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透過他人,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專訪《指間陽光》作者、義大利安徒生青少兒文學獎得主加百列•葛利馬
撰文 乙凌(好事藝文出版經紀人)「你感受得到手指間的陽光散發出的光與熱嗎?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陽光,誰規定花只能待在原來的地方不能移動?」
達里歐是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校長卻指派他加入志工團隊,照顧重度身心障礙生安迪。沒想到,達里歐又闖禍了!他竟帶著安迪跳上火車,要到海邊尋找離家出走多年的父親,解開藏在內心多年的祕密,一趟瘋狂而荒誕的公路冒險之旅就此展開……
真人真事改編,由榮獲義大利安徒生青少兒文學獎的作者加百列•葛利馬所寫。
獻給每一個對生命感到迷惘的年輕人:勇敢掙脫生命中的桎梏,振翅翱翔!
{本訪問由東方出版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東方出版}
Q1:恭喜您寫出《指間陽光》如此迷人、感人、發人深省,同時又極為流暢、清新、逗趣的佳作。本書最打動我的,是時而流露出的幽默感以及一位義大利評論家所稱許的「不流於感傷的情懷」。請問這個特色主要反映您的寫作風格還是「愛笑的」安迪的個性?亦或是兩者皆是?
加百列:嗯,兩者皆是吧。我這個人很有幽默感,也擅長嘲諷,從小就很愛耍寶,逗同學開心,雖然當時主要是為了掩飾內心的不安和軟弱,而這種性格正是我和達里歐的共通處。身為作家,我也偏好嘲諷和幽默的筆調,因為我認為嘲諷和幽默不但是一則故事,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我發現安迪本人也很有幽默感,而且非常活潑,充滿生命力──這幾個特質在在都令我非常感動。正是以上幾個原因,成就了本書的風格以及書中所塑造的安迪這個角色。
Q2:您曾說明是「透過菲碧奧拉的口述以及提供的影片和照片,而得以深入了解安迪這個人」。請問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獲和心得?
加百列:我寫作時習慣蒐集大量的資料,每一本書,不管是真實的故事還是虛構的,都至少花上五、六個月的時間來研究相關議題。《指間陽光》這本書的準備工作,花了我更多的時間,也更加細膩,因為這本書不只根據真事,也根據真人。
例如:書中的許多情節,都出自安迪的親身經歷,好比和同學去貝加莫旅行,或是菲碧奧拉用樹葉輕撫他的額頭。這些真實事件使得整篇故事更加生動,人物也更加鮮活。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最令我驚異的,就是再微不足道的事也可能成為饒富意義的起點,可以構成小說中耐人玩味的插曲。也因此,蒐集資料變成一場尋寶記,努力尋找出可以賦予新生命和新意的小事件。
Q3:這本書令我聯想到一些公路電影,而最有創意的,是以裝上馬達的輪椅取代一般的交通工具。很好奇除了書中提到的《末路狂花》,本書的靈感來源是否也包括其他公路電影和小說?
加百列:義大利經典兒童文學《木偶奇遇記》對我啟發良多;依我淺見,這本書也可歸類為公路小說,即便傳統上屬於其他文類。義大利另一本很棒的公路小說是安東尼奧•非拉拉(Antonio Ferrara)和桂多•史加多利(Guido Sgardoli)合著的《一天不到》(尚無中文版,Nemmeno un giorno)。
至於公路電影,我想到的有加百列•薩爾瓦多(Gabriele Salvatores)執導的兩部,我非常喜歡也一看再看的電影《巡迴表演》(Turné)和《馬拉喀什快車》(Marrakesh express)。這些作品都對本書的創作有若干影響。
Q4:編輯曾問我書中的地名是否真實存在。我上網查了聖溫琴佐和薩拉且納塔,發現義大利有一些同名的地點,再根據故事中這趟旅行所花的時間,猜想可能是位於義大利半島南端的海岸線。請問您選擇這裡作為兩名主角旅行的路線,有沒有特別的涵義?
