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文壇,太宰治的作品被稱為青春的麻疹,在閱讀過程中難以自拔,而這輩子可能就經歷一次,讀完過後,就此免疫。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作家盛浩偉與我們聊太宰治,透過收聽迷誠品Podcast或是閱讀此篇文章,他將與我們介紹這位經典作家以及許多趣事,包括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其實是太宰治偷來的、除了《人間失格》還有什麼作品推薦,以及為什麼日本文壇會稱太宰治為「青春的麻疹」?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太宰治被稱為「青春的麻疹」的原因
圖片來源:Canva
今年6月19日即將迎來太宰治的116歲冥誕,大多數讀者對於太宰治所有作品之中,最廣為人知且熟悉的便是《人間失格》。
作家盛浩偉說明,日本讀者圈中,會將太宰治稱之為「青春的麻疹」,由於麻疹長過一次便不會再長,因此,其作品適合於青春期閱讀:「青春的時候對於人性、世界帶有崇高的理想,然後你可能對於很多現實的東西看不順眼,想起身反抗,但卻又沒有勇氣出擊。」這份理想會在內心漸漸形成強大的張力和扭曲的心理,不過因為這份情緒過於鼓脹,從現代人的目光來看,卻讓人感到有些天真、中二。
「所以為什麼會叫做青春的麻疹?就是青春的時候一定要讀,可是如果過了青春期,還想要繼續重讀的話,別人可能會嫌你過於幼稚。」大多台灣讀者對於《人間失格》的印象大抵上聚焦於其中墮落沉淪的事蹟,不過曾就讀日文系的盛浩偉,關注的面向有所不同,他將太宰治放置於日本的歷史脈絡中進行對照。
實際上,太宰治出生於1909年,於1948年過世,他出生於大正年代的末期,出生後不久便迎來昭和時期,日本也在此時走上軍國主義之路,因此實際上太宰治活在日本十分動盪的年代。他短暫的人生中,《人間失格》是其人生最終的作品:「我覺得對臺灣的讀者而言,我們有點像是用太宰治生涯最後的印象來概括他的一生。《人間失格》固然非常吸引人目光,可是如果把它放回整個日本的脈絡裡面,可以看出另外不同的面向。」
不過,雖然關注的面向不同,但盛浩偉認為這卻不影響太宰治為經典作品的地位:「我覺得他的生活實在太精彩了,所以我們會特別強調他是一個經典,一位經典的作家。」
太宰治中二性格的養成
圖片來源:Canva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出自於太宰治作品《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儼然成為人們提到他的熟悉名言,但是這句話實際上則是抄襲詩人寺內壽太郎於創作筆記上的文句,這也導致得知真相的對方大受打擊,進而無法繼續創作。
看似一團謎的太宰治,回望他過去的人生,會發現每段經歷如同小說般不可思議,盛浩偉舉出讓他印象深刻的事蹟:「當然就是他自殺非常多次,這也是他最著名的事蹟。」太宰治從高中時期開始自殺,後續不斷試圖自殺,直到最後也是與不倫對象殉情,結束生命。
太宰治高中第一次自殺,是因為當時日本社會受到俄國革命影響,無產主義逐漸擴及,不過身為大地主之子的他,對於身處地位較高的位置,以及面對社會風氣對於有錢人的質疑而感到糾結與苦惱,因此最後他選擇自殺:「我們當代已經很少會看到因為你的理想跟自己的處境跟條件矛盾,為此受不了,只好選擇自我解脫。」這是一種纖細且貫徹內在價值觀,近似於偏執的想法,顯著地展現太宰治有些中二的性格。
「太宰治的作為雖然有時候是這樣,可是他內心裡有一塊非常渴望說,我還是相信純潔、渴望純潔的,生而為人很糟糕,可是糟糕的人不會感到抱歉。是你心裡面可望純潔,才會覺得我好抱歉。」雖然太宰治的行為彷彿像是不知道德底線、有些厚臉皮,毫無顧忌的青春期少年,然而當他思索「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段話時,除了看到人性的黑暗、醜陋的一面,又何嘗不是一種深陷其中的痛苦,並試圖對人性產生冀望的掙扎?。
太宰治小說中展現的矛盾人格
圖片來源:Canva
「其實如果真的想要理解太宰治的大概生平,就去看《人間失格》,因為《人間失格》就是以他自己的人生經驗為素材去寫的小說。」盛浩偉提到,有些時候大眾會將《人間失格》歸類於「私小說」的類別,但私小說在日本文學上有一些明確的定義。
私小說的產生是基於有些作家的私生活可能為了探索藝術心靈,私下做了一些無法被社會道德所接受的行為,但是他們透過這些人性的灰色地帶,探索人性的不同樣貌和可能性,將這些私生活寫成的小說,便是私小說。雖然私小說的人物會經過化名,但讀者皆大略知道這些角色的原型是誰,因此藉由這些文本去談論八卦,成為時代下的流行產物。
不過盛浩偉解釋,太宰治雖然以自己的人生經歷作為書寫題材,不過在撰寫的內容中,時常避重就輕,或是以較為憐愛的方式在書中呈現自己:「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作家,不只是他的作品,裡面的寫作技巧和思考很聰明,他其實是聰明程度道知道如何製造自己的一個形象。」
