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話、一首詩,解救掉入深淵的人們。
很多情緒會被我們埋藏起來,可能是不想在意或認為這些枝微末節的情緒過度敏感,覺得自己太多愁善感。不過,這些傷痕在心中逐漸積累,總有一天會變成我們無法承受的負擔。陳繁齊透過文字,將人們無法說出口,或是以言語表達的複雜情感,以一首詩、一篇散文抒發這些情感。
挖掘深藏心中被遺棄的小小孩,療癒那些尚未癒合的心傷。
{文章為撰文者立場,非原著作家的理念,文章順序也不等於書籍順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dyingintherain_Instagram}
《昨日,無人接聽》
「你必須真的走到你在乎的人面前,真的把心挖開,並且看見他對你依然不理睬,那個時候你才能說寂寞。」
我們都在定義寂寞,盡可能詮釋這股虛無飄渺的情感。
直至孤寂標籤逐漸占滿視野,一張張沾黏在身上,使我們止步不前。寂寞是一種說法、不關心是一種說法;似乎在每件事情上找尋一個藉口可以減少敞開心胸,真實面對他人的窘迫。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但我們心中知曉,躲避真切情感,就好似兩條平行線,沒有機會交錯,終將視同陌路。不過,坦然交流需要勇氣,用盡力脫去身上厚重盔甲,以肉身直面所有視線,既赤裸且無防備。正因如此,才會渴望對方能夠好好接住自己。
令人感慨的是,可以躍入水池,穩穩接住在水中撲騰的人少之又少,也並非理所當然。你願意毫無保留剖開內在,展現自己的全部,卻無法擔保對方能輕擁著你,細細舔舐即將潰爛的破碎傷口。
所謂的寂寞,或許就是不被信任之人接納的那股冷漠視線。羞赧,卻不知所措。
「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真的曾經參與?多年以後想要找痕跡,卻發現自己貧窮得只剩下記憶——但是記憶其實一點也不可靠。」
我們都是記憶的盲人。
每個人觸摸的部位不同,有人是鼻子、有人是背脊、有人是腳踝。撫摸部位不一,所拼湊出的「象」截然不同。
因此,當一件事情發生瞬間,早已失去所謂的真相。一位目擊者、十位目擊者、一百位目擊者,就會接連產生無限多種真相。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那麼,記憶紀錄些什麼呢?
它終究紀錄的,只有自己。人類是自私的,永遠只會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一方,也只會牢牢記住對自己有利的證據。時隔多年,不牢靠的記憶仍然只會帶領直擊你所在意的「真相」。
但我們仍然,也只能依靠記憶證明這件事曾經存在。
踏入三十歲,許多事情都失去控制。過往的記憶逐漸浮現。在混亂的時間下,穿梭在回憶夾縫的記憶,似乎也慢慢褪色,直到回頭察覺時,內心深深被觸動才恍然,原來有些事情正悄然改變……
《脆弱練習》
「後來我漸漸理解,自己不擅長完成別人心裡的樣子。」
人類是群居動物,這大概是人類最好,同樣最糟的特性。
孤單的人們相互依偎取暖,共同承受寒冷寂靜。述說只有你們才能夠理解的無趣笑話、接住對方無所依歸的淚水、一同品嘗日常生活的苦澀……
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句話無法通用於任何地方。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有時這些邊角不一、奇形怪狀的個體,被世界、被珍視之人、被自己裁切平整,剪成對方想要的樣子。但我們卻不曾過問,這真的是對方想我們成為的樣子嗎?還是只是「自己想像對方希望我們成為的樣子」?
