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缎带》作者小川糸专访: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遇
撰文 皇冠文化出版社編輯▌学会放手与告别
Q1:《缎带》的主角是小鸟「Ribbon」,书中人与鸟的互动描写令人身历其境。老师以前养过鸟吗?为什麽会想创作以鸟为主角的故事呢?
图片来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小学的时候,我养过一只虎皮鹦鹉。
Q2:老师在访谈中提到:「我希望能藉由这个故事,实现我小时候没能为祖母做到的事。」想请问这本书的哪些部分,寄托了老师对祖母的思念呢?
▌更多日本作家专访文章
Q3:故事里也有提到保护鸟类的设施「鸟之家」。老师在撰写本书时,是否曾阅读过与鸟相关的书籍,或是到过与鸟相关的地方?采取过程中有什麽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图片来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当提到动物保护设施,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狗或猫,但日本其实也有鸟类专门的保护设施。我在写作时曾造访过这些机构,并请教他们。
Q4:这个故事有很大一部分与历史上的「东西德分裂事件」有关,选用这起历史事件是否有什麽含意?老师选择旅居柏林,是否对柏林有什麽特殊的情感?
在实际居住於柏林之後,我才知道柏林有着多样的历史,以及当地人如何正视这些历史。身为日本人,我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是必须学习的。
Q5:您在《缎带》写到:「Ribbon就像一条缎带,会永远将我和你绑在一起。」Ribbon不只联系了人与人,也将每个角色的故事串连在一起。对老师来说,联系或说缘分是什麽呢?是什麽东西将您与重要的人绑在一起?
图片来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原本毫无所图、只是下意识过活的Ribbon,最终却能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将故事与故事联系在一起。
Q6:《缎带》中有许多富有个性、既温柔又坚毅的女性角色,例如祖母阿堇、插画家美步子、编辑明里。其中称自己「有人说我纤细、柔弱,那可是大错特错」、「作画时就像处在地狱一样痛苦」的美步子,更令我们联想到老师。老师对於自己和创作也有类似的心情吗?
Q7:《缎带》与《再见了,过去的我》都是老师二○一三年的作品,无论是与身边的事物或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都和「离别」息息相关。十年後的今天,老师对於「离别」是否有什麽想法上的转变呢?
Q8:这次台湾将同时出版《缎带》单行本与文库本两款封面版本,无论是手绘或是刺绣,都将Ribbon的可爱完整呈现出来。老师当时看到这两幅画作时,有什麽感受呢?
图片来源:皇冠文化出版社提供
Ribbon的身体小到能放在手掌心,在这点上牠是非常脆弱的;但另一方面,牠有能飞到任何地方的翅膀,这样的牠又是非常强大而坚韧的生命。我认为两款封面都描绘出了这两方面的感觉。
Q9:台湾读者都相当期待能阅读到更多老师的作品,最後能否请老师与台湾读者说几句话?
▌更多【皇冠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