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光岛清水模建筑「毛屋」,享受舒心的住宿体验。专访毛屋经营者——毛韦柔
撰文 expo誠品生活文創平台「一座桥,两个世界。穿越渔光隧道,映入眼帘彷佛进入世外桃源,是属於台南另一个清幽闲适的世界。」清水模建筑设计师毛森江是如此形容毛屋。

但凡通过渔光大桥,便很难不被伫立一侧的清水模建筑所吸引—「毛屋」。毛森江不仅为它首次采用斜型建筑工法与不规则造型,挑战建物结构的精准度,更引入充足的光线与流动的空气,辅以环绕四周的清浅水池与大面玻璃,让光影、水流和天色对话,匠心打造出独树一帜的自然起居空间。
埋下毛屋的种子
作为毛屋建筑设计师毛森江的三女儿毛韦柔,见证了父亲对建筑的坚持,在创立毛屋之时与家族成员们一起思索如何让这个空间与更多人产生连结,使得毛屋能够成为一个让旅人感到自在的住所。
韦柔回忆起开业过程,认为正是父亲对美的锲而不舍与目光独具,才埋下了毛屋萌芽的种子。「毛森江先生年轻时从事服装设计,经常往返日本,寻找样品与布料,当时正值台南纺织业盛行的时期。」在台日频繁的差旅中,毛先生接触到清水混凝土这项建筑材料,也因为对於建筑的热爱,便由服装业转向建筑业,进而投入清水混凝土的技术研究,将此项工法带回台湾。

右图/毛森江的三女儿毛韦柔,现任毛屋经营者
多年来,他为无数业主设计理想的家,但盖一栋属於自己设计的房子,一直是毛先生的梦想。2008年渔光桥通车後,父亲在渔光岛购买下第一块四坪的土地做为毛屋的起点。韦柔进一步解释道渔光岛土地多为国有,私有地稀少,建筑条件受限甚至不是被看好的地方,因此更具挑战性与技术门槛。如今,毛屋已成为渔光岛上清水模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
毛屋的空间哲学
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建构出毛屋的主体,风格简洁却富有力量。走进毛屋,并没有想像中混凝土带来的沉重压迫感,迎面而来的反而是挑高的设计与壮观的藏书墙。从精心陈列的书籍、分类摆放的读物,到特别挑选的童书,都再再展现了韦柔对不同年龄层住客的贴心考量,「毛屋的居住空间虽不大,却巧妙运用透明玻璃,使视野得以延伸,让空间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宽阔,心境上也更加舒适。」韦柔也提到,毛屋从艺术品、画作、雕塑品的配置,都是毛先生的多年收藏。
家俱及房内的茶具配件等,则是由 森/CASA 配置。森/CASA 引进丹麦经典家具及京都职人工艺品,挑选的物件与建筑空间结合,提供舒适的五感体验。团队用心的选物,使得毛屋每一方空间都有着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後都充盈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旅人备感窝心,彷佛回到了家中。


一楼房型——清水模与木质的温润交融
毛屋巧妙融合木材与清水模,将冷冽的混凝土与温润的木质相互调和,在极简设计中注入舒适的气息。「很多人认为清水模给人冰冷的感觉,但当它与木质元素结合,便能营造出家的温暖。」为到访的客人带来轻松惬意的氛围。

二楼房型——垂直穿越式的空间体验
毛屋的二楼房型打破传统旅宿格局,采用垂直穿越式设计,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阁楼房的设计,随着楼梯来到第二层,毛先生特别规划一处席地而坐的温馨茶席,第三层则为小阁楼空间。希望让人透过起居移动的过程,感受空间层次的变化,起床後随着步伐转换心境。」韦柔分享道。


毛院子
一日之计在於晨,开启一天的早餐,毛屋特别为它独立设计「毛院子」,让住客能够在和煦的晨光中散步前往用餐。「这样的设计,就像回到爷爷奶奶家,有时住在前院,有时住在巷子另一头,吃饭时再相聚。」韦柔说。
经营毛屋後,她便开始思考,如何让毛屋不仅是建筑美学的极致,更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部分。因此从行程到饮食规划,无论大小事,她与团队都亲力亲为,笑称自己是「全方位管家」。

毛院子为迎宾下午茶点及隔日早餐的用餐空间
为了丰富客人的住宿体验,毛屋特别提供「一泊一食」:从毛院子的迎宾下午茶点,到隔日结合在地特色早餐,精心规划,将建筑美学与在地文化结合。「我们的早餐很特别,提供台南道地的牛肉汤、咸粥、肉圆、碗粿,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味道,也希望分享给来住宿的客人。」比起一般旅宿业者提供的制式西式早午餐,毛屋更希望满足客人味蕾的同时,也能认识在地美食文化。
自在的住所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字来形容毛屋的体验,我会说是自在。」韦柔说。「毛先生曾经说过,第一次来毛屋的客人,可能是因为建筑而来;但当他们愿意再来第二次,那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了。」
建筑外部厚实沉稳的混凝土墙,为内部提供了踏实的安全感。人们之所以愿意再次回来毛屋,不单单是这栋建筑的外部与内部,而是毛屋团队的温度与热情。

毛屋现任管家-左/韦柔;右/沂瑄
想要探访毛屋的你,当然不需要刻意安排满满的行程,不妨挑一本喜爱的读物,在难得的假期里沉淀身心,享受片刻的悠闲时光吧!
文章内容和照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