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的时候,你都如何整理自己的心情?有些人云淡风轻、有些人暴饮暴食、有些人泪流满面,每个人都有疗癒自己的方法。对於作家而言,写作成了最好的一条路,爱得再累、再苦,都要把它写下来。
作家杨佳娴开玩笑地说:爱得太顺利,可能没办法写出好看的小说。初读陈雪的《维纳斯》,她没有特别的感受,然而看了第二次、第三次,许多情感却涌上心头。陈雪说,写了三十年,感受到台湾社会的改变,很庆幸自己能不停写作。
爱从来不只有甜美的一面。许多作家反而在失恋时,创作出跨时代的经典,例如普鲁斯特写出《追忆似水年华》、川端康成写了《雪国》。把视角拉回此时此刻的台湾,今天这集节目,我们邀请到今年首尔书展台湾馆参展作家陈雪、知名作家暨评论人杨佳娴,透过收听迷诚品 Podcast 或是阅读此篇文章一起聊聊,她们从文学作品里看到哪些爱的样貌。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陈雪谈台湾同志文学的发展变化
图片来源:Canva
「这个是需要激励的,那我蛮开心的是,我没有遇到很不好的事情,然後我感受到他们对於这个议题的饥渴。」小说家陈雪於2025年6月参与韩国的首尔国际书展,与同为小说家的陈思宏进行主题对谈。行前被好友告诫韩国民风稍微保守,需要多加注意的陈雪发觉,实际上并没有想像中这麽苛刻,读者的反映大多是欢迎的,然而还是有些抗议的人潮:「我可以感受到,其实社会还是两极的,因为他们前一天正好是同志大游行,对面就有人在反对,就跟我们以前一样。简单说,我觉得韩国会比较像二十年前的台湾。」
接续首尔国际书展的话题,陈雪提及台湾同志文学的发展曲线:「台湾很明显就是94年出版的时候怕会有争议,所以还贴了胶膜,还有18以下禁止阅读,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的出来,当时的台湾社会,出版社想像可能会引起争议,都是因为担心不被接受。」根据纪大伟於《正面与背影:台湾同志文学简史》将同志文学的发展时期分为主要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启蒙期是由白先勇从1977年於《现代文学》中开始连载的长篇小说《孽子》立下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接续则是同志文学高峰的发展期,当时期有许多脍炙人口且优秀的作品出现,像是邱妙津的《鳄鱼手记》、陈雪的《恶女书》等等,最後则是沉淀期。
90年代作为同志文学的发展期,同时也是台湾性别运动开始兴起的时刻,人们对於性别的书写与讨论延展出更多空间,有许多创作者尝试以书写的形式来表达、探索不同的性倾向与多元的爱。後续经历重重努力,终於得以让同婚通过,这也使陈雪感叹 :「其实还蛮骄傲的,因为韩国有很多东西都领先我们,他们的文化、电影,可是在性别运动,在对爱的各种不同维度的探索跟跨越上面,台湾无疑是进步的,而且我们不只是个人的进步,是社会集体的,还有立法上的进步。」
相较於台湾对於不同性倾向的认同,韩国似乎并没有这麽开放,然而近期也不乏有韩国的文学创作者书写同志议题的创作。例如像是小说家朴相映所创作的《在熙,烧酒, 我, 还有冰箱里的蓝莓与菸》、《信任的模样》在韩国引起风潮,改编成影剧作品,同时也在吸引许多台湾读者阅读,藉由文学作品的传播,促使个人觉醒与加深相关议题的关注。
陈雪与邱妙津之间的连结
图片来源:Canva
陈雪於书展中提及邱妙津对自身产生的影响。邱妙津作为同志文学,同时也是文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虽然他所遗留下来的作品不多,然而却深深影响文坛,以及众多因性向迷惘的人们;今年是也是邱妙津逝世满三十周年,陈雪不禁回想起当时邱妙津离世时带给他的冲击与感受。
「那时候,我其实也不算同志,所以我还没有那麽切身的感受到同志受到的压力。可是我很喜欢他的文笔和整个思辨的方法。」陈雪出版《恶女书》,正好是邱妙津自我了断的那一年,这让陈雪感到非常震撼与伤痛,看了邱妙津的经典着作之一——《蒙马特遗书》後,他开始参加一些同志团体、出柜,坦率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性倾向:「我渴望在言谈之中置入很大胆跟性相关的谈话,但那也是一种我抗争的方式。因为我不想要有人因为没有办法自我认同,或是我可能认同别人,不认同我,或是我担心我父母以我为耻,这些原因而受不了自杀。」
对於自我认同的纠结,他人与自己的不同,陈雪不愿意让这些由社会加诸的痛苦施加於这些聪慧、心思敏感、优秀的人,因为爱不是一种罪。陈雪下定决心去爱这些被困在社会结构泥沼的人。但这些人所背负的,并非他能够独自对抗的重量;因此他透过写作去思考、作为一种宽慰这些正在黑暗角落的敏感心思:「我在首尔的时候,我会想说如果邱妙津看到这些人,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想法,但我很高兴的想到想到这个想法。」
陈雪曾担忧自己会因为同婚通过而放弃对於关於自我身分认同、性别、性向的思索,但至今,他仍不断去思考这些议题,以文学改变社会的眼光,安慰正在黑暗角落哭泣,感到旁徨的人们。
▌探询更多爱的形式
陈雪从《恶女书》到《维纳斯》的书写转变
图片来源:Canva
「我觉得那个接住不是一种热情洋溢的接触,不是一种失控的接触,而是一种好像默默在那里,但是有人知道你旁边是有人的,你知道你可以继续不一样。」杨佳娴认为,被「接住」是他在陈雪短篇小说《维纳斯》中最深的感触,也是与《恶女书》最大的区别;虽然接住的过程中可能怀有疑惑或是有些迟疑,但还是会尽力去接触彼此,拉住正在边缘的人。
