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一頓「吉卜力飯」可以餵飽全家,還能讓世界安靜
撰文 龍貓大王人類有許多溝通方式,我們可以交談、擁抱、甚至透過互毆來溝通。對吉卜力這間動畫公司而言,進食是他們特別想在鏡頭前強調的溝通方式。吉卜力誕生至今40年,每一部主題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的吉卜力電影裡,都一定會出現食物、料理過程或進食橋段。
吃,是人類活著的證明,是吸收能量的方式,而這些吉卜力角色進食的橋段,也許悄然無聲,但這些橋段說得更多,它們呈現情感交流,或是解釋人物背景。讓我們來重溫這些無聲勝有聲的吉卜力時刻,看看這每一口吉卜力美食誕生之前,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故事。
朝陽升起,這戶人家已經有人早早起床做料理,你會看到她正在準備三個便當,這是全家人的午餐。這位女性卻不是家庭主婦,她是母親重病住院的長女。《龍貓》裡出現女主角小月晨起做便當的橋段,這是編劇兼導演宮﨑駿的堅持。為什麼小學生要做便當?這是強調她身兼母職的證明。宮﨑駿的母親也曾經長期住院,在戰後物資缺乏、家裡人手不足的艱難時期,宮﨑駿也曾經必須為全家做飯,而且必須想辦法以少量食材,變化出夠多的料理。
小月的便當非常腳踏實地,這個便當有四樣配菜,包括了酸梅、粉紅色的「櫻田麩」(染成粉紅色的魚鬆)、豌豆與一條柳葉魚。對國小女生小月來說,真正要「料理」的只有煮豌豆與烤柳葉魚而已(不算煮飯),在她上學前的短暫晨起時間,這兩樣簡單料理都是可以快速完成的。而且,在做為《龍貓》背景舞台設定的埼玉縣所澤地區,這裡原本就有大量柳葉魚生息在河川裡。
這份便當雖然看起來沒有大魚大肉,但卻極度地符合電影裡的現實——這個「暫時單親家庭」在吃飯這件事上,並不會要求太複雜。小月做的便當展現了這個女孩一肩扛起家務的事實,這同時也是戰後五○年代許多農務家庭孩子必須參與家事的寫照,以及宮﨑駿的自我投射。
一場颱風襲擊《崖上的波妞》主角宗介居住的小鎮,媽媽帶著宗介在暴風雨之中驅車回家。這段回家戲,堪比《玩命關頭》飆車橋段或《2012》地球毀滅橋段,狂浪如巨魚追趕著母子,媽媽算準巨浪來襲前的短暫退潮衝過水道,宗介甚至差點被吹落大海,媽媽停車時還是甩尾到家門口。這場戲看得觀眾驚心動魄,理莎與宗介母子也驚魂未定,而從海浪裡走出的神祕小女孩波妞,更為母子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理莎這時告訴兩個孩子:「聽好了宗介與波妞,不管你們覺得多不可思議、多興奮,現在都先冷靜下來,好嗎?」
說是這樣說,前一分鐘還生死未卜,下一分鐘要如何冷靜?理莎用料理平穩了孩子們的心。
煮一壺水泡茶,再舀起一大匙蜂蜜,放進熱牛奶中慢慢攪拌,從未喝過蜂蜜牛奶的波妞,被這溫熱的甜蜜彷彿融化。但這只是前菜,媽媽拿出大碗公,孩子們放進泡麵,倒進熱水……等上三分鐘。理莎要孩子們閉上眼睛等待,但著急的波妞忍不住偷看。時間到了,理莎打開碗蓋……這是一碗有水煮蛋、火腿與青蔥的大碗泡麵,雖算不上山珍海味,但宗介與波妞開心地一同大叫。
光是泡牛奶與煮泡麵的橋段就長達四分鐘左右,觀眾可以看到這些橋段裡有許多精巧細節,例如將泡麵倒入碗中時掉落在桌上的碎屑,或是舀起的蜂蜜裡有緩緩移動的氣泡。觀眾專注在這簡單料理的製作過程之中,剛剛一路上的狂風暴雨,此時都悄然無聲。料理讓躁動的孩子真正冷靜下來——理莎要孩子閉上眼睛,不只是要偷偷在泡麵裡放進孩子喜愛的火腿,這也是一種靜心的過程。
吃了大碗麵的波妞呼呼大睡;而擔心養老院安危的理莎,立刻做了簡單的三明治開車送去。料理是這宛如世界末日裡的安定力量,它沉靜人們的心,給予人們面對風暴的勇氣。而許多吉卜力電影的核心主題都與料理有關,煮一鍋燴飯,能讓一群空賊樂開懷;做一份太陽蛋土司,能讓少年少女享受片刻寧靜。(註)
料理也許永遠會是吉卜力電影的不變元素,它的力量能改變電影氣氛,帶來希望,同時溫暖著觀眾的心靈。
註:出自電影《天空之城》。
▌延伸閱讀
☞ 心情好的時候我煮菜,心情極度不好的時候我痛煮一番──專訪《租小套房還硬要煮》作者林小姐
☞下廚料理,是為了相互堆疊出自己的樣子──專訪LU.C.cooking
☞我吃什麼最多,就是吃苦吃最多──專訪作家李豪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今天,來下廚
Every Reason to C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