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文坛,太宰治的作品被称为青春的麻疹,在阅读过程中难以自拔,而这辈子可能就经历一次,读完过後,就此免疫。
本集节目我们邀请作家盛浩伟与我们聊太宰治,透过收听迷诚品Podcast或是阅读此篇文章,他将与我们介绍这位经典作家以及许多趣事,包括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其实是太宰治偷来的、除了《人间失格》还有什麽作品推荐,以及为什麽日本文坛会称太宰治为「青春的麻疹」?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太宰治被称为「青春的麻疹」的原因
图片来源:Canva
今年6月19日即将迎来太宰治的116岁冥诞,大多数读者对於太宰治所有作品之中,最广为人知且熟悉的便是《人间失格》。
作家盛浩伟说明,日本读者圈中,会将太宰治称之为「青春的麻疹」,由於麻疹长过一次便不会再长,因此,其作品适合於青春期阅读:「青春的时候对於人性、世界带有崇高的理想,然後你可能对於很多现实的东西看不顺眼,想起身反抗,但却又没有勇气出击。」这份理想会在内心渐渐形成强大的张力和扭曲的心理,不过因为这份情绪过於鼓胀,从现代人的目光来看,却让人感到有些天真、中二。
「所以为什麽会叫做青春的麻疹?就是青春的时候一定要读,可是如果过了青春期,还想要继续重读的话,别人可能会嫌你过於幼稚。」大多台湾读者对於《人间失格》的印象大抵上聚焦於其中堕落沉沦的事蹟,不过曾就读日文系的盛浩伟,关注的面向有所不同,他将太宰治放置於日本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对照。
实际上,太宰治出生於1909年,於1948年过世,他出生於大正年代的末期,出生後不久便迎来昭和时期,日本也在此时走上军国主义之路,因此实际上太宰治活在日本十分动荡的年代。他短暂的人生中,《人间失格》是其人生最终的作品:「我觉得对台湾的读者而言,我们有点像是用太宰治生涯最後的印象来概括他的一生。《人间失格》固然非常吸引人目光,可是如果把它放回整个日本的脉络里面,可以看出另外不同的面向。」
不过,虽然关注的面向不同,但盛浩伟认为这却不影响太宰治为经典作品的地位:「我觉得他的生活实在太精彩了,所以我们会特别强调他是一个经典,一位经典的作家。」
太宰治中二性格的养成
图片来源:Canva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出自於太宰治作品《二十世纪旗手》的副标,俨然成为人们提到他的熟悉名言,但是这句话实际上则是抄袭诗人寺内寿太郎於创作笔记上的文句,这也导致得知真相的对方大受打击,进而无法继续创作。
看似一团谜的太宰治,回望他过去的人生,会发现每段经历如同小说般不可思议,盛浩伟举出让他印象深刻的事蹟:「当然就是他自杀非常多次,这也是他最着名的事蹟。」太宰治从高中时期开始自杀,後续不断试图自杀,直到最後也是与不伦对象殉情,结束生命。
太宰治高中第一次自杀,是因为当时日本社会受到俄国革命影响,无产主义逐渐扩及,不过身为大地主之子的他,对於身处地位较高的位置,以及面对社会风气对於有钱人的质疑而感到纠结与苦恼,因此最後他选择自杀:「我们当代已经很少会看到因为你的理想跟自己的处境跟条件矛盾,为此受不了,只好选择自我解脱。」这是一种纤细且贯彻内在价值观,近似於偏执的想法,显着地展现太宰治有些中二的性格。
「太宰治的作为虽然有时候是这样,可是他内心里有一块非常渴望说,我还是相信纯洁、渴望纯洁的,生而为人很糟糕,可是糟糕的人不会感到抱歉。是你心里面可望纯洁,才会觉得我好抱歉。」虽然太宰治的行为彷佛像是不知道德底线、有些厚脸皮,毫无顾忌的青春期少年,然而当他思索「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段话时,除了看到人性的黑暗、丑陋的一面,又何尝不是一种深陷其中的痛苦,并试图对人性产生冀望的挣扎?。
太宰治小说中展现的矛盾人格
图片来源:Canva
「其实如果真的想要理解太宰治的大概生平,就去看《人间失格》,因为《人间失格》就是以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为素材去写的小说。」盛浩伟提到,有些时候大众会将《人间失格》归类於「私小说」的类别,但私小说在日本文学上有一些明确的定义。
私小说的产生是基於有些作家的私生活可能为了探索艺术心灵,私下做了一些无法被社会道德所接受的行为,但是他们透过这些人性的灰色地带,探索人性的不同样貌和可能性,将这些私生活写成的小说,便是私小说。虽然私小说的人物会经过化名,但读者皆大略知道这些角色的原型是谁,因此藉由这些文本去谈论八卦,成为时代下的流行产物。
不过盛浩伟解释,太宰治虽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书写题材,不过在撰写的内容中,时常避重就轻,或是以较为怜爱的方式在书中呈现自己:「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作家,不只是他的作品,里面的写作技巧和思考很聪明,他其实是聪明程度道知道如何制造自己的一个形象。」
实际上从後事遗留下来太宰治的实际生平、言行、行为,就会发现其实在很多层面上他是一个性格无赖的人,和作品中所呈现的厌世面向有所不同,为太宰治这个人的真实面貌打上一个矛盾与问号。
