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麟:「在普魯斯特的作品裡,我們愈洞徹時間意謂著什麼,就愈洞徹創作意謂著什麼……」──《提案》6月號:讓《追憶》變好讀的10個物件
撰文 楊凱麟關於 楊凱麟
北藝大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與文學評論。著有《分裂分析德勒茲》、《分裂分析福柯》、《書寫與影像》、《祖父的六抽小櫃》、《虛構集》、《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等作品。
《追憶似水年華》的篇幅巨大繁縟,人物悲欣跌宕,主角馬塞爾繾綣於社交與愛情的糾葛中,既敏感於周遭人情世故的更迭,又三心二意於自己的創作志業,全書膠著於馬塞爾一再擱延推遲的書寫行動。然而,生命的變故連番來襲,小說已綿延二千餘頁,馬塞爾仍然躇躊喪志,在真正啟動創作前沉吟再三,舉棋不定。
在文學史上占有的份量
超過2500位人物在小說裡登場,時間跨幅長達四十年(1879 — 1919)。主角馬塞爾的敘述不斷歧出、倒溯與復返,主要的情節在七場盛大沙龍宴會中交織進行。《追憶似水年華》在文學史的重量級份量並不來自主角對於前半生的懺情或懺悔(即使文采斐然),而是在文學書寫的強悍基底中,對於文學、藝術、時間、回憶、愛情與死亡等問題的深刻思索,不僅使得布朗肖、貝克特、羅蘭巴特、莒哈斯、紀奈特(Gérard Genette)、薩侯特(Nathalie Sarraute)、布托(Michel Butor)等文學作者反覆提及與致敬,班雅明、梅洛龐蒂、阿多諾、拉岡、傅柯、德希達、德勒茲、李歐塔、列維納斯、洪席耶、巴迪歐、拉圖爾(Bruno Latour)等無數的重要哲學家更是一再援引與申論,《追憶似水年華》不僅是文學的經典,更是理解當代思想所不可或缺的文學部位。
這是一部躇躊於創作的文學經典,普魯斯特以飽含詩意的巨量文字述說著遲遲無法寫作的故事,敏感細膩的男主角在層巒疊嶂的風格化語言裡不斷悲歎自己的精神麻木,才華欠奉。讓人意亂情迷的愛情逐漸成為生命的最大悖論,我必須以我的一生獻給我的愛人,才能領悟我其實根本不愛他。愛情只是這種悖論在不同人事時空的重演,在不可能性中熱烈翻騰的卑微可能。這便是普魯斯特為每一位讀者準備的閱讀位置,當代文學的玄妙入口,與入口的永恆闕如,或許,亦是其不可迴避的瘋狂與叛變。
當書寫的人成為做時間的人
表面上,《追憶似水年華》述說著上層社會的沙龍與愛情故事,男主角對於藝術作品充滿強烈感受,他對文學、戲劇、音樂與繪畫的反思成為以小說形式提出的創作論述。普魯斯特事實上書寫了一本思考書寫的小說,以創作行動建構創作的觀念,既是書寫的觀念亦是其基進的共時實踐。書寫於是誕生在一種稀罕的條件之中:沒有觀念便不成書寫,不書寫卻也不可能舖展觀念。在書寫與觀念的雙重要求下,文學僅持存在嶄新觀念的構成門檻上,要求著後設的閱讀。
在小說裡,主角躊躇於書寫志業,一直未能投入創作,在放棄寫作多年之後,無意間形構了時間的原創觀念,在小說最後終於觸及做作品的契機,關於書寫,再無疑慮。要做作品,必須先有創造差異的時間,而差異的時間則差異化時間中的一切,這是小說所操作的時間增維,成為書寫的人意謂成為做時間的人。
曾經存在於時間中的生命,由鮮活的顏色、氣味與愛恨所層層擴散而出的各種現實以及因專注其中而生的痛苦與歡愉並不真的消失,它們被遺忘在時間秩序之外的「密封瓶子」裡。回憶中的過去並不是這些封印的現實,因為在回憶中,過去其實已經永遠死去。現在正走向不存在,過去已永遠死去,未來則只是空洞的想像,然而由某個感覺碎片誘發的強度卻讓現在與過去產生在時間之外的時間重疊,引發小說主角的強烈歡愉, 成為「享有我生命的整整一個瞬間」。精神重新被強度化,由這個爆炸性的觸點開始往外擴散,真實的生命重新被灌注進來,小說由這個瞬間逆推出整個鮮活現實。
在不同時間軸線裡存在的生活
《追憶似水年華》使得每一時刻都分歧出兩道時間軸線,同時產生的現在與過去如同時間的雙芯構成,事物以倍增的方式存在。其中之一,是正在變化的現在,愛情、旅行、死亡、社交、閱讀……各種事件連番更迭,人與事不斷被新的事件衝擊且因衝擊而改變,由此產生了複雜多樣的愛恨悲喜;另一則是自我保存的過去,已發生的人事並不隨著現在逝去,而是如同被密封瓶子所封包,生機永遠持存。每一事物都在發生的當下就同時是現在與過去,同時正在發生也已經逝去,既已經改變也正在保存。事物以兩種時間面向既被展現也被存封,前者涉及的是注意力與意識所知覺之物,後者則以純粹的物性被保留於時間之外的密封瓶子。如果作品不是經驗時間的再現,正在於使得時間雙芯結構中的非現在部分成為可見。
在時間中真正被淡忘與失去的,是停留在現在的事物,因為現在雖然建構了時間,但也不斷改變與逝去,每一刻的現在都如奧古斯丁所言,不斷「走向不存在」,成為在時間中持續失去的時間。只有當我們不再記得,在回憶潰散與失敗所引發的「現在的危機」中,我們才有可能由現在的時間秩序脫節,背叛時間,與真正的過去建立一種虛擬的關係。而這個過去,純粹過去,並不是由我與我的智性所決定,不是由現在回憶過去的直通通道,而是無人稱與不自主的時間,它「避開了我們自己的凝視」,不再是我們的回憶,而是屬於遺忘,是我們所參與卻不屬於我們的時間部位,是已成為他者但卻持存著生命虛擬潛能的時間。
逾越、解放、甦醒、活化與重新創造,相對於萎靡、枯竭、功利、狹獈人性與死亡,這是由「一點點在純粹狀態下的時間」所產生的對比,作品意謂著這個時間,也切分了前後兩種生命。在普魯斯特的作品裡,我們愈洞徹時間意謂著什麼,就愈洞徹創作意謂著什麼,也就愈洞徹事物的本質意謂著什麼。活化與重新創造並不是以知性去理解或解釋的結果,而且知性只會使生命在歷時時間的因果連結中萎靡與枯竭。
楊凱麟教授的書單──
親愛的馬塞爾今晚離開我們了
作者|亨利.哈齊默
出版|大塊文化
作者以小說形式刻畫普魯斯特,不只描述他的生活還有和忠僕的情感。
書的一開始,普魯斯特處於人生的最後,創作與死亡都佔據著他。
歡樂時光
作者|普魯斯特
出版|印刻文學
普魯斯特少年時期的首作,收錄早期創作的短篇小說、隨筆與詩篇,
主題圍繞悔恨、愛與死亡等貫串日後《追憶似水年華》的核心概念。
▌ 延伸閱讀
☞回憶,是唯一的真實——跟著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提案》6月號:讓《追憶》變好讀的10個物件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每個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並於全台書店展示議題的「延伸主題書展」,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除紙本刊物,另有線上版與《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隨時更新封面故事背後的最新動態!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