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时间慢熬炖煮,酝酿自己真实样貌;听张曼娟与张西谈创作|诚品一日电台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阅读的花火传承需要许多人一起努力、许多人一同投入写作,才能将宝贵的花火保存下来,生生不息。
跨越时代的差异,手写的温度与珍贵
对谈刚开始,张曼娟笑说:「今天我与张西同学的对谈有个意义,也就是跨世代。」
「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在写的时候,就好像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我的心里面的感觉。」张曼娟说道。从使用的习惯与媒介不同,可以看出两位作家所身处不同的时代。
不过这种专属感随手写时代的消失,也就逐渐消散了。时代的推移,现在每位作家几乎都以电子的方式存放档案,手写稿子甚至变成珍贵的宝物存放於展馆中。
图片来源:张西_IG
张西表示,她也同样会以手写明信片的方式传达情感,在电影院这种无法随心所欲使用电子产品的场合时,她会回归手写,将当下最动容的一刻随手纪录下来:「我发现用手写下来的句子会比较深刻。」
阅读开启想像力,进入创作的殿堂
图片来源:张西_IG
在没什麽休闲娱乐的年代,书籍也非唾手可得的物品,要到图书馆才能借到。因此她深深记得,寒冬夜晚泡脚时,妈妈会将白天所阅读到的故事转述给孩子们听:
「那就是我对於故事迷恋的开始。我觉得故事可以把我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对於小时候生活非常单调,没有书、没有玩具的那个年代,开启我的想像力。」她说。
张西有三个妹妹,为了因应妹妹想听故事的要求,便绞尽脑汁,从生活吸取到各种事物,编织出一则则有趣的故事给妹妹们听。
这些边联想边串联事件的过程不知不觉开启她创作的旅途,打下想像力与描述能力的基础。
品尝创作背负的重量与意义
图片来源:张西_IG
「因为我想要把值得记录的东西写下来,就提笔写了。我对未来创作的想像是这样子,所以这是不会消失的东西。」
当书写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如呼吸重要。像是与它共存,不只它离不开自己,自己也无法脱离它的怀抱,张西对创作的感受是如此熟悉且深刻。
「我常常觉得创作的时候是被自己的文字接住,这时候就会发现它离不开我,因为我不会把手剁掉。」
发觉这一点的张西,与文字、创作的距离更加紧密,也认知创作不可能消失在自己生活中,因为它是如身体部位重要的存在。
她过往认为生活是块蛋糕,创作是蛋糕上的奶油花,用来装饰蛋糕,看起来更可爱。但没有奶油花,也依然是块美味的蛋糕。
就算生活没有写作,不过是少了增添生活趣味的成分,但有了会滋润生活,没有也不会影响生活。
她回过神来领悟到:「我连命都不要了,只想把稿子写出去,这怎麽只能叫蛋糕上的奶油花呢?写作对我来说根本就是一块重要的蛋糕本身呀!」
「当你已经喜欢这个味道,而且你觉得这就是你的味道了,你个人的味道,然後像要将这个味道延续下去,大概是这种感觉。」
图片来源:张西_IG
创作或许早已不是坚持,而是一种强而有力的信念,深深烙印在心中。
坦然接受自己的极限,将极限作为起点,才能看见更宽广的风景
图片来源:张曼娟_IG
张曼娟表示,有时写不出来也包含达不到内心想达到的效果,无法将文字排列成完美状态,这使她痛苦不已。
创作《天上有颗孤独星》她就曾陷入这样的痛苦循环,但经历几天煎熬终於达成理想状态时,感受的舒爽感却是平顺书写无法体会的愉悦。
张西则给予一个有用的心法,用来调适无法达到内心目标的失落感:
「我认为创作与人生很多时候道理都是相通的。我想到的办法是,如果今天写不到理想,那我就再写下个版本。所以可能同个段落会写六、七个版本,然後再选一个好的版本。」
不断尝试挑战自己现在能抵达、突破的最大极限,除了找寻更好的解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
「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甘心,甘心於知道这是目前你能够做到最好的了。」
接受自己目前的极限,将极限作为起点,再次出发,总有一天便可看见过往不曾见过的景色。
追逐灵感的那段时光
追逐灵感过程是作家藉由日积月累的日常汇集而成,两位作家分享了他们追逐灵感的过程。
偷听路人谈话,可以理解他人生活环境、情况等等,观察对创作者来说增添许多联想,张西也将此做为一个寻找灵感的方式:
图片来源:张西_IG
「我发现每个人的生活对话都会有他的生活脉络、文化脉络在里面,所以这是我自己找灵感的方式。」她笑说。
写作前,她会蒐集大量资料,并细细阅读,读完後就会丢弃,再开始写作。
这麽做的原因,她说:「因为我不想让我的作品有大量读书的东西,我希望它变成自己的语气,变成自己想要说的话,变成我想要分享的故事。」
「所以有些人会觉得你们作家真好,每天都不需要干嘛,每天都坐在那里写写写就好,才不是这样子。其实我们坐下来写写写之前,已经走了一段很漫长的路,而且有时候是黑暗的森林,有时候是布满荆棘的小路,要经历一番痛苦才做得到的。」
批评中逆风成长的勇气
张曼娟於二十四岁出第一本书,张西则是二十三岁。但受人喜爱,反之也会接收很多人的谩骂。
图片来源:张西_IG
时间通常使用流动所为比喻,几乎没有人用煮作为比喻方式,时间究竟会将自己煮成什麽样貌呢?
