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一顿「吉卜力饭」可以喂饱全家,还能让世界安静
撰文 龍貓大王人类有许多沟通方式,我们可以交谈、拥抱、甚至透过互殴来沟通。对吉卜力这间动画公司而言,进食是他们特别想在镜头前强调的沟通方式。吉卜力诞生至今40年,每一部主题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的吉卜力电影里,都一定会出现食物、料理过程或进食桥段。
吃,是人类活着的证明,是吸收能量的方式,而这些吉卜力角色进食的桥段,也许悄然无声,但这些桥段说得更多,它们呈现情感交流,或是解释人物背景。让我们来重温这些无声胜有声的吉卜力时刻,看看这每一口吉卜力美食诞生之前,想要告诉我们什麽故事。
朝阳升起,这户人家已经有人早早起床做料理,你会看到她正在准备三个便当,这是全家人的午餐。这位女性却不是家庭主妇,她是母亲重病住院的长女。《龙猫》里出现女主角小月晨起做便当的桥段,这是编剧兼导演宫﨑骏的坚持。为什麽小学生要做便当?这是强调她身兼母职的证明。宫﨑骏的母亲也曾经长期住院,在战後物资缺乏、家里人手不足的艰难时期,宫﨑骏也曾经必须为全家做饭,而且必须想办法以少量食材,变化出够多的料理。
小月的便当非常脚踏实地,这个便当有四样配菜,包括了酸梅、粉红色的「樱田麸」(染成粉红色的鱼松)、豌豆与一条柳叶鱼。对国小女生小月来说,真正要「料理」的只有煮豌豆与烤柳叶鱼而已(不算煮饭),在她上学前的短暂晨起时间,这两样简单料理都是可以快速完成的。而且,在做为《龙猫》背景舞台设定的埼玉县所泽地区,这里原本就有大量柳叶鱼生息在河川里。
这份便当虽然看起来没有大鱼大肉,但却极度地符合电影里的现实——这个「暂时单亲家庭」在吃饭这件事上,并不会要求太复杂。小月做的便当展现了这个女孩一肩扛起家务的事实,这同时也是战後五○年代许多农务家庭孩子必须参与家事的写照,以及宫﨑骏的自我投射。
一场台风袭击《崖上的波妞》主角宗介居住的小镇,妈妈带着宗介在暴风雨之中驱车回家。这段回家戏,堪比《玩命关头》飙车桥段或《2012》地球毁灭桥段,狂浪如巨鱼追赶着母子,妈妈算准巨浪来袭前的短暂退潮冲过水道,宗介甚至差点被吹落大海,妈妈停车时还是甩尾到家门口。这场戏看得观众惊心动魄,理莎与宗介母子也惊魂未定,而从海浪里走出的神秘小女孩波妞,更为母子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理莎这时告诉两个孩子:「听好了宗介与波妞,不管你们觉得多不可思议、多兴奋,现在都先冷静下来,好吗?」
说是这样说,前一分钟还生死未卜,下一分钟要如何冷静?理莎用料理平稳了孩子们的心。
煮一壶水泡茶,再舀起一大匙蜂蜜,放进热牛奶中慢慢搅拌,从未喝过蜂蜜牛奶的波妞,被这温热的甜蜜彷佛融化。但这只是前菜,妈妈拿出大碗公,孩子们放进泡面,倒进热水……等上三分钟。理莎要孩子们闭上眼睛等待,但着急的波妞忍不住偷看。时间到了,理莎打开碗盖……这是一碗有水煮蛋、火腿与青葱的大碗泡面,虽算不上山珍海味,但宗介与波妞开心地一同大叫。
光是泡牛奶与煮泡面的桥段就长达四分钟左右,观众可以看到这些桥段里有许多精巧细节,例如将泡面倒入碗中时掉落在桌上的碎屑,或是舀起的蜂蜜里有缓缓移动的气泡。观众专注在这简单料理的制作过程之中,刚刚一路上的狂风暴雨,此时都悄然无声。料理让躁动的孩子真正冷静下来——理莎要孩子闭上眼睛,不只是要偷偷在泡面里放进孩子喜爱的火腿,这也是一种静心的过程。
吃了大碗面的波妞呼呼大睡;而担心养老院安危的理莎,立刻做了简单的三明治开车送去。料理是这宛如世界末日里的安定力量,它沉静人们的心,给予人们面对风暴的勇气。而许多吉卜力电影的核心主题都与料理有关,煮一锅烩饭,能让一群空贼乐开怀;做一份太阳蛋土司,能让少年少女享受片刻宁静。(注)
料理也许永远会是吉卜力电影的不变元素,它的力量能改变电影气氛,带来希望,同时温暖着观众的心灵。
注:出自电影《天空之城》。
▌延伸阅读
心情好的时候我煮菜,心情极度不好的时候我痛煮一番──专访《租小套房还硬要煮》作者林小姐
下厨料理,是为了相互堆叠出自己的样子──专访LU.C.cooking
我吃什麽最多,就是吃苦吃最多──专访作家李豪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云端下载《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今天,来下厨
Every Reason to C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