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听故事】第四弹丨露营教战手册:户外达人与《野地露营圣经》
撰文 楊世泰 撰稿/《提案》編輯室 整理通常肉类的话,我会在出发前一天就先用热水川烫熟了之後,降温放冷冻库,就会变成自带冰专功能的食物,第一天晚上就可以享受有肉的丰盛晚餐,之後的第二或是比较长天数就以乾燥食物为主,比较好保存然後又轻量化。
阿泰:第一天就吃得像国王吧~最後一天吃得像乞丐。下山就等着吃大餐
呆呆:没有,吃得像乞丐,但你的内心像国王一样。
想要放松纾压、暂离都市生活,除了向海寻求疗癒,我们还可以转身走入山里。当登山与露营,成了热门休闲活动的今天,对於想要开始尝试的新手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准备呢?
本集SUMMER READING邀请到户外达人杨世泰,和他的夥伴戴翊庭,从《野地露营圣经》这本书出发,并结合两位的登山经验,分享露营与野营的不同,事前粮食、装备的确认,以及最重要的,在山中活动时,我们该如何注意安全并且不破坏这片环境,好好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一切。
大家好,我是阿泰(我是呆呆),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在诚品的Summer Reading为大家针对《野地露营圣经》这本书的内容做一些分享。
《野地露营圣经》的作者是美国人,一位资深的户外活动爱好者,曾担任户外杂志的编辑,涉猎的户外活动很广,像是露营、健行、,或是在台湾比较少见的狩猎、钓鱼、划船等等,非常典型的美国户外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多了解户外活动,多学习相关的知识,让对野外的恐惧与不安,变成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
但因为场景是设定在美国大陆,和台湾的户外环境有些差异,所以我依照自己海内外健行的经验,将本书浓缩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讲如何在野外过夜,第二个单元讲户外的料理,第三个单元则是如何规划户外活动以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希望大家听过之後,可以如同作者希望的:「不要害怕野外」,了解它、尊重它,然後享受它!
接下来,我会从第一个单元,也就是户外过夜开始讲。
PartⅠ:户外过夜/厘清露营和野营的区别
1. 两者的定义
2. 路线安排、抵达目的地的方式
在台湾,「露营」一般指的是开车到定点的付费营地露营,但其实广义来说,只要你是在户外过夜,都算露营,无论是在付费营地,或是在荒郊野地,都可以算是露营的一种。但在荒郊野外,没有厕所、没有供电、没有人工设施的地方,通常会叫做「野营」,例如有些人会开车到林道的深处野营,或者爬山的人在多天数的纵走行程中在山上紮营。
在户外过夜的型态非常多元,那我在这个课程,会把重点放在登山者的重装健行,也就是说,登山者必须自行背负所有装备,用徒步的方式进入山区,路线是步道、林道,或是深入荒野的山径,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星期,在没有任何补给和外援的情况下,如何安全且舒适地完成一趟户外行程。
▲所需的装备
1. 帐篷选择
2. 必要工具
3. 服装
如果要在山上过夜需要准备哪些装备呢?我们可以从「三大装备系统」,也就是英文所称的「The Big Three」,第一个是背负系统,也就是背在身上的背包,基本可以分为单日包和多日包,单日包用於当天来回的行程,多日包用於多天数的纵走行程,一般如果要装进所有装备,背包的容量大概要介於45~60公升之间。背包真的不需要太大,除非你是向导或有特别需求,不然对刚入门的人来说,一个太大的背包,很容易会装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徒增很多重量之外,也会拖累身体,让登山行程变得很痛苦。我建议控制在50公升左右即可,选购体积小又轻量的装备,可以训练打包的能力,也能学习取舍。
