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透过他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专访《指间阳光》作者、义大利安徒生青少儿文学奖得主加百列葛利马
撰文 乙凌(好事藝文出版經紀人)「你感受得到手指间的阳光散发出的光与热吗?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阳光,谁规定花只能待在原来的地方不能移动?」
达里欧是师长眼中的问题学生,校长却指派他加入志工团队,照顾重度身心障碍生安迪。没想到,达里欧又闯祸了!他竟带着安迪跳上火车,要到海边寻找离家出走多年的父亲,解开藏在内心多年的秘密,一趟疯狂而荒诞的公路冒险之旅就此展开……
真人真事改编,由荣获义大利安徒生青少儿文学奖的作者加百列葛利马所写。
献给每一个对生命感到迷惘的年轻人:勇敢挣脱生命中的桎梏,振翅翱翔!
{本访问由东方出版提供,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诚品立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首图来源:东方出版}
Q1:恭喜您写出《指间阳光》如此迷人、感人、发人深省,同时又极为流畅、清新、逗趣的佳作。本书最打动我的,是时而流露出的幽默感以及一位义大利评论家所称许的「不流於感伤的情怀」。请问这个特色主要反映您的写作风格还是「爱笑的」安迪的个性?亦或是两者皆是?
加百列:嗯,两者皆是吧。我这个人很有幽默感,也擅长嘲讽,从小就很爱耍宝,逗同学开心,虽然当时主要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软弱,而这种性格正是我和达里欧的共通处。身为作家,我也偏好嘲讽和幽默的笔调,因为我认为嘲讽和幽默不但是一则故事,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发现安迪本人也很有幽默感,而且非常活泼,充满生命力──这几个特质在在都令我非常感动。正是以上几个原因,成就了本书的风格以及书中所塑造的安迪这个角色。
Q2:您曾说明是「透过菲碧奥拉的口述以及提供的影片和照片,而得以深入了解安迪这个人」。请问在蒐集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麽特别的收获和心得?
加百列:我写作时习惯蒐集大量的资料,每一本书,不管是真实的故事还是虚构的,都至少花上五、六个月的时间来研究相关议题。《指间阳光》这本书的准备工作,花了我更多的时间,也更加细腻,因为这本书不只根据真事,也根据真人。
例如:书中的许多情节,都出自安迪的亲身经历,好比和同学去贝加莫旅行,或是菲碧奥拉用树叶轻抚他的额头。这些真实事件使得整篇故事更加生动,人物也更加鲜活。
在蒐集资料的过程中最令我惊异的,就是再微不足道的事也可能成为饶富意义的起点,可以构成小说中耐人玩味的插曲。也因此,蒐集资料变成一场寻宝记,努力寻找出可以赋予新生命和新意的小事件。
Q3:这本书令我联想到一些公路电影,而最有创意的,是以装上马达的轮椅取代一般的交通工具。很好奇除了书中提到的《末路狂花》,本书的灵感来源是否也包括其他公路电影和小说?
加百列:义大利经典儿童文学《木偶奇遇记》对我启发良多;依我浅见,这本书也可归类为公路小说,即便传统上属於其他文类。义大利另一本很棒的公路小说是安东尼奥非拉拉(Antonio Ferrara)和桂多史加多利(Guido Sgardoli)合着的《一天不到》(尚无中文版,Nemmeno un giorno)。
至於公路电影,我想到的有加百列萨尔瓦多(Gabriele Salvatores)执导的两部,我非常喜欢也一看再看的电影《巡回表演》(Turné)和《马拉喀什快车》(Marrakesh express)。这些作品都对本书的创作有若干影响。
Q4:编辑曾问我书中的地名是否真实存在。我上网查了圣温琴佐和萨拉且纳塔,发现义大利有一些同名的地点,再根据故事中这趟旅行所花的时间,猜想可能是位於义大利半岛南端的海岸线。请问您选择这里作为两名主角旅行的路线,有没有特别的涵义?
加百列:其实这本书并没有特定的地理位置。达里欧和安迪途经的乡间,可能存在於很多不同的地方;他们要去的海边,也可能存在於很多不同的地方。书中所描写的景致,适用於好几个不同的地点,不管是在义大利,还是在其他国家。我真正的用意,是让读者感受到这趟旅行也是他个人的人生之旅,因为说到底,书中的旅行是一趟内在转化的旅行,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进行这类的旅行,以便认识自我和他人。
因此,我在构思时便决定没有特定的地点。记得有一篇评论如此写道:「一场解放之旅,经由托斯卡纳的乡间,挣脱了成人世界的累赘和虚伪。」其实我并未在书中描写托斯卡纳的乡间,可是该篇评论的作者却在「我的」故事中看到了「他心目中」的托斯卡纳。这真的很有趣。
至於我选用的地名,是的,义大利有很多城镇叫做圣温琴佐和萨拉且纳塔。以前者为例,至少就有四个,同样的,叫做萨拉且纳塔的城镇也至少有四个。总之,这两个地名遍布全义大利,从北到南都有。
Q5:您曾透露达里欧这个角色「有您自己的影子」。书中的达里欧是个很难相处而又叛逆的大男孩,学校对他的惩罚(去照顾一名身障的同学)却意外的变成他的救赎。能否谈谈您过去所遭遇的问题?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加百列:我相信每位作家,多多少少都会把自己写进书中。我的每一本书都带有自传的色彩,我想这不但无可避免,也是一件好事。我将自己从小的叛逆(今天的我亦然,只是比较理性)、青春期的焦燥不安,以及软弱而固执的个性投射在达里欧身上。
达里欧如实的反映了青春期的我,我也和达里欧一样,需要展开一场象徵性的内在之旅,才能够摆脱我无法理解,也无法接纳我的外在世界,才发现阻挠我充分发挥潜能的最大障碍,正是我自己。
我终於明白再也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这个社会,尤其不能逃避自己的恐惧和软弱。如今,我写作的主要动力正是来自於我本人的恐惧和软弱,但我必须经历类似达里欧所经历的旅行,才能醒悟过来,进而接纳并克服自己的问题。
Q6:本书已译成好几国不同的语言,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些外国读者的回应?最後,想请您送几句话给我们的年轻人、您的台湾读者。
加百列:我的确从各国读者得到不少回应,而不同的国家对这本书的回应也不太一样。以德国为例,一些读者最感讶异的,是故事中成人世界的缺席:书中有些大人无法体谅青少年的需要而置身度外,更糟糕的是去批评、论断,毫无同理心。
或许是因为德国远比我们义大利更重视成人对下一代的责任;再以法国为例,不少读者最有共感的,是达里欧的校长怎麽这麽草率,竟然把身障的学生交给一个不到十六岁的年轻人照顾,或许是因为法国人比我们义大利人更看重个人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机构所扮演的角色。
送给台湾读者的话:「好好享受达里欧和安迪的故事吧!这则故事是关於一场重大的蜕变──一场你我都可能经历的蜕变;关於两个脆弱不堪却又无与伦比美丽的男孩之间奇特的友谊;以及关於一个全新的领悟:『唯有透过他人,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编辑阅读笔纪
人往往是透过别人来看清自己,就像故事里的两位主人翁,看似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关系,实则两人在互动的过程中,都各自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就如同电影《真爱每一天》,透过这部作品,你将发现爱的真谛。
▌献给所有寻求生命中阳光与希望的你
透过《指间阳光》这个小品故事,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延伸阅读
即便练习,我依然不擅长道别—《有时候》还是想再见你一面
坚强是这世上最残忍的伪装。《大象忘忘》的痛苦,也是你的噩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