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專訪|開啟影像與現代舞之間,仿若雙人舞般的對話——《我心我行》舞蹈家許芳宜、導演姚宏易
撰文 提案編輯室.攝影|莊永鴻.場地提供|誠品行旅 The chapter Café採訪這天,許芳宜換上白襯衫,眼神中仍透露出,那種上台前才有的專注神情,待現場的燈光架定,攝影師飛快地按著快門,導演姚宏易起初顯得有些沉靜寡言。難得一起受訪的兩人坐定後,由許芳宜率先發聲,聲線親切的她,緩緩地問了問,是不是輕鬆聊就好,頓時間,細心地拉近在這場合裡的眾人,以她最從容的方式,替我們開了場,拉開了幕。
結合舞作、紀錄片與藝術電影的影像作品《我心我行》,從構思、拍攝到後製,歷經三年,走過大疫時代的切割,人們對於距離和關係的溝通,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轉變。「在拍攝時,我最想要的是,破一個我腦袋中的局」許芳宜一開口就是這麼直白,絲毫沒有多餘的動作,如舞;十九歲立志要成為職業舞者,在這之後的三十年,她穿梭在劇場、機場跟飯店之間,制式而又規律地來回,如行。
身為一名舞者,三十年後,許芳宜思考的是——倘若將劇場的四面牆拆解掉後,還能做什麼?這是她常給自己的提問。「我所有的想像都是建構在舞台上的空間,我做了很多規矩和訓練,就是想要在舞台上可以自由自在、游刃有餘。」,在這個時間點上,她需要破這個局,如心。而這個局,究竟只是劇院的框框,還是她腦袋中的思維邏輯。
「我非常欣賞姚導的腦袋和思維邏輯,喜歡聽他說話,他常常會說出一些出乎我預料的回答。我習慣想像的畫面,都跟生活上有很多的連結,像是鏡框式的舞台。一面對沒有邊際的天地、高山、大海,我覺得那些都好巨大,人好渺小。」,於是她找了一個不一樣的腦袋,來幫她出題。「導演說,我來執行。事實上,我不知道導演是怎麼想的,我也無法猜測他腦袋中的佈局或分析,但我很清楚的是,每一段進行到哪一個階段。」
張力無法複製,只能透過影像敘事
許芳宜提到,兩人之間有個約定,一個人出題,但另一個人不可以用嘴巴回答,必須得把它(回答)變成作品。「譬如要談跟父母之間的關係,或是到翠池取景,也不是說有坡,就一定要爬坡,又或者,大可以在舞台上做一個兩百層的樓梯」她舉例。只是正好這次合作的藝術家,不是跳舞的人,而是個拿著攝影機的人。她形容自己在腦袋裡,跟導演跳了很多支雙人舞,「但我不知道導演是不是也這樣想」她笑了笑,然後看向導演。
「有些東西就是無法被複製,有些事就只能透過影像來表現」聽著她描述電影中的幾個鏡頭,像是旋轉樓梯或會轉動的房間。若要將電影中的舞碼,重新編排後再放到舞台上,她覺得這整個必須重新再來過,重新以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植入到劇場。「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拍了要拿來做什麼」,初期的紀錄到正式拍攝,兩個不同的腦袋與思維邏輯,彼此在碰撞與溝通。
在拍攝的過程中,姚宏易思考的從不是電影中要有幾支舞,「原本構想的其實更多,但那需要的能量太大,包括時間和體力」,電影實際的拍攝期沒有特別長,讓大家可以喘息,對他來說「我其實每一天都在拍,一個蘿蔔一個坑。不願意讓自己陷入那個情境裡去,拍完休息夠了就繼續,所以相對來說,那個壓力就比較小」。而構思,其實是比正式拍攝還要早就開始。
電影以許芳宜舞蹈生涯中的四個節點:「啟萌」、「立志」、「揚名」、「歸國」分段,姚宏易說「我不知道觀眾會有什麼感受,但電影就是這樣,有時候它跟你的距離太遠,反而會進不去」,好像若不照著公式走,沒有台詞對白,就不會有人看電影似的,觀眾的觀影習慣好像已逐漸被套路化。他笑說,一開始跟許芳宜合作時,也是看不懂現代舞。
「有時候我們看東西,譬如畫作或舞蹈,我後來覺得,其實看不懂也無所謂。你就進去看你要的東西,至於觀眾怎麼進入你的想像空間,或怎麼讓它(影像)進入到你的身體。我覺得這比較重要」——但是許芳宜的舞蹈,絕對不能把它套路化。他強調說「我在做這部電影的同時, 我其實也是一個觀眾」,他自謙說看不懂現代舞,但他是如何去理解,或怎麼用他的方式去看現代舞,然後再用另一種語言:影像的敘事,重做一次。如影。
若把溝通的過程比喻為投、接球,許芳宜回應「如果是一個慣性舞蹈思考的人,他怎麼投球,我大概都清楚要怎麼去做反應」,電影拍攝時,她投過去的,也不是導演慣性馬上能掌握的,她覺得這很有趣,也很挑戰;姚宏易說他看不懂,但許芳宜認為「導演是看不懂我的身體,而看不看得懂這部電影,或能不能連結到自己,都與觀者本身的背景和累積有關。」, 彷彿有種體悟,她也不去多做猜測。如意。
歲月、離家和荊棘之路
教師節的試映會結束後,許芳宜坦言,她一開始還有些擔憂「結果四場下來反而有點訝異——『我們會不會有點小看現在的觀眾,對於不一樣影片的接受度』,很多人看完以後,都有很多東西想分享,就連小朋友也是。」,電影中有太多點可以切入討論,比起大人,小孩或許更沒有慣性的框架,他們的想像也很多。
「我看到芳宜老師出國那一段都會掉淚,這樣算是情緒澎湃嗎?」眾人回他:「當然是。」,因為姚宏易想到他自己的女兒,將來若是要出國,他肯定掉淚;許芳宜分享了其他觀眾看完後的感想,包括她身邊的親人「很有趣。年紀大的人,眼裡看到的是歲月;年紀小的,著重在離家;中生代一點的,看到是荊棘之路。」,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
訪談來到最後,許芳宜幫我們跟姚宏易追加了一個問題:「很多觀眾有問,我自己也很好奇,電影中的『水』對導演來說,是有什麼特別的涵義嗎?「姚宏易直接了當的說」當然啊!『水』、『流』它本來就有一個大方面的象徵。在大方面的象徵裡,我們要去細用它,讓它當成一個表面就好。對我來說,『水』是很私密的。那種私密的程度,好像別人都不會懂的感覺」他說,其實還有一隻舞後來沒有拍到,當初的構想是在水中,以無重力的狀態拍。
倘若要為五十年後的人挑選,但只能保留電影中的一個片段,許芳宜認為,它就像你的十隻手指頭一樣,要我剁掉哪一隻都會捨不得;姚宏易也回了一樣的答案:沒有辦法。當問及電影中許芳宜身上的舞衣,有紅色、白色,各自有什麼象徵的意義,姚宏易說,當初他用兩支舞來區分,但後來發現「一個是外在,一個是內在,後來併在一起,就是肉身跟靈魂。」無論音樂、舞蹈或是影像,你無法將這部電影單獨切出一段來看,它是一段雙人舞,抑是一段影像與現代舞之間的對話,舞者的每個人生階段都是一個節點,然歲月只能繼續往前,如河。
☞誠品電影院 時刻表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Current Issue_溝通防身術,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