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與我──一個劇場工作者愈走愈渺小的山行筆記|《提案》6月號「為了去冒險」
撰文 羅尹如無論是穿越偏遠風景,還是走出舒適圈,冒險的本質始終是突破界限、尋求未知。本期封面故事透過精神分析學者的英雄旅程公式,歷史上與當代的登山者,與人人皆愛的冒險漫畫小說,告訴你:冒險深植心中,只等出發。
_
我在2015年的一個午後愛上登山。那次經驗很慘,雖然只是和朋友去爬七星山主峰,但當時是登山小雛鳥(連菜鳥都不到),既不會看天氣,也不懂事前準備,上山高度超過1000公尺後,瞬間烏雲密佈。下山時三人淋得像落湯雞,眼看長長的公車隊伍搭上無望,狼狽的在路邊試圖搭便車,最後被好心的阿伯用滿載工具的廂型車運回山下。一抵達平地,又是晴空萬里,剛剛的大雨好像都是劇場的魔幻效果,只有全身濕透的衣服、鞋子,可以證明那場雨是真的。我和朋友趴躺在士林官邸對面的小公園把自己晾乾,此後我成為山的信徒。
身為劇場工作者,登山對我來說,像在做一個製作。首先須規劃時間和行程,接著會有團隊分工,分配各自負責的裝備或食材。然而到登山行進時,卻又是獨立作業的過程。這種既需要團隊支持,又要自我實踐的活動,讓我深深著迷。
大概是個人特質吧,愈有挑戰的事愈有趣,愈平易的事情愈令我害怕。剛開始登山,總想要挑戰自己,試探極限。隨著山齡增長,開始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有時在泥濘不堪的下坡路段,我會選擇不要硬幹,用屁股往下溜;雖然看起來遜爆,但總比摔傷好。自尊什麼的在山上完全無用,命和身體最重要。登頂對我來說也不再是一種挑戰,而是山在教我如何與自己共處的過程。行進中,你的身體記憶會慢慢讓你知道,疼痛與癒合之間,是邁向身心合一的必經之路。
自然之前,我亦常感覺到自己什麼都不是。站在最喜愛的南湖大山之下,3700公尺高的祂,看我就如同螻蟻。一路走來,受傷難免,但常常都是「自找」的。之所以喜歡這種「自虐」的感覺,大概是因為真實吧。無論身邊的人是誰,你所前進後退的每步,都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替你完成。吸不進去的空氣會提醒你下次準備好再來,山總會讓你回應自己。
唯有透過一步步的行動實踐,把自己帶回原點,才知道出發的本質其實只是前進。從小愛玩自由落體的我,有次在山壁邊突如其來開始懼高,正在我學習要如何與之相處時,恐懼又在一次3000多公尺的攀石爬升過程消失了;懼怕的浮現和消逝,毫無根據可循,好像只是在說「會怕就好」。而眼前的山頭祂只是在那看著,祂的存在讓你知道不勉強也是一種選擇。可能害怕的事情不會一直都在,如同乾枯的溪水也是。恆變才是不變的定律。
▌羅尹如──PROFILE
劇場工作者。近十年中不是在劇場裡就是在流浪的路上。無論在生活或工作上,皆注重身體性的實踐過程,2013年開始背包旅行,曾在緬甸步行超過300公里。2015年開始爬山,2020年在健行途中被貓認養。登山後開始在生活中練習接地,在山上學到最重要的事是能耐到哪,哪裡去。
▌更多冒險篇章
𐌙 人為何想冒險?每一個人的英雄旅程
𐌙 攀登的奧義──十九世紀末的野心: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山岳會與近代登山熱
𐌙 誠品職人特選──五部人生不能錯過的冒險漫畫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為了去冒險
Your only limit is your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