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的尖叫,其实是一种带你回到八〇年代的情绪时光机──《提案》12月号「按下城市播放键,聆听城里外的乐光 Play&Listen to the City Music」
撰文 出前一廷作者简介——
出前一廷
曾为某流行媒体总编辑,近年作品以撰写影评或书评为主。
场景是八〇年代的戏院。银幕上可能是《鬼店》中一名陷入疯狂的丈夫,正手持利斧不断朝木门劈去,使浴室内的妻子仅能无助尖叫的景象,也可能是《突变第三型》里,一颗人头竟然长出六只脚来,开始像蜘蛛一样窜逃的噩梦光景。
这些让人瞪大双眼的惊吓瞬间,全透过戏院银幕折射出的鲜明影像,彷佛烙印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成为你可能会记住一辈子的观影回忆。然而,就算是又爱又怕,甚至在恐怖片段时,还会遮住双眼不看的那类观众,也能在电影院这个独特的环境里,透过周遭观众的反应,感受到银幕上究竟发生了多麽吓人的事。
戏院就是这麽一个神奇的地方。你与一群陌生人一起笑一同哭,成为了彼此共享情绪,却又偏偏互不相识的朋友,更别说当时还没有手机带来的铃声或光害等问题,让你因此更能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与他们一同和外界隔绝, 使影厅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小小世界。这种与一大群陌生人共享的亲密
感,在你看恐怖片时,感受会特别明显。
《宠物坟场》
导演麦可弗拉纳根,发行美商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台湾分公司
例如在改编自《宠物坟场》的《禁入坟场》中,当角色正朝某个阴暗角落走去,而你知道那名死而复生,但却不再是原本那个人的可爱小男孩,有可能随时都会手持利刃冲出之际,影厅内则往往一片寂静,在毫无配乐的情况下,仅保留最为基本,像是脚步声之类的音效,打算在男孩冲出时,搭配一声巨响,就这麽把观众吓得浑身一震。
对熟悉恐怖片的观众来说,在那个突发的惊吓画面出现前,我们往往能从场景、运镜,甚至是上面提到的安静感,知道接下来必定会来上这麽一招,差别只在於你是否能准确猜到时间点而已。
也因为如此,在戏院这种隔绝了外界声响的环境里,只要银幕上的场景越为静谧,便会使观众席里的声音也越容易被加以突显,更别说在八〇年代的戏院里,当时的相关设备还没有如今那麽好的吸音效果,因此我们的一举一动,也更有可能在影厅内随便就引发一阵回音。
於是,在某些具有「克苏鲁神话」元素的电影中,像是约翰.卡本特执导的《突变第三型》与《沉睡百万年》等片,在类似怪物的触手滑过地面,传来一阵带有黏腻感的轻微声响之际,也总会让观众倒吸一口气的声音变得格外响亮,连带使附近的人跟着紧张起来,就像是在为接下来真正的恐怖场面出现时,那股即将来临的尖叫声预先做好准备—没错,观众席此起彼落的尖叫声,才是在电影院看恐怖片的正戏所在。
在戏院内的尖叫,不仅可以抒发你对电影情节的恐惧不安,更是你可以将压力好好释放出来,等同於大笑一场的纾压方式。
也因为如此,不管是全场观众一同惊叫出声,或是只有某名观众发出特别夸张的尖叫,往往都会在接下来伴随一阵欢乐笑声,为观影过程添加了剧情之外的娱乐效果。有趣的是, 在电影院里,除了尖叫具有这样的魔力外,到了近期,我们竟然还能从《噤界》这样的电影里, 发现原来尽量忍住不发出任何声音,也有可能变成观赏恐怖片的一种乐趣。
在《噤界》那个只要发出任何声响,便有可能引来怪物的世界中,会让你在电影刻意打造的安静氛围下,不仅努力压抑想尖叫的紧张感,甚至就连稍微呼吸得大力一点,都彷佛会变成某种扯主角後腿的行为,最後则使《噤界》因此具有你非得在电影院才能感受到的反差乐趣,正如我们在看别的恐怖片时,其实也会担心倘若自己真叫出声来,是否也会变成其他观众的欢乐来源,因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一样。
在释放与压抑间徘徊游走,然後从中得到相似的娱乐感。随着《牠》、《安眠医生》这些让我们重返八〇年代恐怖片热潮的重启与续集登场,也确实让我们发现,从八〇年代到现在,虽然电影院的设备变了,声音在空间内反弹的质感也变得有所不同,但即使如此,我们在看恐怖片时的尖叫,却也还是一种让人乐在其中,等同於笑声般的反应,甚至还可以说,就像是一种情绪的时光机似的……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Apple Books《提案》线上读
US帐号
JP帐号
Current Issue_按下城市播放键,聆听城里外的乐光Play&Listen to the City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