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店职人自策展 │ 【一个关於「世界」的寓言】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把世界拆解
理解世界的方式

《连结:从石器时代到AI纪元》
作者|哈拉瑞
出版|天下文化
故事,引领我们走在一起。
书籍,传播我们的观念和神话。
网际网路,承诺会提供无限的知识。
演算法,了解了我们的秘密 ——
然後,我们就互相对立了!
《连结》透过人类大历史的长镜头,
检视资讯网路与资讯流,如何将我们带到AI纪元。
哈拉瑞引导我们走过石器时代、经历《圣经》正典化、
印刷术的发明、大众媒体的兴起、以及民粹主义的重燃
例举了罗马帝国、秦帝国、天主教会、苏联等体制
如何利用资讯技术来实现目标,无论是好是坏。
资讯,既不是真理真相的原料,也不只是权力与武器;
《连结》探索了许多极端之间、充满希望的中间立场,
在铁幕落下、矽幕升起之际,重新发现我们共有的人性。
征服盖亚
世界与人类的位置

《重回大地:萨尔加多的凝视》
作者|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口述:伊莎贝尔.冯克/ 采访整理
出版|卫城
他的摄影,既让人看见大自然的美,也揭露人们不愿面对的世界。
地球如此壮美,却也遍布伤痕。
最富人道精神的纪实摄影师----萨尔加多一生代表作与自述。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最关注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条件的纪实摄影师
透过摄影让我们看见大自然的美:森林、沙漠、非洲、南极洲
也向大众揭露那个我们不愿面对的世界:战争、饥荒、种族大屠杀
他关注的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在德国知名导演温德斯眼中,他以上帝的视角俯看世界
★全新修订版
★收录超过四十件萨尔加多摄影作品
名为「文明」的推土机
文明与野蛮是如何划分

《巴别塔学院》
作者|匡灵秀
出版|脸谱
帝国独霸世界,但支持它发展的魔力是从各地蒐罗的「语言」,
以巴别塔为名的翻译学院,就是帝国的魔法核心。
代表各自的母语和母国而来的学生们,
有人心悦诚服将自己的语言献给帝国,
也有人暗中等待高塔倒下的那一天
十九世纪的广东沿海通商口岸,全家人死於瘟疫的十一岁孤儿罗宾奄奄一息,被一位自称勒维教授的英国男子所救,登上了航向伦敦的客船。
勒维教授服务於牛津大学内专研翻译的「巴别塔学院」,但此地进行的研究和教学不仅是关於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拥有多语能力又受过特殊培训的「译者」,将两种语言的两个相对应词汇铭刻於银条之上时,能同时锁入翻译过程中漏失的细微误差概念,并藉由银条施展这组词汇概念代表的魔法。英国藉此壮大科技与军事实力,向外征服更多语言不同的殖民地之後,又吸收了更多「译者」来到学院、创造出更多不同的魔法来应用,由此生生不息。
被带往英国的罗宾成为巴别塔学院的译者学生,他醉心於翻译魔法的奥妙,却也困扰於英国本地同学对他的轻蔑与敌意。意外卷入一桩银条窃案之後,他发现学院历年来不断有学生神秘失踪或突然身故,他们曾加入的地下组织「赫密士会」,如今也透过一名与他容貌酷似的陌生青年对他递出邀请。「赫密士会」意欲打破英国政府对翻译魔法的垄断,将之普及於所有阶级、所有国家,但他们的理想会让学院付出什麽样的代价?不断往返於东西方之间运筹帷幄的勒维教授,又将如何再次介入罗宾的命运?
随着中英两国的冲突在罗宾的故乡酿成战火,一场撼动巴别塔的叛乱也一触即发。罗宾与巴别塔学院的译者师生会在战争中继续扮演帝国的精锐武器,或是改写历史的轨迹?
现实的诗篇
虚构的实现与现实的构虚

《想像的动物(典藏版)》
作者|波赫士
出版|麦田
已故作家波赫士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博学的人」、「作家中的作家」。他在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时,编写了一本《奇幻动物学手册》(Manual de zoología fantástica, 1957),把八十二种出现在典籍中的怪物汇编於一书。十年後,再增订出版名为《想像的动物》(El Libro de los Seres Imaginarios),扩充到一百一十六种想像的动物。本书集一切惊奇与想像之大成,书中介绍的一百一十六种神奇异兽并不是波赫士独创,而是蒐集了古今神话、秘册经典与奇幻文学中的各种想像的动物,从古典、中世纪到现代,有但丁《神曲》地狱篇里的怪物,有荷马史诗中走下神坛的怪物,也有卡夫卡、爱伦坡、C.S.路易斯作品中出现的动物。
在这座波赫士领我们一游的想像动物园中,可以看到有着女人面孔和胸部、鸟翅,以及狮子身体的狮身人面怪物斯芬克斯;栖息在亚特兰提斯、半鹿半鸟的鹿鹰兽,当阳光照射在牠们身上时,牠们没有投射出牠们的身影,而是投射出人的影子;被称为曼德拉草的植物被连根拔起时会发出尖叫,听到这声尖叫的人会精神失常,但牠的叶子可用於麻醉、魔法和通便;墨水猴的毛发乌黑如丝且柔软如枕头,牠们嗜吃墨汁,总在人们写字时双手交叠盘腿而坐,等到人们写完,牠便饮尽剩余的墨汁;不死鸟西摩格能活一千七百年,当牠们的幼雏长大後,亲鸟就会点燃柴堆自焚而亡;绿毛怪拉弗尔泰有着蛇的头,身体覆盖着绿色毛发并带有毒针、喜欢生吞天真少女和孩子。
《想像的动物》自出版以来便唤起了广大读者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究竟这群生物来自何处?为何而来?意义为何?博览群书的波赫士在每一篇的介绍中,都留下牠们曾出没的依据或线索,留待读者自行深入发掘。这本书或许是波赫士自娱自乐的小书,从中却可读到大师的博学与丰沛想像力,发现各种奇幻文学的想像来源与创作线索。
在原着首版发行超过六十年後,本书第一次正式获得国际繁体中文版授权,并特别收录了插画大师彼德.席斯手绘的二十幅珍贵配图,充满手感的简笔插画散发出浓浓的文学趣味,搭配本书驰骋的想像力可说是相得益彰。
精神的鸦片,还是价值的碎片
虚无的现代与价值的意义

《爱欲与文明》
作者|赫伯特马库色
出版|商周文化
本书是马库色以他在华盛顿精神病学院谈佛洛伊德的讲座(1950~1951年)为基础,重新编写而成,并於1955年出版。在书中,马库色试图结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揭露佛洛伊德心理学中隐藏的政治学、社会学与哲学面向。
全书分两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从社会学观点,重新诠释佛洛伊德有关文明的论述: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本能被压抑的历史。马库色认为,文明的进步不一定非得过度压抑人的生命本能,而应该让爱欲(Eros)自然流动,如此社会条件自然会朝爱欲流动的方向改变;第二部则批判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引以为傲的「理性」导致人的异化,并结合佛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
位置|铜锣湾店 9F Hallway
展期|9.01 MON.- 10.03 F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