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书柜里,是否有一本一直想看,但基於各种理由迟迟没翻开的书呢?对许多人而言,马奎斯的《百年孤寂》  就是这样的作品。初次翻开时,看到落落长的人名、绚丽的文句,很多人会感到目眩神迷。然而,作家朱宥勳却说,这本书其实结构清楚、超级写实、非常易读,只要掌握故事地图轴线,任何人都能轻易读完。  
朱宥勳认为,马奎斯就像小说界的工程师,每个章节篇幅工整,从家族兴起、国家内战、外国势力到家族灭亡,每个时期的故事重点都很清晰。 
 
如果想更明白这本书在说什麽,不妨看一看拉丁美洲的历史,当你从政治小说的角度切入,就能理解马奎斯为何要这样写、到底在写什麽。说穿了,这本书就像南美洲的乡土剧,从阿公阿嬷的时代,写到祖孙的叛逆与衰败。你可以透过收听迷诚品 Podcast 或是阅读此篇文章,一起读懂《百年孤寂》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百年孤寂》平易近人的经典文学  
 
图片来源:Canva 
 
提到经典文学,艰涩、厚重的刻版印象深刻停留在读者脑海,荣获 1982 年诺贝尔文学奖,由哥伦比亚小说家加布列.荷西.贾西亚.马奎斯(Gabriel José García Márquez)创作的小说——《百年孤寂》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其中复杂的家族史,长到难以记住的人名,是读者明明购买书籍,却还是将它束之高阁,成为「总有一天会拿起来阅读」的作品之一。  
同为小说家的朱宥勳解释所谓「经典文学」的含意:「经典,代表作者做了很厉害的事,不见得读起来会比较辛苦,有时候正好相反。」 朱宥勳反而认为,《百年孤寂》  相较起众多台湾文学作家,像是骆以军、郭松棻等作家的作品更亲民:「经典只是因为它很厉害,但不一定是拿『很厉害』来恐吓读者,就像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厉害的人,也些厉害的人还是很平易近人啊。」  
《百年孤寂》  是魔幻写实的小说代表之一,内容时常会有「超现实现象」的发生,不过马奎斯小说整体结构稳固、时间线明确,文字的书写也没有咬文嚼字,若补足历史脉络、政治背景便能读懂个中涵义 ,朱宥勳甚至称《百年孤寂》  根本是中南美洲版本的《亲戚不计较》。 
 
《百年孤寂》的阅读秘诀  
 
图片来源:Canva 
 
朱宥勳认为马奎斯是「小说的工程师」,原因在於《百年孤寂》  的篇幅相当稳固,整本书有二十章节,且每一章的页数几乎相同,以四到五章作为一大区块分割,展现出马康多的各个阶段走向,分别是马康多的创立、内战、被香蕉公司压榨以及走向灭亡。  
《百年孤寂》 描绘马康多的创立与灭亡,实际上是一个小小的中南美洲国家的缩影与象徵 ,彰显马奎斯对於未来的不安与寓言:「最终马奎斯在小说中判决对这些国家的未来是没有信心的,他认为这些国家会消失在烟硝之中,不复记忆。」 
这样划分区块的方式,更明白每个阶段马康多发生了什麽事件,同时不同区块的角色也不会离开该区块的范围,因此名字不再成为困扰的要素。朱宥勳自认,即便他早就翻阅《百年孤寂》  不上六、七次,也没有完全记住所有角色的名字,但是他提示,书中的男丁通常会以两大组名字来回使用,只要仔细观察,可以从名字判断有一组会外出革命,而另一组则会守护家业:「看到只要看到中段,你看名字就会知道他是哪一派的,他的个性、站在哪一边根据名字都是有意义的,当他继承某个名字的时候,也继承了前人的命运。」  
「皇冠文化是唯一正版授权,因为在那之前马奎斯是不授权中文版本,所以全部都是盗版的。」朱宥勳提到,皇冠文化出版的《百年孤寂》  有贴心地附上一个族谱,阅读前可以拍下来,并依循四大区段的分类,还有名字所具备的意义逐步阅读,更容易进入状况。  
朱宥勳建议, 《百年孤寂》 中很少有角色能够贯穿头尾,因此阅读该小说重要的新法之一便是「专注於当下」,这样就算没有记得所有角色的名字也能读懂 :「不要去想每个角色前面有谁,那不重要,只要专注於看现在这个人为什麽这麽做、在想什麽,把这个角色搞清楚就好了,因为等一下他就会退场,而他儿子就会出现了。」 
 
