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与我──一个剧场工作者愈走愈渺小的山行笔记|《提案》6月号「为了去冒险」
撰文 羅尹如无论是穿越偏远风景,还是走出舒适圈,冒险的本质始终是突破界限、寻求未知。本期封面故事透过精神分析学者的英雄旅程公式,历史上与当代的登山者,与人人皆爱的冒险漫画小说,告诉你:冒险深植心中,只等出发。
_
我在2015年的一个午後爱上登山。那次经验很惨,虽然只是和朋友去爬七星山主峰,但当时是登山小雏鸟(连菜鸟都不到),既不会看天气,也不懂事前准备,上山高度超过1000公尺後,瞬间乌云密布。下山时三人淋得像落汤鸡,眼看长长的公车队伍搭上无望,狼狈的在路边试图搭便车,最後被好心的阿伯用满载工具的厢型车运回山下。一抵达平地,又是晴空万里,刚刚的大雨好像都是剧场的魔幻效果,只有全身湿透的衣服、鞋子,可以证明那场雨是真的。我和朋友趴躺在士林官邸对面的小公园把自己晾乾,此後我成为山的信徒。
身为剧场工作者,登山对我来说,像在做一个制作。首先须规划时间和行程,接着会有团队分工,分配各自负责的装备或食材。然而到登山行进时,却又是独立作业的过程。这种既需要团队支持,又要自我实践的活动,让我深深着迷。
大概是个人特质吧,愈有挑战的事愈有趣,愈平易的事情愈令我害怕。刚开始登山,总想要挑战自己,试探极限。随着山龄增长,开始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有时在泥泞不堪的下坡路段,我会选择不要硬干,用屁股往下溜;虽然看起来逊爆,但总比摔伤好。自尊什麽的在山上完全无用,命和身体最重要。登顶对我来说也不再是一种挑战,而是山在教我如何与自己共处的过程。行进中,你的身体记忆会慢慢让你知道,疼痛与癒合之间,是迈向身心合一的必经之路。
自然之前,我亦常感觉到自己什麽都不是。站在最喜爱的南湖大山之下,3700公尺高的祂,看我就如同蝼蚁。一路走来,受伤难免,但常常都是「自找」的。之所以喜欢这种「自虐」的感觉,大概是因为真实吧。无论身边的人是谁,你所前进後退的每步,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替你完成。吸不进去的空气会提醒你下次准备好再来,山总会让你回应自己。
唯有透过一步步的行动实践,把自己带回原点,才知道出发的本质其实只是前进。从小爱玩自由落体的我,有次在山壁边突如其来开始惧高,正在我学习要如何与之相处时,恐惧又在一次3000多公尺的攀石爬升过程消失了;惧怕的浮现和消逝,毫无根据可循,好像只是在说「会怕就好」。而眼前的山头祂只是在那看着,祂的存在让你知道不勉强也是一种选择。可能害怕的事情不会一直都在,如同乾枯的溪水也是。恒变才是不变的定律。
▌罗尹如──PROFILE
剧场工作者。近十年中不是在剧场里就是在流浪的路上。无论在生活或工作上,皆注重身体性的实践过程,2013年开始背包旅行,曾在缅甸步行超过300公里。2015年开始爬山,2020年在健行途中被猫认养。登山後开始在生活中练习接地,在山上学到最重要的事是能耐到哪,哪里去。
▌更多冒险篇章
人为何想冒险?每一个人的英雄旅程
攀登的奥义──十九世纪末的野心: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山岳会与近代登山热
诚品职人特选──五部人生不能错过的冒险漫画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为了去冒险
Your only limit is your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