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理科Po爸推荐儿童科普书「探索系列」
撰文 理科Po爸 陳柏憲「好奇心」是全人类宝宝与生俱来的生日礼物,它就像圣火般一样珍贵!
打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不断地透过五感去观察、去感觉、去探索这个世界。即便在还不懂得语言的婴儿阶段,孩子也在用视觉、听觉、触觉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到了能沟通、能阅读的阶段後,对於孩子原本狭隘的视野而言正值好奇心与世界观大爆发时期!透过阅读或与大人们的谈话互动中,孩子的心里会因为好奇心驱使出无止境的问题「为什麽?」,并在得知该问题的解答/原理後相当的震惊(WOW!这超酷的!),然後因为满足与有趣就会继续问下去(无限的逗号)。对於孩子而言,这是一场满足无止境求知的「飨宴」;对於大人而言,却是一场极度需要耐心与自身知识的「考验」。
面对孩子们拔山倒树而来的天马行空问题时,大人们只能努力HOLD住,见招拆招了!有时得四两拨千金替自己打拖延战术(好让你找时间去翻出参考资料或求证),没把握又完全求证不能时甚至得承认自己不确定但基於莫非定律并不代表过去没发生过(也许只是没被记录下来或报导出来而已)。好奇心就如同奥运圣火般神圣,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的好奇圣火不断地燃烧下去!切勿因大人自己不懂或不感兴趣就冷言冷语地浇熄了它,否则真是太可惜了!请各位务必HOLD住!
我认为「探索系列」是两本相当独特的儿童科普书籍。《探索宇宙的孩子》一书透过浅显易懂的图文方式带领着孩子(以及陪读的大人)一起学习许多的宇宙知识,同时尝试解答了孩子会考倒大人的宇宙问题。陪伴孩子一起用谦卑的态度去看待宇宙万物,珍惜生命的可贵就是学习宇宙的态度。
而《探索科学的孩子》一书独特的是: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源自於小朋友的好奇提问。杂志得很认真且谨慎地去请教各领域专家後,再消化成孩子们能理解的言语来回答这些问题。我在阅读此书的同时,在旁的儿子们对每一个问题都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因为这些问题的提出角度就是与他们自身会问的问题相当接近。所以换个角度想,我们是在一起阅读孩子们角度的提问并且由最专业的智囊团队来解惑。对於孩子而言,这不正是最合适的科学工具书与加强好奇圣火的最佳燃料吗!?
许多大人处心积虑地想让孩子学习「科学素养」。但有趣的是,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他们从小已经会很多科学技能了!从出生就每天观察父母的习性、脸色,并且透过哭或闹来实验测试父母或手足之间的底线。一旦被孩子透过实验证实只要有A输入就会有B输出的结论後,未来不论是大小事都会用同样方式来达到目的。这一连串的行为其实是很科学也很有道理的,那是孩子学习如何生存并取得对自身最大利益的方式。(对客观来看,其实许多大人自己才是被孩子们玩弄於掌间的白老鼠)
既然孩子天生就会利用科学方法去探索观察、提问,那大人们能做些什麽呢?大人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合适孩子的参考书籍(例如:《探索科学的孩子》、《探索宇宙的孩子》)与安全易操作的工具(例如:放大镜、显微镜),并且「陪伴」孩子们一起寻找他所提问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认知守备范围有限,即便是博学多闻的父母总有遇到被孩子考倒的一天!大人在陪伴孩子探索世界与解答好奇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学到新知识,这何尝不是一种良性的亲子科学互动呢?如同孩子在学习骑脚踏车的过程,前期会需要大人陪同并告知一些注意事项,待练习充足并获得成就感後,他自然会按照自己的步伐与方向继续前进!这时的父母只需要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就足够了!孩子要培养出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具花费高低并无直接关联,关键在於大人们是否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一起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成就感、兴趣。现在您是否该离开萤幕,去陪孩子一起读本书?或是一起去观察角落的蚂蚁了呢?
{本内容由撰文者及上谊文化提供,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Mikhail NilovfromPexels}
▌撰文者简介|理科Po爸 陈柏宪
「LiFe生活化学」创办人,两个孩子的爸。雪城大学化学系毕业,226超级铁人三项完赛者,五月天铁粉。喜欢探索新的领域,让视野越来越广,并将这些经验和体会分享给他人。
▌延伸阅读
阅读更多【上谊文化】
寻访住在我们身体里的剪接师|中研院院士郑淑珍的RNA剪接研究
你有多了解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活?
课本的美丽革命!《美感细胞_教科书再造计划》用课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