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运动的人,已经习惯了挫折与艰苦,这特质将来一定会派上用场。
这是棒球这种高失败率运动的人生写照,也是郑凯应的心得,学生时期他以球员身份征战国家队,高中时却遭遇投球失忆症,从此褪下球员身份转任教练,现在是中信兄弟的球探。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段没有走向职业选手的棒球人生,透过收听迷诚品 Podcast 或是阅读此篇文章,郑凯应将与我们聊到学生时期的经历、对职涯现况的感想、体育班的同侪在职场会遇到什麽状况?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棒球球探的工作内容是什麽?
图片来源:Canva
如同明星由星探挖掘,在场上获得佳绩,闪闪发光的王牌棒球选手也需要有眼光敏锐的球探发觉才华。从十二岁到十八岁碰触棒球的资历,加上曾担任棒球教练,目前是中信兄弟球探的郑凯应人生目前几乎与棒球相伴,直到现在也依旧热爱这项运动,扶持未来新星。
「主要是看高中到业余的棒球比赛,这是台湾工作的部分,因为我们也要找洋将,所以包含日本、韩国职棒、小联盟,还有墨西哥联盟,不断观察球员都涵盖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内。」担任球探不光是看看球赛即可,而是要花费精力观察每位球员在球场上的能力表现,甚至到能不能融入团队,面对赛场上不同情况的情绪反应,都要经过审慎观察:「我们会全面去了解球员的状况。」
棒球是团体运动,因此除了球员本身实力外,在球场上与队友的相处与互动也是必须特别考察的一环。由於本身拥有长时间的棒球实战经验,郑凯应对於球队的团队合作有深刻体悟,造就他观察球员时直觉更加精准,有助於担任球探的工作。
「别人常说运动员都有运动员的幽默,我们的幽默真的只有我们懂。」以棒球这项运动来说,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能够为赢得比赛获得极大的助益,因此担任球探不光只有曾经担任过球员的人,也有许多非棒球领域的人担任球探。但郑凯应过往长时间接触教练、球员的经验,他得以更轻易融入一支球队中,对於担任球探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棒球投球失忆症带来的严峻冲击
图片来源:Canva
「因为我自己碰到对棒球员来说不容易碰到的问题,我也不希望自己带过的球员身上碰到同样的问题。」郑凯应曾经代表台湾前往美国参与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锦标赛,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日之星,但後来却因遭遇投球失忆症而褪下球员身分。
运动失忆症(yips),是球员基於生理或心理因素,丧失直觉活用肌肉记忆动作的能力,因而无法恢复原有的水准,甚至是基本技能。郑凯应由於勉强训练,再度回归球场投球出手点跑掉,无法顺利发挥实力的心理压力引发投球失忆症,郑凯应後续尝试各种方式仍找不到原先投球的手感:「运动员在赛场上都是一个反应:『拿到球就是要投球』。可是如果在场上还要刻意去修正动作的话,那是无法比赛的。」
「我算是蛮庆幸可以继续留在这个产业工作。」就算没有重回球场,依旧喜爱棒球的郑凯应,除了观看职棒比赛,未来也从事相关行业,直到现在担任中信兄弟的球探,棒球仍持续以不同形式陪伴在身边。
职业棒球员选拔的强劲竞争
图片来源:Canva
「我们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学弟或家长会询问你觉得我今年有没有机会?」从小接受棒球训练、并想以此为人生志业的人不在少数,若成为职业球员,便有机会站上国际舞台发光发热。
但是,光是要通过职业棒球员的选拔本身就是一场相当严峻的战役。郑凯应以高中联赛作为举例:「现在大概有四十六间比较专业的高中球队,一个年级大约二十几人上下,所以一年将近有一千个高中毕业生。」但现实是,毕业後能够顺利通过选拔、投入职棒的人数通常不到十五人,一般约落在十人上下。
职业选拔不光是与高中生竞争,大学生、业余人士也涵盖其中,每年办理的选拔赛,会有多达两百人欲参加徵选,能够从众多人选之中脱颖而出已经非常了不起,加入队伍後能够专心打球直到退休,无须担忧生活也十分考验自身能力。
「可以不用很积极找工作,比较享福过生活大概三十个左右吧。」目前台湾有六支职棒队伍,包含扩编,总人数大约落在三百六十个人上下,要在这之中成为一军球员,拥有良好表现并不容易,每位站在堡垒上挥洒汗水的棒球选手比想像中还要艰辛,看似光鲜亮丽,但踏上顶尖的舞台是一条可能不会成功的漫漫长路。
