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即是自由的能力——專訪《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撰文 威治.攝影|楊雅淳《被討厭的勇氣》於二〇一四年在台灣出版後,便常駐各大書店暢銷榜、廣受讀者歡迎,儼然成為全民必讀經典,並造成了一股「阿德勒旋風」。這次誠品【提案】很榮幸能採訪到《被討厭的勇氣》兩位作者,岸見一郎與古賀史健老師,請他們暢談本書成書時的故事,以及出版後,兩位作者觀察到「阿德勒現象」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一到訪問的地點,看到兩位老師時,就能感受到他們各自散發著強烈的個人特質,岸見老師有股睿智的學者風範,溫文儒雅,說話聲音輕細,語調十分溫柔;古賀老師則散發著堅定的菁英氣息,說話時相當有自信且明確。兩人聊及成書過程, 就如同《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內容般,曾多次在討論的過程中產生激烈爭論,說真的,看著眼前的兩人,實在很難想像那個畫面。在訪問過程中,也完全能夠感受兩位老師致力推廣阿德勒學說的努力,或許,這裡我們可以用岸見老師的一段話,來說明這件事:「其實我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著作究竟會不會暢銷,而是保持著一種使命感去做這件事,覺得如果我沒有去翻譯阿德勒心理學,那麼就沒有其他人能夠做這件事情了。」
小小決心,造成阿德勒學說的風行
岸見老師提到,一九九九年出版第一本阿德勒的著作, 其實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當時有位編輯來電,說目前還沒有任何解釋阿德勒心理學的著作,希望他可以寫一本,後來古賀老師讀到這本書,非常感動且深受啟發,便隨即和岸見老師聯絡,這也就是《被討厭的勇氣》成書的契機。
當時岸見老師擁有一份正職,如果當初沒有下定決心辭去工作,可能就沒有那本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當然也不會有今天這本《被討厭的勇氣》。而在《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我們也能看到,一個人的力量其實非常龐大,也就是從那樣一個小小的決心,以至於到今天成就了這麼大的一件事。不過在這段過程中,岸見老師也受到許多人的批評與反駁,並非總是一帆風順,老師說道:「歷經這樣艱苦的過程後,能夠將阿德勒學說推廣出去,其實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知道有些讀者讀過這本書後人生有了轉變,聽到他們這樣的回饋,以作者的身分來說,我感到非常高興,也是一種很大的肯定。」
另外,兩位老師也分享了他們在撰寫《被討厭的勇氣》時,架構內容與溝通的過程。岸見老師提到,他認為自己解說的內容,透過古賀先生以對話的方式表達出來,是非常正確且適切的表現方式,「就好像是我說出口後,古賀先生再用麥克風傳遞出去,可以傳達得更廣更遠。」他認為,如果是自己撰寫著作,會有種自言自語的感覺,由古賀先生用代替讀者與我對話的方式來表達,更能完美演繹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精神。古賀老師則提到,早從他讀到岸見老師的《阿德勒心理學入門》(註1)時,就有這樣的構想。「原本是我採訪岸見老師,再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撰寫,可是在採訪老師的過程中,不斷有著較激烈的辯論過程,後來我發現用對話的形式撰寫,其實是滿不錯的表達方式,此外,書中的場景,其實就是岸見老師那擺了很多書的書房。」
是要不怕被人討厭,而非惹人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既是暢銷書,書名又深具渲染力,因此免不了會有人誤讀或誤用。岸見老師認為,這個書名並非要我們去做一些「惹人討厭的事情」,而是「不要害怕被別人討厭」,原本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的人,或許就不需要這本書了。此外,他也提到:「有時候我去企業演講,員工會回饋說,事實上是我們社長才需要『被討厭的勇氣』,畢竟老闆在進行一些判斷時,有時得無視員工的想法與看法,獨斷獨行。所以這本書的定位,是希望心中有想法,或想做什麼的人,可以拿出勇氣去做去說,有想做的事、想說的話,卻沒有去做,這樣的人其實是不具備『被討厭』的資格的,因此我希望這樣的人可以具備『被討厭的勇氣』。」