《百年孤寂》政治与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片来源:Canva 
 
「如果真的想要精准且彻底地理解《百年孤寂》  ,我建议要去找中南美洲的历史或政治书籍来看。」朱宥勳指出,由於马奎斯的书写主题大多与政治创伤有关系,因此了解社会背景与政治脉络,对於小说中提到的香蕉公司大屠杀会有更深刻的体悟。  
另外,朱宥勳认为,台湾读者之所以会觉得《百年孤寂》  不好阅读的原因之一,他认为是基於台湾读者长年以来的弱点:「有句话叫做『文学归文学,政治归政治』,至少在文学圈,这句话听起来铿锵有力,像是某种真理,听起来有些道理。那我非常残酷地告诉各位,这句话只有台湾人在说,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   
文学实则上与政治环环相扣,朱宥勳无论在国外参加座谈会,或是各种讲座,所有作家见面便会询问一位作家关注的议题、书写的母题,这样的询问便是与政治相互连结。了解政治脉络也成为开启《百年孤寂》  的方式:「如果你不用政治去读《百年孤寂》  ,就什麽也读不到。」朱宥勳也呼吁,读者应该将这块的侦测器打开,才能深入赏析一部文学创作,发现更多可能性。   
 
▌阅读更多文学经典作品  
 
 
《百年孤寂》魔幻写实背後的残酷现实  
 
图片来源:Canva 
 
《百年孤寂》  最常被贴上的文学标签是「魔幻写实」,但是根据作者马奎斯的说法,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书写魔幻,而是写实。瑞米迪娥高举床单飞上天还有香蕉公司在广场上屠杀三千人,最後却是一个人都没有死亡,而是凭空消失的魔幻桥段则是一种象徵意涵:「 《百年孤寂》 整本小说真正的魔幻,绝大多数的细节都是一种魔幻的想像,背後可能有个真实事件,然後以某种方式去美化、掩盖、谣传现实。」  
运用魔幻写实的书写策略,能够忽略物理定律,型塑更具有张力的隐喻和意义。朱宥勳举例,如果要描绘一个人非常愤怒,依据物理定律展现的愤怒可以是痛哭流涕、打墙壁或是用力踹门,若使用魔幻写实的手法,便能做到更多:「我可以让角色肚子开始胀大、胀到半个房间这麽大,变成一个球,在房间里面膨胀,塞满整个房间,然後爆炸。」 
透过书写手段的改变,除了加强剧情的震撼性,魔幻的手法能够将很「重」的事,以轻柔的方式述说,利用高超的书写技巧,将沉重的情节以意想不到的角度呈现 :「惨无人道的事情不是不该被写出来,先不说读者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写法一定超笨重且反覆无聊。」但是透过抓着床单飞走的情节,以两个轻描淡写动作述说惨痛的经历,反而能够创造更深刻的记忆点。
阅读《百年孤寂》  需要关注的方向是,当阅读到魔幻写实的场景时,可以停下来思索为何马奎斯会在该段落采用魔幻的技法,书中的角色企图掩盖什麽真相?他们又在担忧、恐惧什麽?透过反覆思索的过程,对应至现实的史料,便会了解到马奎斯所书写的一切都是写实的。   
 