那此外,我们也会有个基本的数字,叫做基本重量,英文叫做base weight,就是你去掉燃料、水,还有食物的重量之後,尽量控制在七公斤左右,所以像我们之前在美国纵走PCT太平洋屋脊步道的时候,一开始我们就是以七公斤为目标去打包自己的行李,那後来随着经验的累积、体力增加,慢慢把重量减轻,像呆呆那时候只有背四公斤左右,我自己是五到六公斤之间。
选择睡袋的基准:重量、蓬松系数、体积
第二个是睡眠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睡袋和睡垫,相当於在家里使用的棉被和床垫,但我们毕竟无法把整套寝具背在身上,所以必须使用登山专用的羽绒睡袋,以天然的鸭绒或鹅绒填充,利用蓬松绒毛制造的空间,将身体产生的热能锁在睡袋里,同时将冷空气隔绝在外。一般我会建议购买蓬松系数约700~800FP之间,重量控制在800公克左右,舒适温度可以到零下两度的款式。但因为睡袋左右了睡眠品质,也是在高海拔对抗低温的保命工具,所以我建议投资一个品质好一点的睡袋,越暖越好,但前提是不要过重过大,也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大概要预设一万块的预算买睡袋。虽然不是很便宜,但如果好好保养可以用个好几年,是很值得投资的装备喔。
而且当你在山上冷过一两次之後,就会发现花钱买一个好的睡袋是很重要的。像我自己的睡袋通常睡-1~-3度就可以很舒适,呆呆比较怕冷可能就需要-6~-9度,但睡袋保暖的数值比较像是参考的,因为每个人耐冷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必须亲身体验,如果真的买到不够保暖的睡袋,可以透过增加睡袋的内套或外套的方式来补强。
呆呆补充:如果已经带了自己觉得很暖的睡袋上山,但实际到了之後发现好像还是不够暖,通常我们会把防水袋,还有很多用不到的袋子,全部都垫在你的背部下方,因为会冷的话,主要是因为背部接触地面,夜晚的时候地里面的湿气上来,身体会直接感受到寒冷,所以把防水袋放在背部的话,比较能阻隔直接接触地面的冷空气跟湿度。
所以我们还会需要准备的第二个睡眠系统,是睡垫
至於睡垫大致可分为充气式和泡绵式,用途是隔绝地面的湿气与寒气,是想要好好安稳睡一觉的重要装备。充气睡垫顾名思义就是把气充饱後就可以使用,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而且比较厚,舒适度高,但缺点是容易破,要是不小心扎到树枝或小碎石,甚至被火星烧到就破掉了,而且翻身时的噪音很大,很容易吵到身边的人;泡绵式睡垫就没有这种困扰,不会产生噪音,不需要充气,打开摊平就能睡,非常方便,但缺点是体积很大,常需要外挂在背包上,在过一些特殊地形的时候,像是经过树丛,很容易卡住,而且厚度较薄,睡起来的感觉比较硬。这两种睡垫各有优缺,可以都比较看看之後再入手。
第三个是庇护系统,也就是帐篷或天幕。如果是新手的话,不建议用天幕,因为需要比较丰富的户外经验和搭设的技巧,所以还是使用帐篷最保险,尤其是有营柱的自立帐,搭好就可以自己站立,不需要额外拉绳,搭设的速度非常快,练习一两次之後就能上手了。帐篷的款式非常多,有金字塔帐、隧道帐、屋形帐、圆顶帐等等,其中我最推荐的是「圆顶帐」,通常只需要两根营柱就能搭好,速度快,结构稳、可以抗强风,而且选项最多,玲琅满目任君挑选。登山帐要先选尺寸,有分单人、双人、三人或四人,是需求来决定。我跟呆呆通常是两人为一组,所以都睡双人帐居多,但也有人建议两人要睡三人帐,这样内部才有足够的空间放背包。但这就看个人需求了。尺寸之外,还要看帐篷的重量(像是双人帐比较建议控制在1.5公斤左右)、收纳体积、材质等等,算是比较需要花心思挑选的装备,而且也因为价格较高,对新手来说,可能不是刚开始入门就会用到的装备,因为初期可能还是以住山屋的行程为主。但其实我非常建议早点买一顶属於自己的帐篷,因为就像拥有自己的家,不是无壳蜗牛,如此一来路线的选择可以更多元,不需要迁就山屋的位置,或是抽山屋,尤其在台湾要抽中的机率,特别是热门路线,是很困难的,只要找到合适的营地就能紮营过夜,非常自由!
