作者兼店長露絲. 蕭(Ruth Shaw):「嗨,您好嗎?我來自台灣,我讀過您的書。」因為《在世界盡頭的書店》,她初嚐一本書引發的效應,有愈來愈多人會去她的袖珍書屋想買那本書,或是帶了他們已經買的書來請她簽名。她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在七十五歲時被人認可成為一名作家!不只紐西蘭人如此,有些來自海外的旅客告訴她,他們是依照她書店的營業時間來安排整段假期,只為見到作者本人。起初來客數只有寥寥幾位的書店,很快就變得門庭若市。
露絲.蕭就在這個小小的地方經營她的夢想:從一間到兩間袖珍書屋,和她的人生經歷。她曾經花了數年時間在太平洋上航行,被海盜挾持過,在雪梨的國王十字區協助藥物成癮者與妓女,投入許多環保活動,也和丈夫蘭斯一起經營遊艇「布雷斯女孩」。這些遊歷與冒險,以及她與丈夫的愛情故事,日後都成為她筆下小小書店的故事。
書成名後,改變了露絲.蕭的生活。她每天會獲得無數次讀者的擁抱,並且與人拍下無數張合照。信件和電子郵件天天絡繹不絕,但是她會親自回覆每一封讀者來信。
在出版社的安排下,《在世界盡頭的書店》甚至寄送到紐西蘭國內設立的四十家婦女庇護所及兩間女子監獄。她很驚訝獲得很多讀者與她分享自己曾經歷過的強迫送養、強暴、離婚、喪子、婚姻破裂等故事。這不僅僅是從一位退而不休的老太太開袖珍書屋的故事說起,而是一對熱愛閱讀、有愛書癖的老夫婦, 從第一間由一輛大拖車開始的袖珍書屋,變成兩間,再變成三間, 結果就誕生了這本Three Wee Bookshop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隨性的她,三間袖珍書屋一年只營業幾個月。其餘時間是去尋找適合填滿店內空書架的書,同時補足自己的閱讀進度,還有空閒全國走透透參加各類書展,並且寫作。當秋天來臨,空氣變得潮濕,露絲.蕭覺得是時候關店過冬了,就會搬一台除濕機到主要書店,把煤油暖爐的火力調低。鎖上門,這三間過去默默無聞的袖珍書屋就此冬眠,直至春天降臨才會再度甦醒。
▌總編選書

Three Wee Bookshop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作者|Ruth Shaw
出版|ALLEN & UNWIN
▌更多總編特選
☞人為什麼要長大?——Why Grow Up: Subversive Thoughts for an Infantile Age
☞為什麼大規模街頭運動,沒有帶來渴望的變革?——If We Burn:The Mass ProtestDecade and the Missing Revolution
☞東亞大競逐:朝鮮半島的大博弈歷史——The Other Great Game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