《百年孤寂》改编影集是小说懒人包?  
VIDEO 
2024 年,Netflix 上线影集版本的《百年孤寂》  ,目前除了前半部 8 集的内容外,更是公开第二季也同样有长达 8 集的内容,看过一些片段的朱宥勳,戏称影集是「比较长的懒人包」,如果看完整部影集,回头去看小说几乎能够看懂外,也能获得崭新的发现。  
经典文学改编成影视非常常见,诸如《小妇人》  (Little Women)、《简爱》  (Jane Eyre)、《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皆於影史上有亮眼表现。不过,《百年孤寂》  讲述马康多的兴衰,庞大的家族事件,还有小说极具有张力的魔幻写实情节,若没有改编好,反而会让小说占有优势的轻盈叙事成为败笔:「老实说,影集没有把《百年孤寂》  变好笑,」朱宥勳提起影集版本考量文字与现实层面的平衡感,让场面不会过於尴尬:「光是看第一幕冰块的片段,如果没有处理好会很蠢,就像看到一个人对冰块大呼小叫,但是影集没有拍蠢,这点很不错。」  
马奎斯的叙事轻巧且精简,字里行间隐藏重要的讯息,若不小心忽略、速读过去一两句文字,便极有可能错过关键的讯息。朱宥勳认为影集版本的 《百年孤寂》 可以作为懒人包的存在,不外乎便是影像会反覆透过画面、台词、演员动作来强调关键的重要讯息,体醒观众这是需要记住的关键,相较起文字,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改编影集有趣的地方,影集能够细节关注读者在小说中遗漏的重点,同时小说中兼具的文字意义,还有书写的笔触与细节,则是只有小说才能呈现的特色。影集版本能够作为入门的管道,比较相异媒介所呈现的 《百年孤寂》 ,也能带来独特的趣味性。   
 
《百年孤寂》面面俱到的创作笔法  
 
图片来源:Canva 
 
「你一定要先从架构开始理解,因为若没有马奎斯的控制力的时候,你会写出一摊对於读者来说天花乱坠,却没有架构的东西。」朱宥勳认为《百年孤寂》  是他难得找不出任何缺点的小说,这与马奎斯稳固的篇幅控制、结构处理有很大的关系:「马奎斯是架构先行,後续再慢慢填入漂亮的东西,这个绝对不能倒过来。一定需要先打好钢筋,再开始盖墙装潢。没有钢筋,光是装潢没有意义,无论多漂亮都站不起来。」   
马奎斯的小说作品各项指标虽然不是顶尖,但每个能力都维持在水准之上。朱宥勳提到,他觉得同样在文学各项指标,也都四平八稳的作家还有荣获 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小说家韩江  ,不过韩江  的书写聚焦范围较为小巧,透过纤细的文字处理好各个细节,反之马奎斯的书写主题宏大,涉及非常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家族场面,却能够梳理清楚且明确的时间线,完整描绘不同世代的悲欢离合。  
朱宥勳推荐给正在写作的创作者多去阅读近代经典作品,虽然更久远的文学也有值得学习的优秀之处,但读者对於久远的历史背景会感到迷惑,需要找寻更多外部资料补足缺乏的背景知识:「这样你会花太多力气补足这些脉络,反而没有办法专注在文学上。」藉由近代的经典文学,读者对於历史、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较不会产生疑惑的状况,以便探究情节中的写作技巧、人性的展现。 
这也不代表更久远的文学不具备价值,朱宥勳鼓励创作者:「如果你对自己的写作有期许,向更进一步的话,始终还是要去读这些经典的。」 就像是爬山,没有人一开始便征服高山,而是一步步慢慢训练、爬行,才能够攀上顶峰,欣赏山顶美景。 
 
▌诺贝尔文学大师马奎斯代表作  
《百年孤寂》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从一代代的子女中看到马康多的创建、兴荣到衰败。 
书中说尽了每个人人生必经的幻梦与寂寞,还有权力与生存交杂的虚幻与孤寂。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