呆呆补充:我觉得能够快速搭设好帐篷,是很重要的。记得在华盛顿遇到连续大雨,每天都是在大雨中搭帐,有时候那个雨量,还有整个地形环境,就是限制很多,怎麽样让自己能尽快进到帐篷里面,赶快把温度、湿掉的衣服弄乾,在高山上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我们那时速度很快,在两分钟之内把帐篷撑起来,赶快把身上湿衣服处理、弄乾,没有在山上失温,制造更多危险,所以帐篷能够快速搭好,我自己觉得很重要。
阿泰补充:帐棚要搭快的话,其实就是经验的累积,我相信不管怎麽样的帐篷都能得心应手。
呆呆:而且第一次拿到帐篷,绝对不要直接到山上试搭,一订要再出发前,在家里面或是附近的公园,一直练习到熟练。
阿泰:像有时候跟朋友出去爬山,都还是会发现,他在搭帐篷的时候还是有些错误的地方,像是营钉打法不对、内外帐搭返了,这种小状况都可能发生,所以买了帐篷不要一直放在家里,偶尔要拿出来练习依下。
呆呆:我记得刚开始在PCT的时候,是用七百公克轻量的帐篷,那个帐篷是很依赖营柱,我记得那时候遇到的状况是营地的选择很有限制。
阿泰:比如太坚硬的地面就没办法搭设,因为它变成一订要接营钉,打在地上才能站起来,或是用时头压住,如果在一些水泥地、石头地就没办法搭,其中一个最大的危机是在南加州的沙漠地带的时候,有天晚上,风很大,我们在风车下面搭帐,半夜的时候,风把我们的营柱吹断,我们半夜就紧急补救补另外一根营柱撑起来。
後来我们又换成比较标准的双人圆顶帐,不管刮风下雨或下雪都可以安然度过,所以其时不一订只买一顶帐篷,可以等经验累积後,根据需求、不同行程更新装备,这也是登山的一种乐趣。
那睡帐篷是一个很有趣的经验,你会遇到很有趣的事情也有很恐怖的,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台湾睡帐篷,如果拉链没有拉好,有可能会有小动物想要钻进来偷食物,像是黄鼠狼或是黄喉貂,那在美国进行的时候就比较恐不一点,有天晚上睡觉,呆呆就觉得外面好像有大型动物经过,脚步声很沉重,那时候我们是在有熊出没的加州山区,那时因为我很困救安慰呆呆是鹿啦!隔天醒来就问隔壁的山友,有没有看到什麽动物,他们说有,是熊,熊走经过我们的帐篷,
呆呆:是你没有感觉,我有,因为我在野地通常入眠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整个环境很安静,整个声音就会很清楚,我们曾经也有露宿在野外,睡垫跟睡袋带着就睡,然後远远的就听到那是麋鹿吗?一定是很大型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她,但是远远的就听到沉重的脚步声,那个感受很美妙,在那样子很宽广的环境中,听到别种动物跟你一起生活,满天星星入睡,我很推荐大家在户外可以用露宿的方式过一夜。
阿泰:但前题是要天气好,不然突然下雨也满麻烦。
阿正:要怎麽评估那个地方是可以露宿的?
阿泰:第一个是天气、乾燥、平坦,附近没有会倒下来的枯树,
呆呆:我记得前阵子才发声有新闻,那天虽然是好天气,但是雨後,他们健行走在步道上,然後大树就倒下来,就有伤亡,是悲伤的
阿泰:下雨的话,可能会有流水经过,有坡度紮营就要注意这点,可能要事先挖好一个排水沟,把水排走不要在帐棚底下流过,不然可能帐篷搭好结果就不知道飘到什麽地方了。
呆呆:我朋友去参加FUJI ROCK,营地是在斜斜的滑雪坡,那天晚上就是台风等级的风雨,帐篷就这样漂走了,像河流一样。
阿正:可以补充一下我如何评估在这个地点露宿,然後那三个点这样
呆呆:那我补充一下,关於露宿的话,通常是要在天气好的状态下进行,周围比较适宽广、没有大的树木倒塌的危险,我觉得因为我们露宿的经验比较是在国外,当你的身心状态比较融入大自然,你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其时通常我觉得直觉还满重要的,你会知道在这种状况下你不会遇到危险,巨型野生动物前在危险也是满重要的,尤其是有熊的地方,尽量把有味道的东西、食物放远一点,不要再睡觉周围,以免吸引动物过来。