杨佳娴提到,他很开心看到陈雪继《亲爱的共犯》、《无父之城》、《你不能再死一次》诸多悬疑小说後,再次回归家以及性别,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探讨。实际上,家、母亲、性别是陈雪小说中时常讨论的议题,其中源自於一种被於母爱的匮乏与渴望,并转移至与女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不过在《维纳斯》中,陈雪触及的范围更为广大,他不再限制於男女、男同志、女同志之间的情慾、爱与自我认同,而是以不同方式去描写各种情感:「男和女是一种过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性质,而且有可能这个过程同时存在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身上有那个过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杨佳娴说。
《维纳斯》中同名短篇小说,以跨性别者作为书写对象。然而凤凰与冬树这两位角色并非只是性别置换而已,陈雪深入探索双方暧昧的情感,以及他们内心的看法。像是凤凰渴望透过手术改变性器官的样貌,冬树则是没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显示实际上性别有各式各样的想像与选择,并没有一定需要改变成另一种样貌才得以实现自我身分认同,杨佳娴认为,《维纳斯》是一本反覆回味更加迷人的小说:「我觉得写这些东西没有说教感,它其实教育了你,但你并没有被觉得我被说教,因为陈雪透过两位很有魅力的人物来展现他所想讲的东西。」
陈雪从实践体会爱的缺憾
图片来源:Canva
杨佳娴认为,写作的原因可能是基於爱,然而这份爱是不同层次的感受:「我们可能是因为得到爱而写作;有些时候却有可能是因为渴望得到这份爱,但始终没有得到,或者是我以为这份爱应该是这个样貌,但是来到我面前、当它包围我、经历它的时候,它却是另种样貌。」爱拥有不同的面相,这也使爱与写作的关系并非单线,而是像个紧密的网,指向不同的方向。
如同陈雪於《维纳斯》中展现爱与同性之间的不同面貌,邱妙津书写的是一种同性之间的爱,然而这不能概括所有的同性样貌,而陈雪透过不同面向的书写,给予更多人力量,因此杨佳娴将其称之为「爱之书」,当中除了论及同性之间的情慾流动,同时也描绘失去原生家庭关爱的人,如何透过建立另一段关系,筑起属於自己的「家」。
陈雪过去曾说过,他认为爱是一种实践,从实践过程中,他也看见爱的不同形式,爱不是只爱一个人完美无缺的样子,那可能只是一种感觉。经过实践的爱,更能从不同层面看见爱人的衰弱、愤怒、脆弱,这些相对不光鲜亮丽的部分,但却不会因此讨厌对方:「阿早让我理解对一个人有一些不好的感觉不代表不爱他,我觉得这件事是晴天霹雳耶,因为我以为爱一个人就是眼冒星星,就是怎麽想他怎麽好。」谈起妻子早餐人带给自己的影响,陈雪笑到,因为早餐人,他才得以知晓,人不会因为一些缺点而扣分,减低对方的爱。
陈雪自认自己从小母爱匮乏,因此强烈地没有安全感:「我不相信有人会完全接纳我、爱我,所以我只要被批评,我就会感觉爱有裂痕。所以我才说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爱情地实践就像是一种修复,建立一种近似於母爱的信心,可以看见双方的软弱与无助,接受并等待对方,认知爱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实践不一定真的一定要一辈子,也许你好好实践个一年,就会对你的生命以及对方的生命有非常奇妙的作用。」
陈雪与杨佳娴对年轻写作者的建议
图片来源:Canva
陈雪认为,写作与爱是很相似的,两者同样勉强不来。因此,写作无非是需要发自内心的喜爱,或是愿意这麽做,才能够持续写下去:「写作其实是需要有点无私的,就是说你在写作的时候,不太能期待写这本书,会得到什麽。」
不是以得奖、大红大紫为主要的考量方向,应要停下来思索,为什麽写作?如果作品没有获得理想中的讨论度,那你还愿意写出来吗?陈雪认为,忠於自我的认真创作,反而作品本身将会带给自己一想不到的回馈,同时写作与爱同样都具有创造性,若不是虚空的重复与掏空,那写作会带给自己过去想不到的想像:「两个人相处这件事,就创造了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他带你去你们去过的地方,你带给他没有过的感受,那写作也是一样,探索未知,然後从内在出发,你会变得不一样。」
不过杨佳娴也提到,对於现今的年轻写作者来说,周围的网路资讯发展迅速,社群媒体让人担忧自己会落伍,而有些急躁,然而文学是一种很慢的过程,同时写作也需要大量的「空白」去思索,若心浮气躁反而无法写出好作品:「所以作为一个写作者,怎样在当中找到平衡点?我觉得可能是现在蛮重要的功课。」
作为一位写作者,无论外界怎样变化,不随波逐流,而是洞察内心的想法,写出真实的感受,便能从写作中梳理自我,觉察写作之於自己是怎样的存在,如同陈雪於《维纳斯》的自序中写道:「我曾经为我自己的奇怪感到痛苦与纳闷,写到《维纳斯》之後,我终於理解了自己的怪,那是我与生俱来的天赋之一,我能在最丑怪的事物中找到美,我也能在最浪漫的时刻找到恐怖,反之亦然,这一切相依相生或互为背反的,就是我文学最核心之处。」
▌挑战性别与身体的认知
陈雪透过小说,探索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流动,以及颠覆爱与身体的不同样貌。
从不同角度和概念,不受刻板标签的限制,打造超乎想像的爱的国度。
▌更多【木马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