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讀專欄】閱讀如同吃飯喝水一般自然而然—專訪插畫家 鄧彧TENG YU
撰文 賴柔蒨品牌緣起與迄今兩本書《紙上行旅的移動風景》、《回家》皆描繪都市風景,城市似乎成了她的作品主軸。但其實鄧彧的創作並無設限,近期正嘗試以「情緒」為主題的創作,然而如何呈現這樣抽象的主題?這樣較為貼近私人的題目是否適合用於出書?都還在構思中。對鄧彧來說,創作關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累積的過程,而非因為要畫某個主題才開始關注它,她的閱讀恰恰反映其興趣廣泛。
呼應自身正在思考的題目,她推薦陳姝里所作,由西班牙Media Vaca出版的繪本《一本關於人性缺點的書》(Libro De Los Defectos De Los Demás),書中有八卦太太、膽小先生等五個角色,運用布料結合插畫,逐格呈現的方式創造類似翻翻書的動態感,主題與形式都是台灣較少見的。
《竹光侍》是鄧彧的荒島書單,她認為松本大洋於此達到嶄新境界,技法帶有浮世繪,且跳脫漫畫的既定印象,表現更趨近動畫,她打趣說,在荒島讀純文字怕太過枯燥,讀這套可以有一種像在看電影的感覺。
看圖像書,也看文字書
除了圖像書,鄧彧也看許多純文字書,長時間對北韓感到好奇,讀了《平壤冷麵》、《沒有您,就沒有我們》等,也延伸閱讀《82年生的金智英》,談論韓國現代女性生活困境的小說。閱讀在鄧彧的生活中如吃飯、喝水一般自然,每天有空檔就會打開書,作為心緒的轉換,讓自己放慢步調。父母也喜歡閱讀,鄧彧的閱讀啟蒙是自家書架,幼時看漢聲出版的五味太郎繪本,小學時期著迷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還記得當時的《福爾摩斯的探案全集》內頁穿插歐洲古典風格的黑白插畫,讓她一翻再翻。
成年後偏好社會議題,以及平面設計、編輯等和興趣相符的書,例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朱紅的記憶》、《圈外編輯》等都在她書架之列。
在成為獨立插畫家之前,鄧彧有三、四年平面設計的工作經驗,因此她習慣在插畫中注入平面設計的思考;有的插畫家偏向較為寫意的藝術創作,相較之下受平面設計影響甚多的鄧彧更為理性,講究邏輯,經常不自覺調整起畫面的比例、形狀,考慮字體、排版等版面整體規劃。
初期作品常被形容為具有「版畫風」,然而她畫風不斷轉變,現在的風格顯得比過去更為簡約、冷靜,葡萄牙獨立出版社Planeta Tangerina是她近期所好,繪本《I've Never Seen A Bike And Ducks Won't Let Go》,以腳踏車為主題連結到鴨子、房子,豐富且出格的聯想力,視覺呈現幾何風格,簡潔有力。
言談中不時提到要跳脫框架的她,盡可能與不同性質的廠商合作,觸角廣布於影展、旅店、酒、保養品等,這次更與誠品書店合作2019年度的藏書票,四季的藏書票插畫作品將串起一段完整的少年旅途故事。
採訪撰文:賴柔蒨|攝影:楊雅淳
■ 鄧彧推薦書籍:
《討厭的颱風》作者|王春子
《朱紅的記憶》作者|馬場真人
《科倫坡的狼王:西頓動物故事》作者|威廉.葛里爾
■ 關於閱讀,鄧彧想說:
閱讀可以充實自己,並且把步調放慢。工作步調比較快,有時候會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閱讀是一個良藥,讓心安靜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