最後,挑选完三大系统之後,其实还有两个也很重要的系统,分别是衣着系统和炊事系统。衣着系统就是身上的穿着,从内裤、袜子、上衣、裤子到外套都有学问,一般习惯用洋葱式穿法,也就是底层、中层和外层的穿法,底层是排汗衣,最贴近皮肤的那一层,负责排汗透气或防晒,底层排汗衣,可以穿好几天都不替换的,如果怕臭的话,可以有这些选择,羊毛、聚脂纤维或是尼龙的衣服,千万不要尝是棉制的衣服,因为它很不容易乾,大量流汗後会残留在布料上,风吹就会感冒,而且因为汗水残留,很容易变臭,大概半天就可以闻到很浓的味道;中层用於保暖,可能不会在行进过程穿它,可能是在紮营或是休息的时候穿,分成刷毛、化纤和羽绒;外层是风衣和雨衣,用於防风和防雨。在多天数行程中,这些服饰缺一不可,都有它的重要性,但如果要认真讲起来会花非常多时间,所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最後我会推荐几本户外书单给大家进一步阅读。
最後是炊事系统,大致分为炉具、锅具和餐具,这我会在第二个单元做详细的介绍。
最後是炊事系统,大致分为炉具、锅具和餐具,这我会在第二个单元做详细的介绍。
▲炊具炉具的区别与选择
1. 炉具选择
2. 锅具选择
3. 山上用火需知
在山上如果想要开火做料理,因为无法用电,所以必须依赖燃料驱动的炉具。燃料可概分为天然燃料和化石燃料,所谓天然燃料就是路边采集的可燃物,例如木柴、松果、树叶、枯枝等等,尽量不要烧垃圾,但在山上生火其实有点麻烦,也带有一点风险,而且许多山区尤其是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地都禁止生火,所以若非必要,不建议新手用天然燃料生火煮食。
所以如果没办法自己生火的话,那就剩下使用化石燃料的瓦斯炉和汽化炉了。先讲汽化炉,汽化炉使用煤油或去渍油由当燃料,在一般加油站都买得到,运作原理是将液态燃料用打气帮浦加压,从阀嘴喷出汽化後的燃料点火燃烧,优点是燃料非常便宜且容易取得,而且火力强、燃烧效率好,重心低,可以摆大一点的锅子,适合长天数纵走或是团队使用,但缺点是体积较大较重,而且操作也比瓦斯炉稍微麻烦一点,因为每次都要打气,气压不够的话要补打。
所以最主流也最受欢迎的炉具还是瓦斯炉,尤其是轻量、体积小,台湾山友俗称的「攻顶炉」,体积大概只有掌心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重量大约50~80公克,甚至有30公克以下的超轻量款。只要锁在市售登山露营专用的瓦斯罐,打开气阀点火就能使用,可以精准地控制火力,而且如果使用混合比例好的瓦斯罐,在高海拔山区的燃烧效率会比汽化炉更好、更稳定。(补充:高海拔的气压跟平的不一样,所以沸点也不同)这种小型的瓦斯炉适合单人或双人使用,几乎能完成大部分的登山料理。但缺点是燃料价格较高,而且瓦斯罐的体积颇大,用完之後还是会占背包的空间,下山後就要丢弃,并不建议回填重复使用。会有安全疑虑。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颇受轻量化玩家欢迎的酒精炉,使用液态酒精或是固态酒精块,炉具的体积通常都很小、很轻,甚至进阶一点的玩家会用各种现成的工具DIY自制,例如铝罐,改造後的重量大概只有一二十公克。但酒精炉的缺点是怕风,很容易熄灭,需要另外用挡风板遮蔽,而且燃烧效率没有瓦斯炉和汽化炉那麽好,我实际测试过,相同重量的瓦斯和酒精,瓦斯罐可以烧15~18公升的水,酒精炉只能烧7~9公升,所以若是长天数行程,酒精要携带的燃料重量更多,反而比单纯使用瓦斯炉的负担更大。所以若是要用酒精,建议在短天数的行程玩玩就好。对新手来说,在初期不是一个有学习必要的炉具选项。
