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從石洞壁畫到韓流最前線的文化Culture: The Story of Us, From Cave Art to K-Pop
撰文 胡金倫(時報文化出版第一編輯部總編輯)2023年就有這麼一本書來細說文化了。原來它可以從人類祖先在石洞上的畫作開始說起,一直到當代最熱門的韓國流行音樂文化(當然也包括韓劇的魅力)。由於文化、文學與歷史的緊密關係幾乎不分家,很多研究者常常一魚三吃。馬丁.普赫納(Martin Puchner)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戲劇、英國和比較文學、拜倫與安妮塔.韋恩講座教授,著作等身,也是一位教育家、公共知識分子、人文與藝術推動者。得獎的作品從哲學到藝術等跨學科領域,甚至主編暢銷書《諾頓世界文學名著選集》、《諾頓戲劇名著選集》。他甚至通過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攜手推出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HarvardX MOOC),通過網路線上教授全球各地學生關於幾千年以來的世界大師級文學作品。
在Culture: The Story of Us, From Cave Art to K-Pop裡,普赫納嘗試拋出一個問題:任何人都可以真正擁有一種純粹文化嗎?答案不全然是。藝術有什麼好處?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過去?幾千年來人類追尋藝術、建築、宗教和文化所表達的意義,不僅是尋求理解並向後世傳遞生活的「訣竅」,而且還尋求理解「原因」──我們存在的意義和目的。這種重要的知識傳承需要對過去和其他文化的了解進行徹底的整合。人類的文明與文化發展其實是一種混合、互相影響與借鑑參考的過程,尤其是幾個世紀以來各大洋洲呈現的藝術,無論是壁畫、雕像等,已經是當代作家重塑文化全貌的重要指南。
普赫納以介紹人文與藝術發展的形式,帶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世界歷史關鍵時刻的驚險之旅。從法國東南部阿爾代什的Grotte Chauvet-Pont d’Arc彩繪洞穴岩壁畫;古埃及最美、最有權勢的女人──娜芙蒂蒂皇后、失落的城市和伊斯蘭黃金時代;古希臘戲劇到中國遊記;阿拉伯和阿茲特克圖書館;在龐貝發現的南亞雕像到留在月球上的時間膠囊;二十世紀奈及利亞詩人、小說家、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渥雷‧索因卡的戲劇、現代主義詩歌文學的成就,他探索不同民族之間的接觸如何推動每個時代的文化創新。這種新的歷史觀點穿越古典希臘、阿育王的印度、中國唐朝和許多其他時代,不僅啟發人文學科,也使我們成為人類的交叉點。
Culture: The Story of Us, From Cave Art to K-Pop講述人類如何透過集體損失、重新發現、權力遊戲和英雄之旅,模仿、挪用擷取而創造出「文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歷史著作,它敘述現今各地留存下來的文化藝術古蹟,可能是當今AI科技數位所忽略的重要精神基礎,也是人類作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物種的未來指南。
人文對於推動人類文明的知識傳播是(而且一直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AI甚囂塵上,利股利市,指數騰雲駕霧時,文化,有其不可取代性。
▌總編選書
Culture: The Story of Us, From Cave Art to K-Pop
作者|Martin Puchner
出版|W. W. Norton & Company
▌更多總編特選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印尼與近代世界的崛起 Revolusi
☞ 20年前他們六人達成協議,由她一人代替眾人獨攬罪責。現在,該是償還的時候了——The Pact
☞ 料理難在,普通的才是最好的——一套寫出京都日常與療癒感的漫畫《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