實際上從後事遺留下來太宰治的實際生平、言行、行為,就會發現其實在很多層面上他是一個性格無賴的人,和作品中所呈現的厭世面向有所不同,為太宰治這個人的真實面貌打上一個矛盾與問號。
▌日本文豪小知識
時代氛圍下誕生的太宰治
圖片來源:Canva
太宰治性格的養成,很大程度與他身處的時代有關聯,雖然他極少在作品中提及實際的時代背景,然而藉由日本史、生平不難看出他在人生所歷經的脈絡。
除了對於共產主義理想在內心的矛盾張力外,短短的人生中面臨戰爭,也導致他無法自由創作,將內心真正的想法書寫下來,使他一直深陷於不自由的狀態中:「這是太宰治那個動盪年代所造成的,因為他都剛好生長在這種變動非常大的歷史時代,然後經歷很多大事件。」不過盛浩偉提到,這個時代誕生出太宰治是基於時代氛圍的影響,若將時間線拉到現代,就不太可能再誕生一位我們這個時代的太宰治:「我們在當代更懂得去平衡反省、反思,做事不會這麼中二、決絕。」
人生經歷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面對重大變動,內心動搖的太宰治,對於該如何與該時代、社會相處產生困惑,因而有那些書寫下來有些黑暗、有些中二的想法,不過當現代人再次經歷同樣動盪的年代,做出的選擇便會有所差異。
跳脫黑暗人性的太宰治作品推薦
圖片來源:Canva
「太宰治特殊的風格就是他會很有那種時不是給你戳一下、戳一下,諷刺一下,然後幽默的嘲諷一下,其實我覺得可能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若對於方認識太宰治的讀者,《人間失格》是一本能夠標誌他的個性與形象的必讀作品,不過書中太多不符合社會道德價值觀的情節,不是每位讀者都能接受。
因此,盛浩偉推薦另一本太宰治為數不多的長篇作品——《斜陽》給讀者閱讀,其故事背景發生於二戰後的日本,由於日本戰敗,因此在當時有許多貴族的生活處於尷尬的落魄情境,情節描繪身處落寞貴族中的女兒和子在困境中掙扎,領悟人生方向的小說。
相較於《人間失格》的全然黑暗,《斜陽》雖然較為光明,但仍有其黑暗的部分,但盛浩偉認為,《斜陽》展現太宰治細膩的寫作風格:「你可以在《斜陽》讀到更多女性心理的纖細描寫,太宰治非常擅長寫這種思慮比較多的心理。我覺得可能太宰治自己的個性也偏向這樣有些陰柔的氣質吧。」
盛浩偉推薦的另一本小說是《御伽草紙》。御伽草紙(おとぎぞうし)在日文的意思是指民間故事、童話故事,例如像是〈剪舌麻雀〉或是〈浦島太郎〉等等,日本文學有個類型便是將這些古代的故事再重新書寫一次,不過會加入一些較為現代的設定,或是一些心理現實的層面書寫,讓整體故事更符合當代人性。
太宰治是另位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的大粉絲,而他正是翻案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於是太宰治效仿偶像,同樣寫了一些翻案小說,《御伽草紙》便是太宰治將民間故事重新翻寫,並集結成冊:「民間故事用夠現代人的方式呈現現代背景與心理,去重新描寫出來,這裡面,我覺得相對比較幽默跟滑稽一點。」太宰治也在《御伽草紙》中展現其獨樹一格的幽默感。
盛浩偉推薦收入其中的小說——〈跑吧!梅洛斯〉,這是一反過往對於太宰治的印象的光明面作品。故事講述準備被暴君處死的梅洛斯,由於想參與妹妹的婚禮,所以和國王請求三天的時間參加完妹妹的婚禮,故事以此為開端,描繪梅洛斯克服萬難、翻山越嶺參與妹妹婚禮赴死的故事:「其實〈跑吧!梅洛斯〉是非常激勵人跟光明就是讀完會有這種感受,所以如果你很想要看不一樣面貌的太宰治,我會推薦去找找有一本選集有〈跑吧!梅洛斯〉。」
太宰治小說的動人魅力
圖片來源:Canva
「如果你曾經有沒有辦法抒發的中二靈魂,或是你曾經青春期有點壓抑,沒有辦法感受這種很極致的情緒張力的話,我就會推薦你來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盛浩偉認為,若還未接觸過太宰治作品的年輕讀者,可將《人間失格》列入書單之中;或是青春期過於壓抑的讀者,也能透過藉此釋放出過去累積已久的「青春麻疹」。
然而若是稍微成熟、有歷練的讀者,盛浩偉則是較推薦《斜陽》、《御伽草紙》、或是太宰治翻案文學的作品,因為無論是太宰治何種作品,皆展現出其對於人性敏銳且細膩的觀察,從書寫手法上來看也相當精采。
從極端且黑暗的角度相對容易從中看見人性的陰暗面向,然而從較為正向的作品也能夠讀到另一層次對於人性的捕捉與描繪,盛浩偉分享:「我覺得那個都是以現在的我來說,自己讀起來會覺得是很值得回味的。」相較於《人間失格》暗黑且扭曲的人性展現,太宰治其他作品中,可以從不同面向窺探,當黑暗來臨前,他於人間奮力掙扎、懷有一絲絲純冀望的樣貌。
▌閱讀太宰治經典代表作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人生最後一部作品,同時也是半自傳性質的經典之作。
當中透過主角大庭葉藏人生三個階段,從不斷逃避現實、沉淪的過程中,看見人性的本質。
二戰後,貴族在一夕之間面臨窘迫的情況,身為貴族的和子,被迫成為村婦。
家中母親身體的衰弱、弟弟染上毒癮,當家族進入無盡的黑暗,日子逐漸失序,直到和子看見弟弟塵封已久的日記……
✦
▌更多小說家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