相对炉具,锅具和餐具的选项就简单多了。以材质来说,铝合金和钛合金是两大主流,铝合金便宜、耐用;钛合金轻量,两种都有各自的拥护者。但以我个人来说,我偏好使用轻薄的钛合金,因为我主要考量的还是重量。至於要选多大的容量呢?这就要看你上山时习惯吃什麽样的食物,以及你必须为几个人料理食物。
以我跟呆呆为例,每次都是准备双人份,所以最常用的容量是1400毫升的锅子,如果是煮泡面的话,两包面需要900~1000毫升的水,加上面体和配料,1400毫升的锅子才不会让水溢出来;若要单纯烧开水,1400毫升的锅子也绰绰有余。如果是个人使用的话,建议是600~900毫升的锅子即可。此外,一般登山锅具的锅盖都会设计成小煎锅,如果要煎香肠或荷包蛋都可以用,但只要有煎东西,锅子就会很难洗,因为有油阿或是煎到焦掉就满麻烦,而在山上,如果紮营点旁边没有可靠水源的话,洗锅子不仅麻烦,还会有残渣和污油留到山区土地的问题,所以我们最常吃的还是泡面,吃完之後用一点点热水在锅子里摇晃一下喝进肚子,再用卫生纸擦拭内部就可以很乾净了。
▲粮食的准备策略
1. 准备粮食的原则(主餐、补充体力需求的零食)
2. 食物分量拿捏
粮食分为两种,一种是主食,早中晚食用;另一种叫行动粮,顾名思义就是在行进过程中补充热量的零食。
因应行程的规划,登山者的早餐通常是凌晨就要准备,大概两三点左右,因为可能要看日出,而且一般大家也习惯早点出发、早点抵达,也就是俗称宁愿摸早黑也不要摸晚黑。早上出发时通常很仓促,要在不是很清醒的状态下收帐篷、收装备,所以早餐我们习惯准备可以快速完成的类型,例如燕麦粥、鸡丝面,只要加热水就可以吃,或者乾脆吃面包或乾粮解决。
午餐通常也是吃乾粮,一来是不见得有足够的水煮食,二来是行进间开火料理有点花时间,为了早点抵达目的地,午餐尽量快速解决,所以也是乾粮或面包为主。
至於晚餐就可以吃好一点了,因为已经不需要再往前走,在休息的状态下比较有余裕料理食物,也为了犒赏一天的辛劳,大家也会在晚餐多花一点心思。所以粮食的选项就很多元了,吃面吃饭吃肉都可以,想吃什麽都行,取决於你能负担多少重量。
有些人会想要在山上吃大餐,所以愿意背多一点重量,只求能满足口腹之慾,毕竟在山上劳动一整天,大概会消耗4000~6000大卡,热量的消耗相当惊人。但我跟呆呆并不是急於在山上享受的人,我们的原则是想吃什麽大餐下山再说,在山上的饮食要以「恢复体力」为优先,尽量简单、清爽、好消化,只要能不饿着肚子睡觉,吃什麽都好。在山上吃东西毕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胃口会变得很好,平凡的食物也会变得异常美味。
所以,如果想要满足口腹之慾,我跟呆呆会把重点放在行动粮上面,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次上山前都会到超市采购大量的零食和糖果,尤其是那些平常碍於体重管理不敢放肆大吃的饼乾或糕点,都可以趁着登山的机会大快朵颐。
也许会有人疑惑,除了自己携带食物,山上有办法找到东西吃吗?因为在台湾是禁止狩猎的,甚至在某些流域是禁止溪钓的,所以尽量自己带食物上去,除非是求生的状态下,需要自己采集,那爬山爬久了,认识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我记得在PCT健行的时候,我记得是在奥瑞冈的山区,有个地方比较潮湿,刚好是莓果可以采收的季节,所以我们常常吃完正餐後就会采一些莓果来当饭後甜点吃,也是一种乐趣。
呆呆:有次我们在路边采收xxberry来吃,我记得是外国人说不要拔腰部以下的莓果来吃,我们那时候一时之间还不太理解是为什麽,因为有些人绘在路边上厕所,有可能被污染过,不要采集路径两旁、腰部以下的莓果来吃。
阿泰:而且我记得那时很糗的是,听说那段落的xxberry很好吃,所以我路上看到像xxberry的东西,我就拔起来吃,就觉得很苦味道又不好,就觉得有受骗的感觉,所以我就拍照,等下山的时候跟当地人问说这些是xxberry吗?节菓当地人说,这些都是有毒的,千万都不能吃喔!