▌更多体育竞技的暂停瞬间
棒球团队训练下的精神与信念
图片来源:Canva
「我通常都会跟他们保持联系啦。」郑凯应笑说他与过去的同学或是上下届的学长、学弟都还有联络,因此知道没有踏入职业球员领域的同学分别从事的行业:「大部分不是回去接家业,就是志愿役或是健身教练,然後大多数是担任教练。」本身也有约四年教练经历的他,提到虽然也有部分同学投入社会其他行业,但大多数的人依然从事与运动相关行业居多。
长期待在球队锻链的特质在潜移默化形塑、培养一个人看待事情的态度与做事方式。这之中当然有利也有弊:「教练教我们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我们在大太阳、狂风暴雨底下训练,建立到职场遭遇不如意的事情会认为那就是一个过程。」训练养成的耐力,不会对任何事情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能迅速重振旗鼓,找寻下个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但长期依据教练指令行动,也导致容易缺乏独立思考、沟通表达的能力。不过就像棒球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才得以获得手感,少有天赋是与生俱来,花费时间练习理所当然。就算现在不擅长的事情,也能透过後天努力慢慢补足。郑凯应提到他有位同侪也是经过长期的努力,现在甚至开了一间店,拥有可观的稳定收入。如何持之以恒、专注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耕耘,也是过往训练中带给他们的深刻信念。
如果孩子坚持要加入棒球队怎麽办?
图片来源:Canva
「不管是念体育班也好,或者是一般生参加社区棒球也好,我觉得两个都不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选择就读体育班,读书时间就会有所压缩,进而对未来升学产生影响,但孩子对於棒球或是其余的体育竞技有着深厚热情,究竟要不要放手让孩子就读体育班,这是众多家长担忧及顾虑的疑问,郑凯应破除「读体育班就要成为职业运动员」的迷思,认为不会因为就读体育班而让孩子的道路缩减。
迷思的源头与大学就读科系毕业後就必定要从事符合科系的职业有所呼应,然而大学并非职业训练场,也不一定只能有单一的选择:「我觉得给他们一个多元发展的机会是好事,不要设限他太多时间在棒球上。」就算没有成为职业选手,从运动中习得的经验与知识,以及过程中所培养的性格,也会成为很好的养分。
郑凯应建议,升上国中需要选择是否加入体育班,因此若孩子对棒球展现极大的热情与动力,可以先安排参加社区棒球,在课业学习额外时间,让孩子去体验棒球活动:「棒球就像是补习,别人放学去补音乐、英文,你是去补棒球。」
反而在有限的时间中,更能观察出孩子对於某些事物是否是真心有热忱:「他会觉得练习时间太少,那个时候会真正领悟到自己喜欢棒球,而不是被逼着练习。」郑凯应站在家长与孩子的角度考量,给予不同的回应。人生历程中,若能够对於一件事情有着深刻的热爱是如此珍贵,家长有所顾虑是必然的,但尊重并支持孩子的选择同样重要。
业余者也能享受棒球乐趣
图片来源:Canva
「以观众的角色来说,当然希望大家越来越热爱棒球运动,这样职业球团才会运作越来越顺利。」长期沉浸在棒球界的郑凯应认为,并非职业选手或是业余球员,但喜爱观看球赛、关心棒球发展的人,能做到最棒的支持便是购票进场观赛:「这样我们投资的设备、球员,或是观赏表演、安排的主题,便能够逐一提升档次。」
尝试棒球也是不错的选择,郑凯应提到现在有许多社区棒球或是一些私人的训练中心提供体验活动,不一定要以职业或是参赛为目标,作为放松休闲的兴趣,也能更深入了解棒球这项运动的乐趣。
深耕於棒球专业的郑凯应,人生似乎与棒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深热爱棒球的他,就算无法以职业之姿站上聚光灯下的舞台,但他仍努力不懈以过往积累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洞察力寻找明日之星,就算是以不同的形式,依然是那位朝梦想道路迈进的棒球少年。
▌球探独树一格的敏锐目光
每位闪闪发光、站在梦想舞台的球员,背後总有一位挖掘才能的球探。
究竟这些目光敏锐的球探透过那些方式观察选手,又该如何以专业眼光评估?本书加以介绍棒球比赛幕後的重要人物。
▌更多运动员的名言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