鋒利的刀刃劃開胸膛,在潔白襯衫上留下斑駁血跡,孤身佇立於血泊之中,看著殘破不堪的心靈,才真正意識到,勉強成為他人眼中形象的自己似乎也在無形之中失去了些什麼。
也許,我們都不擅長活成他人心中的樣子。
「可是你不知道嗎 / 傷心是不會重複的 / 每次每次 / 都像新的」
暴露脆弱的痕跡,就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傷口。
傷口結痂產生的癢意,總讓人覺得傷口已經好上許多,無須認真照護。甚至會想動手剝除看似快好轉的結痂,但往往造成傷口再次暴露,演變成沒有好轉,甚至有著感染風險。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這和我們遇到難過回憶的處境如此相似。時間會沖淡一切,卻不是遺忘所有事情發生經過。當下所經歷的、往後回想起的這些記憶反覆交錯的過程產生的痛楚也不盡相同,不過這些無法明說的情感,也只能悄悄被我們歸類於同個類別藏在心中。
但,傷心並不會重複。受傷瞬間的痛楚、地點場景、原因都與撕除結痂後產生的傷口有所不同,好似在原有的傷痕上增添嶄新傷痕,是另種無法闡述的苦楚。
別忽視每個你所受過的傷,急著忽視它所帶來的傷害。好好療傷,才能讓傷口免於再次感染的危機。
脆弱練習,只用盡一切力氣,去爬梳內心痛苦、傷心的情緒,並從中挖掘自己一直忽視的情感,在練習的過程中,試圖讓自己重新站起、變成熟、感受現實面向,接受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面。
《在霧中和你說話》
「發現在我們的關係上,我總以為深色的漬塊只是水,殊不知自己不慎滴上的其實是墨。」
一張潮濕的薄紙,用食指輕輕一戳,紙張就產生無法修補的空洞。
一場關係進入平穩,褪去不熟悉的拘謹羞澀,心中那塊劣根性總會開始蔓延。「關係這麼好,他不會在意這些小事的」邊這麼想,邊肆無忌憚灑水,卻渾然不知你正在親手破壞這段關係。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對方並非不在乎,正是珍視你與他的緣分,因此用他的溫柔緊緊包覆你的任性。但每個人都有極限,就如滴水穿石,總有一天他將無法承受你的無賴而選擇離去。
別成為一個自以為是的人,請認真感受身邊給予的溫暖,並好好傳達真摯的謝意。
「告別,不是夕陽與港口,也不是含淚說著再見,告別是那個人留給你的最後一個樣子,一道沒有回頭的背影,一件不會說話的禮物。」
告別並非意味著傷感。
某些時候,告別是一種成長,憑藉自己的步伐,穩穩地邁向下一階段。或許是很小的事情,但每次離別蘊含的情感總是豐沛的,這點無庸置疑。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一生之中,我們要經歷多少次告別呢?從幼兒時期揮別奶嘴、印刷在畢業紀念冊上的笑容,無一不是一種告別,而是遺留對於未來的祝福,即便他們不會繼續伴隨著你前往下個階段。
面對告別時,先別急著焦慮,好好接納這份情緒,穩穩地站起,往更高更遠的地方展翅高飛。
我們真的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一個人嗎?我們似乎都在追尋他人可以理解自己,有時候面對著不可能完成的傳達,我們卻仍執著給予寄望,或許並非需要百分之百的諒解,而是可以好好傳達出當下的情緒,說出自己想說出口的話,是否就可以算是被理解了呢?
《風箏落不下來》
「與其說一切都變得有意義,倒不如說,生活的意義終於有人可以解釋和分享。」
有個人可以與自己述說生活大小事,分享日常發生的喜悅與難過,這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個人生存在世界上,似乎也無須存在一個重要的意義。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就如《法醫女王》所說,與其追求夢想這種浮誇的詞彙,不如當成一個目標,像是拿薪水去買點什麼、獲得一個假期出去遊玩,或是為了某個人工作。
疲憊不堪、快要放棄一切的瞬間,似乎能夠為了某個人而重新站起,面對這個凌亂不堪的世界。存在的意義這項困難問題,似乎也迎刃而解,獲得最佳解方。
「有人說那些滯留的喜歡,都是對於「舊」的迷戀,舊的情景、舊的對話、舊的戀人、舊的你。對方早已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貌了。」
某些時候,人總會對一件事情有著莫名執著。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這股執著促使我們不斷回憶過去擁有的一切。可能是人、物、事,也可能是一種情感。腦中就像是不斷播映的二輪電影院,有些細節逐漸消弭在一次次播放途中,卻無法阻止我們再度回味一部電影。
這份執拗,是種激進且執迷不悟的迷戀。
因為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也並非每件事都會依照自己期望的情節發展。那不過是我們一再期望對方能夠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卻深知無法實現而念念不忘的追尋罷了。
這是一本,圍繞自己,闡述心中細膩情感,關於泛黃回憶、拼湊破損細節的書。過去時光遺留的,總是美好且真確,就想飛翔空中的風箏。但終將有一天,我們需要面對風箏落地的時刻,意識到這些思念正在飄散,逐漸離去。
圖片來源:fanchichen_Instagram
陳繁齊在每個人生階段思索的議題有所不同,卻也是所有人都可能歷經的困擾與疑惑。人生路途中的交叉點,似乎有所交集,而陳繁齊所給予的解釋,也成為道路上的一種解方,為我們卸下原以為無人理解的情感,並讓我們知曉,自己並非一個人。
✦
▌陳繁齊的30歲紀錄《昨日,無人接聽》:與過去的自我對話,以詩作回應心事
正在看影片的你,會寫詩嗎?
即便不寫詩,相信你也會Po文;我們會斟酌字數、美化文筆,因為我們想活得有詩意。本次邀請到新作《昨日,無人接聽》作者陳繁齊,這本新作是他給自己三十歲的紀錄,我們也將隨著他的詩一同校正時間,與過去的自我對話。
本集繁齊將和我們分享他的三十歲,並且用詩作來回應三十歲的煩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