呆呆:所以上山之前,如果那个区域有什麽特殊的天然食物,可以吃的话,最好在上山前先做好功课,有图片、文字、插画都必须要事先理解。
阿泰:那没有把握的话,我建议就是把体力练好,多备食物。
呆呆:尽量不要在不熟悉的环境采集不熟悉的动植物来吃。
阿泰:那在保存食物的话,也是一门学问,是想要带一些稍微生鲜一点的食物,就要带保冰袋把他包起来,但不能用一般超市采购大型的保冰袋,要用登山专用的轻量保冰袋,去做保鲜处理,即使是这种比较新鲜的可能是舒肥後鸡胸肉或是溏心蛋也尽量要在第一天就吃掉,不要留在後面,还是有变质的风险。
(36分)
OK~讲完了户外过夜和户外料理之後,我在第三个单元要讲的是如何在户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Ⅲ户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入门
1. 新手过夜天数、路线安排
2. 出发前熟悉自己的装备
Ok,讲完了户外过夜跟户外料理之後,我在第三个单元要讲的是如何户外活动。
我自己是如何开始从事户外活动也就是登山这件事情,其实要从十多年前讲起,因为那时候我在台北上班,是个上班族,偶尔回彰化老家的时候,就会我那个再登山会活动的爸爸,他常常会去爬山、拍很漂亮的照片,分享给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回家发现他分享了一组照片,照片是我们父亲节的时候送他的一个很阳春的小型数位相机,可是他拍出来的照片非常漂亮,场景是在嘉明湖,我就吓到,台湾竟然有这种像仙境的地方,而且是你走路不用很久就可以到的地方,那我心里就在想我也可以吗?我也可以去这种地方吗?应该不会很难吧?所以我就跟我爸说你下次要去爬这样的高山可不可以带我去,他也就认真帮我规划一个行程,就是他们登山会的叔叔伯伯阿姨要去爬玉山就问我要不要一起去,那我就很兴奋得答应说好,我也要去爬玉山,毕竟是台湾的第一高峰,那第一座百岳是玉山应该是满酷的吧!所以那时候就傻傻得跟着上去,我爸也是那种传统父亲,他也没有跟你讲太多,就跟我说去买一件高材质外套,中间需要的之是我就自己去找,我觉得我那时候也是满笨的,没有去思考到一些可能的风险,所以就傻傻的上去,结果第一天就很严重的高山正,差点走不下去,死拖活脱到山屋之後我就跟我爸说我在野不要爬山了
结果睡了一个晚上,精神变好了,跟着他到玉山山顶看日出,站在台湾的最高点看着峰警,就觉得好像也满植得,就这样继续爬,植到现在,十几年。
所以我觉得怎麽入门,怎麽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假设你一开始不是很好的开始,可能会影响到後来你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像呆呆她自己入门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呆呆:我登山的起点其实跟阿泰一样,但是他是看到嘉明湖的照片,可是先去爬玉山,我是真的报名了嘉明湖的上夜队,我其实那时在台北座平面设计,平常是完全不运动的人,平面设计的生活是很晚睡,印刷厂又是24晓时,几乎是日以继夜的再座,心情也很苦闷,所以有一次在网路上面看到嘉明湖有人拍摄到外星人的照片,我本身对於外星人阿、神秘事件都很有兴趣,心里之道一定不会看到外星人,总是生活的破口、一个希望,引导自己可能让生活有一个更好的抒发吧!所以就上网报名了上夜队,我觉得新手报名上夜队的好处是向导就会开给你,你应该是前先准备不管是身体、装备;心里上面等会有一个简单的清单,行程上会有个人简单的带你入门登山这件事情,我自己还满幸运得当初是先报名上夜队,但我那时犯了一个错误,现在才知道是错误的,第一次登山,像登山包那些的一定不会是自己有,所以我就是东凑西凑跟朋友借,那时候不会想到登山包会有那麽多选择上面必须要注意的事项,我是跟男生朋友,体型上比我高大很多,我一路上最痛苦的就是登山包跟自己的身体不是何,那也是吃足了苦头,我很庆幸我的第一次登山经验是好的,因为有像导帮我做了一些是前准备,所以我就跟着菜单做了一些体力、装备的训练,我大概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一直不断去像山,不断的爬,不要到时候变成脱类别人的程度,我觉得把身体状态准备好,到了山上就可以很享受登山这件事情,那我觉得唯一没有做好的,就是装备的部分。
阿泰:
