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運動的人,已經習慣了挫折與艱苦,這特質將來一定會派上用場。
這是棒球這種高失敗率運動的人生寫照,也是鄭凱應的心得,學生時期他以球員身份征戰國家隊,高中時卻遭遇投球失憶症,從此褪下球員身份轉任教練,現在是中信兄弟的球探。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一段沒有走向職業選手的棒球人生,透過收聽迷誠品 Podcast 或是閱讀此篇文章,鄭凱應將與我們聊到學生時期的經歷、對職涯現況的感想、體育班的同儕在職場會遇到什麼狀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棒球球探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圖片來源:Canva
如同明星由星探挖掘,在場上獲得佳績,閃閃發光的王牌棒球選手也需要有眼光敏銳的球探發覺才華。從十二歲到十八歲碰觸棒球的資歷,加上曾擔任棒球教練,目前是中信兄弟球探的鄭凱應人生目前幾乎與棒球相伴,直到現在也依舊熱愛這項運動,扶持未來新星。
「主要是看高中到業餘的棒球比賽,這是台灣工作的部分,因為我們也要找洋將,所以包含日本、韓國職棒、小聯盟,還有墨西哥聯盟,不斷觀察球員都涵蓋在我們的工作範圍內。」擔任球探不光是看看球賽即可,而是要花費精力觀察每位球員在球場上的能力表現,甚至到能不能融入團隊,面對賽場上不同情況的情緒反應,都要經過審慎觀察:「我們會全面去了解球員的狀況。」
棒球是團體運動,因此除了球員本身實力外,在球場上與隊友的相處與互動也是必須特別考察的一環。由於本身擁有長時間的棒球實戰經驗,鄭凱應對於球隊的團隊合作有深刻體悟,造就他觀察球員時直覺更加精準,有助於擔任球探的工作。
「別人常說運動員都有運動員的幽默,我們的幽默真的只有我們懂。」以棒球這項運動來說,提供準確的數據分析能夠為贏得比賽獲得極大的助益,因此擔任球探不光只有曾經擔任過球員的人,也有許多非棒球領域的人擔任球探。但鄭凱應過往長時間接觸教練、球員的經驗,他得以更輕易融入一支球隊中,對於擔任球探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棒球投球失憶症帶來的嚴峻衝擊
圖片來源:Canva
「因為我自己碰到對棒球員來說不容易碰到的問題,我也不希望自己帶過的球員身上碰到同樣的問題。」鄭凱應曾經代表台灣前往美國參與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日之星,但後來卻因遭遇投球失憶症而褪下球員身分。
運動失憶症(yips),是球員基於生理或心理因素,喪失直覺活用肌肉記憶動作的能力,因而無法恢復原有的水準,甚至是基本技能。鄭凱應由於勉強訓練,再度回歸球場投球出手點跑掉,無法順利發揮實力的心理壓力引發投球失憶症,鄭凱應後續嘗試各種方式仍找不到原先投球的手感:「運動員在賽場上都是一個反應:『拿到球就是要投球』。可是如果在場上還要刻意去修正動作的話,那是無法比賽的。」
「我算是蠻慶幸可以繼續留在這個產業工作。」就算沒有重回球場,依舊喜愛棒球的鄭凱應,除了觀看職棒比賽,未來也從事相關行業,直到現在擔任中信兄弟的球探,棒球仍持續以不同形式陪伴在身邊。
職業棒球員選拔的強勁競爭
圖片來源:Canva
「我們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學弟或家長會詢問你覺得我今年有沒有機會?」從小接受棒球訓練、並想以此為人生志業的人不在少數,若成為職業球員,便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但是,光是要通過職業棒球員的選拔本身就是一場相當嚴峻的戰役。鄭凱應以高中聯賽作為舉例:「現在大概有四十六間比較專業的高中球隊,一個年級大約二十幾人上下,所以一年將近有一千個高中畢業生。」但現實是,畢業後能夠順利通過選拔、投入職棒的人數通常不到十五人,一般約落在十人上下。
職業選拔不光是與高中生競爭,大學生、業餘人士也涵蓋其中,每年辦理的選拔賽,會有多達兩百人欲參加徵選,能夠從眾多人選之中脫穎而出已經非常了不起,加入隊伍後能夠專心打球直到退休,無須擔憂生活也十分考驗自身能力。
「可以不用很積極找工作,比較享福過生活大概三十個左右吧。」目前台灣有六支職棒隊伍,包含擴編,總人數大約落在三百六十個人上下,要在這之中成為一軍球員,擁有良好表現並不容易,每位站在堡壘上揮灑汗水的棒球選手比想像中還要艱辛,看似光鮮亮麗,但踏上頂尖的舞台是一條可能不會成功的漫漫長路。