加百列:其實這本書並沒有特定的地理位置。達里歐和安迪途經的鄉間,可能存在於很多不同的地方;他們要去的海邊,也可能存在於很多不同的地方。書中所描寫的景緻,適用於好幾個不同的地點,不管是在義大利,還是在其他國家。我真正的用意,是讓讀者感受到這趟旅行也是他個人的人生之旅,因為說到底,書中的旅行是一趟內在轉化的旅行,而我們每個人都有資格進行這類的旅行,以便認識自我和他人。
因此,我在構思時便決定沒有特定的地點。記得有一篇評論如此寫道:「一場解放之旅,經由托斯卡納的鄉間,掙脫了成人世界的累贅和虛偽。」其實我並未在書中描寫托斯卡納的鄉間,可是該篇評論的作者卻在「我的」故事中看到了「他心目中」的托斯卡納。這真的很有趣。
至於我選用的地名,是的,義大利有很多城鎮叫做聖溫琴佐和薩拉且納塔。以前者為例,至少就有四個,同樣的,叫做薩拉且納塔的城鎮也至少有四個。總之,這兩個地名遍布全義大利,從北到南都有。
Q5:您曾透露達里歐這個角色「有您自己的影子」。書中的達里歐是個很難相處而又叛逆的大男孩,學校對他的懲罰(去照顧一名身障的同學)卻意外的變成他的救贖。能否談談您過去所遭遇的問題?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加百列:我相信每位作家,多多少少都會把自己寫進書中。我的每一本書都帶有自傳的色彩,我想這不但無可避免,也是一件好事。我將自己從小的叛逆(今天的我亦然,只是比較理性)、青春期的焦燥不安,以及軟弱而固執的個性投射在達里歐身上。
達里歐如實的反映了青春期的我,我也和達里歐一樣,需要展開一場象徵性的內在之旅,才能夠擺脫我無法理解,也無法接納我的外在世界,才發現阻撓我充分發揮潛能的最大障礙,正是我自己。
我終於明白再也不能逃避自己的責任,不管是對他人還是對這個社會,尤其不能逃避自己的恐懼和軟弱。如今,我寫作的主要動力正是來自於我本人的恐懼和軟弱,但我必須經歷類似達里歐所經歷的旅行,才能醒悟過來,進而接納並克服自己的問題。
Q6:本書已譯成好幾國不同的語言,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些外國讀者的回應?最後,想請您送幾句話給我們的年輕人、您的臺灣讀者。
加百列:我的確從各國讀者得到不少回應,而不同的國家對這本書的回應也不太一樣。以德國為例,一些讀者最感訝異的,是故事中成人世界的缺席:書中有些大人無法體諒青少年的需要而置身度外,更糟糕的是去批評、論斷,毫無同理心。
或許是因為德國遠比我們義大利更重視成人對下一代的責任;再以法國為例,不少讀者最有共感的,是達里歐的校長怎麼這麼草率,竟然把身障的學生交給一個不到十六歲的年輕人照顧,或許是因為法國人比我們義大利人更看重個人在社會上、尤其是教育機構所扮演的角色。
送給臺灣讀者的話:「好好享受達里歐和安迪的故事吧!這則故事是關於一場重大的蛻變──一場你我都可能經歷的蛻變;關於兩個脆弱不堪卻又無與倫比美麗的男孩之間奇特的友誼;以及關於一個全新的領悟:『唯有透過他人,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編輯閱讀筆紀
人往往是透過別人來看清自己,就像故事裡的兩位主人翁,看似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實則兩人在互動的過程中,都各自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就如同電影《真愛每一天》,透過這部作品,你將發現愛的真諦。
✦
▌獻給所有尋求生命中陽光與希望的你
透過《指間陽光》這個小品故事,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
▌延伸閱讀
☞即便練習,我依然不擅長道別—《有時候》還是想再見你一面
☞堅強是這世上最殘忍的偽裝。《大象忘忘》的痛苦,也是你的噩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