古賀老師則認為,《被討厭的勇氣》書名其實涵蓋了「自由」二字,為了獲得自由,我們得要付出代價,因此對於「被討厭」,自己得要先有覺悟。會誤解這個書名的人,可能會認為就算自己做了別人會討厭的行為也無所謂,但那並非「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種蠻橫的行為。況且書中也有提到,我們的目標是要跟身邊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如果沒有忘記這樣的目標,應該就不會誤解這個書名。
至於要怎麼朝「真正的自由」邁進呢?岸見老師認為,希望他們從「能夠做到的那件事情」開始去做。有很多人腦袋可以理解但卻做不到,他說:「那就先從理解開始,如果不理解的話就無法做到,有些人即使知道這樣的理念是正確的,但還是會用『自己做不到』為理由逃避。我也曾與那些聲稱自己做不到的人進行諮商,這時,我會告訴他:你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我會希望他從可以做的事情開始做起,然後去感受做了之後自身所獲得的改變。」此外,像是他父親那一輩沒有辦法實踐這個學說與理論的人,主要難處在於他們無法否定過去的自己。對於這個問題,他提出的建議是:「不一定要否定過去的自己,而是將它忘記,從現在這一刻開始,有一個新的出發,重新開始去做即可。」
台灣、日本與韓國讀者的不同之處
岸見與古賀老師也曾多次在台灣、日本以及韓國與讀者交流,因此問到三地讀者對於阿德勒學說反應的差異時,兩位老師也提出了精闢的看法。岸見老師認為,台灣跟日本讀者對阿德勒學說的反應是較為類似的,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他在韓國演講、訪問的經驗,韓國與台灣的讀者,相對於日本的讀者來說,更重視父母的影響力。當然日本讀者並非不在乎父母,但就岸見老師的感覺,韓、台兩國的孩子在面對父母時,相對來說較無法反抗父母對他們施加的決定與壓力。古賀老師的觀察則是,台灣跟日本可能差不多,一開始是年輕世代在讀這本書,不過特別的是,因為老師長期擔任寫手,經手書籍超過一百本,《被討厭的勇氣》卻是頭一本讓他父親認為非常有趣的書籍。「我認為當我父親這個世代的人開始接觸阿德勒心理學,而且也能有所轉變,就是一個改變的開端。當然一個社會要改變,主要要從年輕人開始,可是若年長者沒有跟著變動的話,整體社會是無法改變的。」古賀老師這樣說道。
這裡,岸見老師也補充道:「我認為只要可以知道阿德勒心理學中所提及的改善人際關係的作法,就會漸漸開始有所改變。但並非所有的常識皆為真理,大家都認為正確之事是否為真?這並非一定,如果有比目前人類所知的想法、學說更好的理念出現,大家當然應該往它靠攏,以求得更好的發展。」而最後,岸見老師希望未來讀者可以更加關注阿德勒老師本人的著作,他之後的重心也會放在這個部分。他認為阿德勒的這些著作及學說,在這個時代仍然可以作為經典繼續流傳下去,同時,這兩本《被討厭的勇氣》也能成為經典,如同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一般,讓讀者不斷的閱讀,不斷的回味。《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用比較新的方式來詮釋阿德勒心理學,但事實上就個體心理學這樣的學說而言,他希望自己還能繼續努力,讓讀者更了解其原始樣貌。
註1 ——
《阿德勒心理學入門》
原文書名為《アドラー心理学入門》,一九九九年出版,為岸見一郎關於阿德勒心理學的第一本著作。古賀老師讀了之後深受啟發,促成兩位合作《被討厭的勇氣》系列書籍。後於二○一四年翻譯為《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在台灣出版。
難以想像看起來溫文儒雅的兩位老師(左)古賀史健、(右)岸見一郎,在成書過程中也經歷過如書中一般的激烈爭論。
《被討厭的勇氣》 線上購書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究竟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全台發送量2萬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新舊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提案》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http://issuu.com/onthedesk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esliteonthe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