所以归纳来说,想要入门的话,可以从家人或朋友开始,请他们带你上山,而且是有经验的人;或者参加商业登山队,会有专业的向导领队,在行前就会告诉你该准备什麽东西,行程中也会教导必要的户外知识和技能。但无论如何,先把自己准备好是最重要的,所谓的「准备」可分成生理的和心理的,在生理方面除了体能训练、肌力训练,也包含熟悉装备的操作,例如背包背负的方式、行走的技巧等等;心理层面则有风险管理,必须清楚知道体能负荷的极限,像呆呆刚才说的,她可能怕拖累大家所以她事前做了体能训练,希望自己在过程中不要变成累赘然後也享受这个过程,也要有建立基本的户外知识用来对应各种突发状况。只要到了山上,就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非不得已再请求他人帮助,这样才能养成独立不依赖他人的个性。「尽量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挑战」,这是登山的基本态度。
呆呆补充:但如果真的受伤很严重,身体真的不行,还是不要逞强、硬撑,量力而为。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同等重要,不可忽略。所以,一开始建议先从单日行程着手,先完成4个小时,再去挑战8个小时,等到身心都准备好,知道户外是怎麽一回事之後,差不多就可以规划一趟两天一夜或三天两夜的行程,睡山屋或搭帐篷皆可。
睡山屋的门槛较低,不需要多带一顶帐篷,在室内也比较温暖,不怕风吹雨淋,是可以好好练习在户外过夜的入门好方法,但缺点是若走热门路线,周末时经常是客满状态,一群人挤在通铺睡觉并不是很舒服,而且噪音很多,在不容易入眠的山区会更难睡,那在山上只要睡不好,就会反映在隔天体力,很容易疲倦、走不动、精神不济。
睡帐棚的门槛较高,得多背一两公斤的重量,但好处是路线的规划弹性大,可以紮营在路线上合适的营地,而且拥有一顶帐篷就像拥有一个户外的房子,会有一种很难形容的满足与安全感。但睡帐棚并不是没有缺点,假如天气不好,就得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下在野地过夜,风声雨声很吵,一样不好睡,而且温度也会比较低,需要更保暖的睡袋和衣服。
睡山屋或睡帐棚各有优缺点,多睡个几次就能知道自己的喜好了,这没有标准答案。
▲如何在野外环境正确且安全地活动
1. LNT准则/无痕山林(例:厨余非肥料、不打扰不喂食动物、解决上厕所的需求...)
2. 女性登山(生理期)经验分享
那在户外活动的学问很多,要仔细讲完事很花时间,所以先讲普遍大家都会提到的LNT准则,虽然很老生常谈,几乎每本书、每个户外工作者都会提到的,但他确实是很重要很通则的可以让大家去遵守。
在户外活动,为了不打扰野生动物或破坏自然环境,一般都会遵照「LNT无痕山林」的准则行事。所谓LNT就是Leave No Trace,将人类足迹和对户外的冲击降到最低程度。
LNT无痕山林有七个原则,在《野地露营圣经》这本书里也有提到。
一、Plan Ahead and Prepare:充分的事前规划与准备。了解即将前往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注意事项,确保不会违反任何规定;为极端的天气、自然灾害和紧急状况做好应对计画;行程要规划在该地区的离峰时间,分散该地区的游客人数;以小团体活动为主,减少因大团体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不使用过度包装的食品,尽量重新打包分装,减少浪费和垃圾量;尽量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少用人工记号、石堆和路条。
二、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在可承受的地表健行或露营。结实的表面包括既有步道、营地,或是以岩石、砂砾、乾草构成之地表或雪地;紮营地点必须远离受保护的湖泊或水源区六十公尺以上;好的营地是天然的,而不是人为整地制造的,不需要另辟新营地;在热门的路线或景点,集中使用同一块营地和同一条步道,即使泥泞潮湿也不要另辟捷径,让足迹不要扩大到其它植被区;避免在陌生地区另辟营地和小径,减少对原始环境的冲击。具体做法是穿着防水靴,并使用绑腿抵挡污泥走在固定的路径而不绕道;在营地使用较轻的营地用鞋,减少厚重登山鞋对地表的踩踏。
三、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适当处理垃圾。检视营地和休息点的垃圾包含厨余,全数收集打包并带下山丢弃,不要遗留任何废弃物在山上,即使是果皮,很多新手会以为果皮丢在山上是施肥,但其实在户外来说,果皮丢在高海拔的山区,分解的速度会非常的慢,而且可能会有野生动物去吃它,会造成一些生态问题,所以不要丢果皮或是丢蛋壳,收在夹链袋里自己带下山;在远离营地或水源六十公尺以上的地区,使用猫铲将排泄物埋至六至八寸深的洞里并妥善掩埋;收拾所有卫生纸和卫生用品,特别是擦拭过排泄物的卫生纸,是破坏景观的最大凶手;如果需要清洗身体或锅碗瓢盆,也请提水至远离水源六十公尺以上的地方处理,而且不能用清洁剂。