▌日本文豪小知识
时代氛围下诞生的太宰治
图片来源:Canva
太宰治性格的养成,很大程度与他身处的时代有关联,虽然他极少在作品中提及实际的时代背景,然而藉由日本史、生平不难看出他在人生所历经的脉络。
除了对於共产主义理想在内心的矛盾张力外,短短的人生中面临战争,也导致他无法自由创作,将内心真正的想法书写下来,使他一直深陷於不自由的状态中:「这是太宰治那个动荡年代所造成的,因为他都刚好生长在这种变动非常大的历史时代,然後经历很多大事件。」不过盛浩伟提到,这个时代诞生出太宰治是基於时代氛围的影响,若将时间线拉到现代,就不太可能再诞生一位我们这个时代的太宰治:「我们在当代更懂得去平衡反省、反思,做事不会这麽中二、决绝。」
人生经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面对重大变动,内心动摇的太宰治,对於该如何与该时代、社会相处产生困惑,因而有那些书写下来有些黑暗、有些中二的想法,不过当现代人再次经历同样动荡的年代,做出的选择便会有所差异。
跳脱黑暗人性的太宰治作品推荐
图片来源:Canva
「太宰治特殊的风格就是他会很有那种时不是给你戳一下、戳一下,讽刺一下,然後幽默的嘲讽一下,其实我觉得可能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若对於方认识太宰治的读者,《人间失格》是一本能够标志他的个性与形象的必读作品,不过书中太多不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情节,不是每位读者都能接受。
因此,盛浩伟推荐另一本太宰治为数不多的长篇作品——《斜阳》给读者阅读,其故事背景发生於二战後的日本,由於日本战败,因此在当时有许多贵族的生活处於尴尬的落魄情境,情节描绘身处落寞贵族中的女儿和子在困境中挣扎,领悟人生方向的小说。
相较於《人间失格》的全然黑暗,《斜阳》虽然较为光明,但仍有其黑暗的部分,但盛浩伟认为,《斜阳》展现太宰治细腻的写作风格:「你可以在《斜阳》读到更多女性心理的纤细描写,太宰治非常擅长写这种思虑比较多的心理。我觉得可能太宰治自己的个性也偏向这样有些阴柔的气质吧。」
盛浩伟推荐的另一本小说是《御伽草纸》。御伽草纸(おとぎぞうし)在日文的意思是指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例如像是〈剪舌麻雀〉或是〈浦岛太郎〉等等,日本文学有个类型便是将这些古代的故事再重新书写一次,不过会加入一些较为现代的设定,或是一些心理现实的层面书写,让整体故事更符合当代人性。
太宰治是另位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的大粉丝,而他正是翻案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於是太宰治效仿偶像,同样写了一些翻案小说,《御伽草纸》便是太宰治将民间故事重新翻写,并集结成册:「民间故事用够现代人的方式呈现现代背景与心理,去重新描写出来,这里面,我觉得相对比较幽默跟滑稽一点。」太宰治也在《御伽草纸》中展现其独树一格的幽默感。
盛浩伟推荐收入其中的小说——〈跑吧!梅洛斯〉,这是一反过往对於太宰治的印象的光明面作品。故事讲述准备被暴君处死的梅洛斯,由於想参与妹妹的婚礼,所以和国王请求三天的时间参加完妹妹的婚礼,故事以此为开端,描绘梅洛斯克服万难、翻山越岭参与妹妹婚礼赴死的故事:「其实〈跑吧!梅洛斯〉是非常激励人跟光明就是读完会有这种感受,所以如果你很想要看不一样面貌的太宰治,我会推荐去找找有一本选集有〈跑吧!梅洛斯〉。」
太宰治小说的动人魅力
图片来源:Canva
「如果你曾经有没有办法抒发的中二灵魂,或是你曾经青春期有点压抑,没有办法感受这种很极致的情绪张力的话,我就会推荐你来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盛浩伟认为,若还未接触过太宰治作品的年轻读者,可将《人间失格》列入书单之中;或是青春期过於压抑的读者,也能透过藉此释放出过去累积已久的「青春麻疹」。
然而若是稍微成熟、有历练的读者,盛浩伟则是较推荐《斜阳》、《御伽草纸》、或是太宰治翻案文学的作品,因为无论是太宰治何种作品,皆展现出其对於人性敏锐且细腻的观察,从书写手法上来看也相当精采。
从极端且黑暗的角度相对容易从中看见人性的阴暗面向,然而从较为正向的作品也能够读到另一层次对於人性的捕捉与描绘,盛浩伟分享:「我觉得那个都是以现在的我来说,自己读起来会觉得是很值得回味的。」相较於《人间失格》暗黑且扭曲的人性展现,太宰治其他作品中,可以从不同面向窥探,当黑暗来临前,他於人间奋力挣扎、怀有一丝丝纯冀望的样貌。
▌阅读太宰治经典代表作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人生最後一部作品,同时也是半自传性质的经典之作。
当中透过主角大庭叶藏人生三个阶段,从不断逃避现实、沉沦的过程中,看见人性的本质。
二战後,贵族在一夕之间面临窘迫的情况,身为贵族的和子,被迫成为村妇。
家中母亲身体的衰弱、弟弟染上毒瘾,当家族进入无尽的黑暗,日子逐渐失序,直到和子看见弟弟尘封已久的日记……
▌更多小说家创作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