▌更多體育競技的暫停瞬間
棒球團隊訓練下的精神與信念
圖片來源:Canva
「我通常都會跟他們保持聯繫啦。」鄭凱應笑說他與過去的同學或是上下屆的學長、學弟都還有聯絡,因此知道沒有踏入職業球員領域的同學分別從事的行業:「大部分不是回去接家業,就是志願役或是健身教練,然後大多數是擔任教練。」本身也有約四年教練經歷的他,提到雖然也有部分同學投入社會其他行業,但大多數的人依然從事與運動相關行業居多。
長期待在球隊鍛鍊的特質在潛移默化形塑、培養一個人看待事情的態度與做事方式。這之中當然有利也有弊:「教練教我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我們在大太陽、狂風暴雨底下訓練,建立到職場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會認為那就是一個過程。」訓練養成的耐力,不會對任何事情產生強烈的挫折感,能迅速重振旗鼓,找尋下個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但長期依據教練指令行動,也導致容易缺乏獨立思考、溝通表達的能力。不過就像棒球需要長時間不斷練習,才得以獲得手感,少有天賦是與生俱來,花費時間練習理所當然。就算現在不擅長的事情,也能透過後天努力慢慢補足。鄭凱應提到他有位同儕也是經過長期的努力,現在甚至開了一間店,擁有可觀的穩定收入。如何持之以恆、專注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耕耘,也是過往訓練中帶給他們的深刻信念。
如果孩子堅持要加入棒球隊怎麼辦?
圖片來源:Canva
「不管是念體育班也好,或者是一般生參加社區棒球也好,我覺得兩個都不會決定孩子的未來發展。」選擇就讀體育班,讀書時間就會有所壓縮,進而對未來升學產生影響,但孩子對於棒球或是其餘的體育競技有著深厚熱情,究竟要不要放手讓孩子就讀體育班,這是眾多家長擔憂及顧慮的疑問,鄭凱應破除「讀體育班就要成為職業運動員」的迷思,認為不會因為就讀體育班而讓孩子的道路縮減。
迷思的源頭與大學就讀科系畢業後就必定要從事符合科系的職業有所呼應,然而大學並非職業訓練場,也不一定只能有單一的選擇:「我覺得給他們一個多元發展的機會是好事,不要設限他太多時間在棒球上。」就算沒有成為職業選手,從運動中習得的經驗與知識,以及過程中所培養的性格,也會成為很好的養分。
鄭凱應建議,升上國中需要選擇是否加入體育班,因此若孩子對棒球展現極大的熱情與動力,可以先安排參加社區棒球,在課業學習額外時間,讓孩子去體驗棒球活動:「棒球就像是補習,別人放學去補音樂、英文,你是去補棒球。」
反而在有限的時間中,更能觀察出孩子對於某些事物是否是真心有熱忱:「他會覺得練習時間太少,那個時候會真正領悟到自己喜歡棒球,而不是被逼著練習。」鄭凱應站在家長與孩子的角度考量,給予不同的回應。人生歷程中,若能夠對於一件事情有著深刻的熱愛是如此珍貴,家長有所顧慮是必然的,但尊重並支持孩子的選擇同樣重要。
業餘者也能享受棒球樂趣
圖片來源:Canva
「以觀眾的角色來說,當然希望大家越來越熱愛棒球運動,這樣職業球團才會運作越來越順利。」長期沉浸在棒球界的鄭凱應認為,並非職業選手或是業餘球員,但喜愛觀看球賽、關心棒球發展的人,能做到最棒的支持便是購票進場觀賽:「這樣我們投資的設備、球員,或是觀賞表演、安排的主題,便能夠逐一提升檔次。」
嘗試棒球也是不錯的選擇,鄭凱應提到現在有許多社區棒球或是一些私人的訓練中心提供體驗活動,不一定要以職業或是參賽為目標,作為放鬆休閒的興趣,也能更深入了解棒球這項運動的樂趣。
深耕於棒球專業的鄭凱應,人生似乎與棒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深深熱愛棒球的他,就算無法以職業之姿站上聚光燈下的舞台,但他仍努力不懈以過往積累的專業技能和敏銳的洞察力尋找明日之星,就算是以不同的形式,依然是那位朝夢想道路邁進的棒球少年。
▌球探獨樹一格的敏銳目光
每位閃閃發光、站在夢想舞台的球員,背後總有一位挖掘才能的球探。
究竟這些目光敏銳的球探透過那些方式觀察選手,又該如何以專業眼光評估?本書加以介紹棒球比賽幕後的重要人物。
✦
▌更多運動員的名言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