呆呆分享:我想要分享一下,有些山友会问我,女性上山,生理期的问题,一般来说,可以解决生理期的卫生用品大概就是卫生棉跟卫生棉条,我自己不擅於使用卫生棉条,而且在户外处理棉条,我自己觉得会变成一种很恐怖的状态,而且水源取得不容易,清洁也不容易,所以我後来还是选择在台湾比较习惯的卫生棉的方式,但是注意的是还是刚刚说到的LNT的事情,你所有的生理用品都必须要带下山,可能比方说如果是有山友同行的状态之下,可以选择用深色的夹链袋收好带下山。
四、Leave What You Find :请勿取走任何属於当地的资源。保留原始景观,不接触、破坏文化、历史文物和建筑;不捡拾石头、摘取植物或取走任何天然资源;不修建任何人工建筑或沟渠。引用一句户外名言「除了照片、回忆,什麽也不取;除了足迹,什麽也不留」。
五、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将营火对环境冲击的极小化。营火对野地的影响是永久的,请使用蜡烛或其他电力驱动光源,因为焦黑的土地将无法再长出植物;若是在允许用火的营地,请使用焚火台或使用土堆围住营火,避免焦土蔓生;尽量缩小营火范围,只使用双手可以折断的树枝当作燃料;将所有木柴或煤炭燃烧殆尽,并在灰烬完全降温後做掩埋处理。然而在台湾山区我会尽量避免生火,若非求生必要,野地用火应尽量避免。
六、Respect Wildlife:尊重野生动物。若是发现野生动物,请从远处观察,切勿跟随或接近打扰;千万不要喂食牠们,这会改变牠们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学习妥当保存食物和垃圾厨余,避免遭野生动物取食;控制随身宠物的行为,或乾脆让牠们待在家里不要上山,以免身上带有的病原体危害当地原始生命;在交配、筑巢、育雏或冬季等敏感季节避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偶尔在山上会看到登山客喂食野生动物,藉此增加摄影的机会或单纯引以为乐,请一定要制止这样的行为。
七、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尊重其它山友。尊重同在山林里的陌生夥伴,维护他们原野体验的品质,并以礼相待;礼让上坡且负重的山友,并轻声为他加油打气,这是小而有力的温暖支持;休息时远离步道,避免打扰其他山友;避免使用收音机或音乐播放器,大自然的声音已经非常美妙了。
平常在营地怎麽样生活,在山上也是照做就好,而且可能要做得更好,不要去打扰到别人享受户外。
Q:有什麽很糗的经验吗?例如高山症,或是新手常犯的错误?(呆呆问)
A:呆呆可以讲一下女性登山的小技巧或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碍於时间不够,以上分享的内容都还是基础的户外知识,所以如果对登山露营有兴趣且想要学习更多的话,我可以推荐一些书单让大家「进修」一下 :)
除了野地露营圣经这本书,我觉得由日本作者或是台湾作者撰写的书,可能会更符合台湾的户外环境,
延伸阅读书单:
2. 山道具:20种必备登山装备的挑选、使用法
由日本作家写的,非常受用,虽然我对户外装备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我偶尔还是会翻一翻它里面题到的内容,其实每次都会有一些心的学习跟吸收。
3. 图解登山圣经:第一本真正适合台湾登山的入门百科
台湾团队出版的,我推荐他的原因,虽然出版有一段时间了,书的内容也比较精简跟小本一点,但很适合入门者去做阅读,因为可以很快速的去吸收需要的知识,而且是属於台湾环境的。
4. 超轻量登山野营技巧
这是美国作家写得,这可能是稍微在稍为进阶一点之後想要怎麽学习轻量化装备可以去月ˋ独的梳。
5. 野外技能补完手册
同一个作者写的,就比较接近野地露营圣经,里面题到的,可能会在更轻量一点,更符合台湾的环境一点。
6. 山林生活教科书:男子汉的露营、野营技艺
日本作家写的,我自己很喜欢,因为非常适合我现在的阶段去做学习跟阅读,因为里面有题到一些很酷的小知识,跟一些你可以自己动手做的diy手工艺品,我觉得非常不错。
1. 山知道
这本是我自己写的,那这本书的书名意思就是透过山让我知道的事情,那我希望大家在阅读完这本之後,也可以透过我告诉各位的一些小故事,用身体去体验山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