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捉經驗裡無法再現的記憶,當代藝術聯展《可見 不可見》於LIGHTWELL藝術空間登場!
撰文 BAZAAR EDITED BY ANGELINE HSIAO 與 TEXT BY VICKY YEH當代藝術家王慶蘋、邱承宏、葉偉立攜手,於新型態複合藝術空間LIGHTWELL呈現之《可見 不可見》聯展,正是透過創作試圖探索此神秘且私密的感受。
這場展覽將為觀者掀開藝術家與物件、空間、記憶而留存、凝結的瞬間,觀見他們腦中數不清、不可見的念頭,如何揉入各自的生長背景、價值體系以及私密的記憶倉庫,然後轉譯、闡釋到作品中,成為眼前可見的創作真實。
王慶蘋:揉合光與影 凝劃出永恆瞬間

《靜物雙聯》EMILY CHING-PING WAN
藝術家王慶蘋因同時具備哲學、藝術雙領域的訓練背景,創作核心具有哲學的思辨習慣、以及對藝術的深刻感知,並透過觀看、感知、觀察、幻想、夢與記憶為媒介,洞察個人內在與人事、自然互動歷程裡引發的複雜經驗與潛在隱喻,融合到創作當中。
其主要創作媒材多為繪畫、攝影與素描,擅長版畫與詩。

《並置的和弦》EMILY CHING-PING WANG
也許我們曾在漫步家鄉大街時,停下腳步望過樹葉縫隙灑下的陽光身影;過些時日又於異國旅遊時,在不同的街道上看見相似的光景,當下自己的心情、當時所思所想,宛如Déjà vu般湧上心頭,很難用言語或文字跟任何人說明你嘴角揚起的微笑或眼眶泛的淚,因為都是只屬於自己的體會。
在他的作品當中,不難發現多是如此汲取生活中的常見景況,藉由觀察周遭、內觀自我感受,在創作的畫面裡延伸帶有涵義的符號。

《並置的和弦》EMILY CHING-PING WANG
王慶蘋於這次聯展帶來的兩件攝影系列作品:《並置的和弦》與《靜物雙聯》。
透過相機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將經驗與記憶在影像重組的實驗過程中,在不經意或刻意的排列後,捕捉與光交揉產生的當下,賦予了全新的觀看視角,刺激人們共有的視覺經驗,喚醒曾經的記憶連結,將瞬間延長至永恆。
邱承宏:延續創作系列 靜謐地貫穿你我日常

《繡燕》邱承宏
藝術家邱承宏經常使用立體裝置、雕塑創作,最為人所知、且具有標誌性辨識度的雕塑作品系列《繡燕》,曾於去年台北當代藝博會中進行了大型展出,懸吊空中與靜置地面相互錯落,此次也能於《可見 不可見》聯展欣賞到。
《繡燕》之概念源於動物雕塑上的裂痕、缺口,用3D列印的方式等比放大後,以磨石子鑲嵌黃銅的技法,讓裂痕自行完整成為一個豐滿的石頭,轉化人工回歸自然。

《採光》邱承宏
另外,邱承宏也帶來《採光》系列浮雕作品,將平面繪畫與雕塑結合,在水泥版上刨去光影線條,帶出窗外樹影翩翩飄動的影像,熟悉的視覺共鳴將住在內心記憶深處的經驗挖掘了出來。
作品傳達出的寧靜感,正是他一貫的創作氣質,即便使用著工業媒材與技術,那由內在記憶散發的靜謐,貫穿了你我日常時刻。
葉偉立:敘寫過去 投射人來人往的萬千故事

LIGHTWELL
參與聯展的第三位藝術家葉偉立所帶來的作品,背後是一段深刻的歷史與親身經歷。
2016年,葉偉立因參與已故藝術家葉世強故居紀念館的建置,從故鄉桃園楊梅移居到台灣東北角上背山面海的水湳洞,一個因日據時期興盛的採礦產業而大規模修建的礦工宿舍聚落。

《偶遇,水湳洞 #1》葉偉立
《偶遇,水湳洞 #1》的故事來自他偶然遇見的一間廢棄空屋,它像是個寡言但不排斥來往的鄰居,偶爾路過看望或刻意拜訪,成為日常中微微掛心的所在。

《偶遇,水湳洞 #1》葉偉立
《偶遇,水湳洞 #1》則由三個物件與一個燈箱組合而成,安落在展場動線上的四個樞紐處,觀看的路徑呼應物件的動態與轉化。
藉由身體勞動的介入,更新甚至延長物件的生命,是葉偉立獨有的敘事與美學表現形式,將其多年的實踐凝結於一幅靜置的畫面當中,作為一個「餌」,誘使觀者提問、探索,進而得到不同的看見。

LIGHTWELL
觀賞藝術,我們可能產生共鳴、或者好奇、甚至疑惑。試圖理解作品、感受自我與作品之間的關係;藉由可見的線索,感知那不可見的震動與漣漪,而掀開層層面紗,真正進入作品內裡暗藏的藴意。
作品呈現在我們生活中那些似是而非、相近又相遠的觀看經驗,無論是引發了我們從未留意過的細節、還是投射出日常裡的既視感。
藝術家們透過作品探索與挑戰人們閱讀藝術的感受,眼前作品讓人可見的是一部分,而不可見的那部份是背後創作的脈絡。
這經常是人們討論如何才算是看懂作品的關鍵,是看見藝術創作的涵義或手法、抑或是深受共鳴感動也是一種看見呢?這樣的問題,或許端看每一位觀者心中的潘朵拉寶盒如何解答。
《可見 不可見 – 捕捉經驗裡無法再現的記憶》當代藝術家聯展

LIGHTWELL
時間:即日起至1月29日
地點:LIGHTWELL(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0巷6-1號)

LIGHTWELL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BAZAAR}
✦
▌學會享受當代藝術帶來的樂趣
從觀賞當代藝術的必備基礎知識,到示範賞析十個知名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與行為藝術家的作品,
一步一步帶領讀者探索各種觀看的方式,揭開現當代藝術的神祕面紗。☞如何解讀現代與當代藝術

當藝術家不需要具備特定條件,只要通過練習,獲得鼓勵和有一點自信,你也可以擁有藝術的生活!
透過閱讀窺探藝術圈中無奇不有的真實案例,免除對當代藝術的距離感,建立起自己對藝術欣賞的信心和新的眼光!
☞當代藝術大白話: 獻給你我的藝術指南

▌延伸閱讀
☞讓藝術走進日常:SNS 話題藝術讓你重新品味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
☞為平凡的日常抹上糖果色,城市會變得更可愛嗎?——攝影師 Teresa Freitas 鏡頭下的視野
☞從選筆、色彩、筆觸到作品,自然風色鉛筆手繪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