「有次我炖肉的时候,看着烟在飘,就觉得我在煮那锅肉,时间也在煮我。我知道如何将这锅肉煮的好吃,那时间会把我煮成怎麽样的人?」
一个人要改变往往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练、磨合,就像炖肉一样。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味道和状态都会和最初的样貌不同,可能入味、柔软:
「正是因为经过时间我才知道我是这样的味道。我才发现我是可以散发出这样子的样貌的。」
张西藉炖肉的经验体会人生的大哉问,虽然她还未确定时间会将她煮成什麽样貌,仍不停探索,经历炖煮的过程。
冬瓜是需要花时间炖煮的食材,未经烹煮前的冬瓜,是脆口的,但冬瓜的料理方式却很多元,可以红烧、清炖、蒸煮。经过烹煮後的冬瓜口感通透又柔软。
张曼娟微笑说:「我很喜欢这种时间来煮我的感觉。因为很多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对我们来说它的意义是什麽。」
「突然变红这个名出现了,一个很好的东西出现了,攻击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出现了,所以是一个大好和大坏同时出现,然後当时我又在一个情境里面。」
这种感觉像是披上一件披风,因鼓励与称赞交织的披风,让人觉得风光的当下,却也成为被扔石头的主因。
不论将披风摧毁、藏起来,这些曾经的枷锁依然存在。
面对读者,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初期张西经营「故事贸易公司」粉丝专页,她并没有特别定义读者的身分:
「我没有将他们定义为读者。因为粉丝专页刚开始只有一、两百人,所以我是路人,对方也是路人。」
但随着粉丝人数上升、直至今日出了多本书,拥有一群忠实读者,是她没有预料到的惊喜。
图片来源:张西_IG
张西表示,若创作是自己的手,那麽读者就是无形中那双更大的手,紧紧接住她的文字、思想、感受,并获得共鸣。
作家使用文字让读者产生共鸣,写下无法说出口的心声,但这并非单方面的。有时读者所做出来的回馈、感谢也都成为作家持续创作下去的动力和信念。
张曼娟传达感谢的最後这麽说。
作家的书籍像是港岸,给予我们一个暂时停下脚步的地方,但启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离开港湾,继续航行。这点对於每个身分来说都是相同的,因为能够拉住你的人,一直都只有自己。
对二十四小时诚品书店的想像
「那时简直就不是一间书店,而是一座伸展台!好像大家都在二十四点前把自己整理好,走进诚品书店,成为城市中特别的风景。」她说。
听到张曼娟提及诚品松菸就像是森林里的书店,张西也提出她对於诚品的想像,不论是哪间二十四小时诚品书店,都稳稳接住夜晚中踏进的人们,给予他们明亮温暖的舒适环境。
对於创作、阅读、写作,张曼娟与张西拥有的历程完全不同,但两人的想法在某些时刻又如此契合,对於创作所抱持的热情与能量强大且迷人。这些散落於日常的文字,她们一一拾起,集结成一串串强而有力的词汇,激励为生活拚尽全力的你我。
▌现在观赏:诚品一日电台
▊ 看更多不打烊书店 24x24 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