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魷魚遊戲》的小人物悲歌;五部Netflix另類生存遊戲,原來這些情節都在真實上演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許多人在觀賞完《魷魚遊戲》(Squid Game)後紛紛聯想到日本經典電影《大逃殺》的場景,險惡的人性隨著每聲槍響變本加厲,不是你死,就是我們同歸於盡。曾經的髮小反目為敵,本應合作的夥伴互相猜忌,當遊戲規則逐漸剝去人們名為文明的外衣,剩下全是面目全非的自己緊踩痛苦前進。
▲《魷魚遊戲》劇照|Netflix
回頭看電影《寄生上流》和《82年生的金智英》崛起,無論是對弱勢族群的逼真描繪,或小人物的心境轉折,韓國社會問題早已逐漸自光環層層剝離,然而文化根深柢固,怕不是區區兩小時故事就能點醒幾千萬的夢中人。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IMDb
《魷魚遊戲》開始便指明,一切選擇都出於參賽者自願,說是場博弈也不為過,因為會齊聚在此的人通常都是走投無路,想靠著僅存的性命孤注一擲,後果當然就是等到自己身陷萬劫不復,才發現自己渾身血淋淋。負責執導和編劇的導演黃東赫表示:「這是個關於失敗者的故事。」沒有輸贏,沒有負責拯救世界的英雄,甚至連參賽者們死前的人生都不足以編列為一串跑馬燈,那些令人難以啟齒的過往,早就在決定撥通電話那一瞬間被拋棄在後;如影集《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所道:「你獲得不是因為你應得,而是因為你去爭取。」(You don't get what you deserve, you get what you take.)看似別無選擇而作出的選擇,往往才是決定生活走向的最大關鍵。
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正在為這樣的慾望汲汲營營著?
▲《魷魚遊戲》劇照|Netflix
▌地位差距也隔不開如此靠近的人心:《我的大叔》《不瘋不狂不愛你》
「我能活著是因為我拚死拚活都要生存下來。」
揭露韓國底層文化的《寄生上流》用迂迴情節讓人看見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價值觀差異,《魷魚遊戲》則僅僅以簡單的兒戲就讓體制分崩離析;道理越是簡單,我們越要繞遠路才能明白。如果生存遊戲對你來說太過殘忍刺激,或許你也能從節奏低緩的《我的大叔》悟出一些道理。
▲《我的大叔》劇照|Netflix
人很常對自己說眼淚能排毒,然而對劇中主角而言,生活就像是無止盡的迴圈,被消磨到一定程度後,比起憤慨,更多的其實是麻痺和習慣。高額的負債、變味的關係,因為難以用自身力量抽開現狀,長期處於消沉絕望的陰影,一邊假裝世界與自己無關,一邊拖著重擔苟延殘喘,當恐懼日復一日地侵蝕自己,該何以面對這般喘不過氣的對待?
「人生從某種程度來看,也是內力和外力的抗衡,不管出了什麼事,有內力就能堅持下去。」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份理解,好讓自己撐過最無力的黑暗;不求認同,也不為成為理想的標竿,僅僅是在這樣的世界生存下來,就已經費盡你的全力,且生活終究不會施予我們憐憫,努力為的只是讓我們有更多選擇,有更強的抵抗力。
▲《我的大叔》劇照|Netflix
▲《我的大叔》劇照|Netflix
《不瘋不狂不愛你》有異曲同工之妙,整部劇從心理諮商出發,在輕鬆詼諧的氛圍下穿插角色的脆弱和創傷、整體社會帶給人的壓力,當角色透過對話探討自卑的同時,其實也反映出韓國現實中的民情:高競爭、高標準,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住著狂躁的靈魂,假使永遠活在這些標籤裡,很容易就失去追求個人價值並接受真實自己的迫切性。
▲ 《不瘋不狂不愛你》劇照|Netflix
▲ 《不瘋不狂不愛你》劇照|Netflix
雖然有心理疾病,但沒關係。走過路過哪個人不是傷痕累累的呢?因著勇氣和自己能力對抗宇宙的人們,已經非常地了不起。
▲ 《不瘋不狂不愛你》劇照|Netflix
▌凡事非得經歷過才分得出好壞:《輔佐官》《狂賭之淵》
記得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曾言:「人為希望而堅強,為自由而生存。」
奮鬥的過程不能一味像《魷魚遊戲》裡成奇勳以善良之名包裹著懦弱,享受別人犧牲的結果前進。在生存遊戲中,自由一直是最崇高的戰利品,而這份信仰總要徹底從高處摔落才會覺醒。
▲ 《輔佐官–改變世界的人們》劇照|Netflix
同為李政宰所主演的影集《輔佐官》在《魷魚遊戲》一炮而紅後跟著熱度發酵;李政宰的角色變化在兩部劇中剛好相反:《輔佐官》裡的張泰俊是個耿直的角色,但為了取得權力改變世界,不惜與政敵同流;《魷魚遊戲》的成奇勳則是個受到衝擊而生活逐漸下墜的人,卻在遊戲過程中,慢慢找回內心的良善。
《輔佐官》劇情有深度卻不費解,讓人想起《紙牌屋》(House of Cards)裡長於權謀的Frank,手腕狡猾且城府深,以各種想不到的談判勾勒出處世之複雜;想要從容對付,過程不但鬥勇還要鬥智,如果沒有抱著必勝或必死的覺悟交戰,莫等到爾虞我詐,自己就先被糾結滅頂。有趣的是,生存遊戲的本質從來不在取得什麼,而是願意為付出多少來換取上位;權力雖能掌握得多,卻也有本事翻臉不認人,這種搖搖欲墜的惶恐永遠比不上放過自己後,心靈安定的自由。
▲ 《輔佐官–改變世界的人們》劇照|Netflix
節目播出後,還有不少人將《魷魚遊戲》對比漫畫《賭博默示錄》和《狂賭之淵》,前者以底層困境和貪婪之姿帶出勝負慾,後者則誘導人內在的瘋狂,刻畫人在勝負先後的落差。兩者皆如現實社會的縮影,整體設定寫實也很貼近生活,諷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的賭徒心態,迷戀於刺激快感之餘,感受活著的真實感,然而可惜,「有錯的人是上當的那方。」
▲ 漫畫改編日劇《狂賭之淵》劇照|Netflix
▲ 漫畫改編日劇《狂賭之淵》劇照|Netflix
▌沒有人的存在是多餘:《Beastars》
總是用「人」來形容殘酷的現實或許了無新意,動畫《Beastars》透過觀察動物互動,拆解出人之於本能和超我的意義,藉用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先天上的差異,觀眾很快能從中理解世界的運作規則;表面上是烏托邦,裡頭卻反覆確認慾望與禁忌間的依存關係,每個人、每件事都是容身在這種灰色地帶,影集探討的便是動物們如何直面這樣的自己,進而獲得認可、找到立足之地。
▲ 《Beastars》劇照|Netflix
至於後烏托邦題材中必看的《國定殺戮日》(The Purge)和《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則更加強調「功能性」是生存遊戲中很必要的存在:可以表現善良,透過察言觀色來幫助自己辨識人與人「信任」裡的真誠與假象,但絕不卑微屈就惡意,即使是身為看來最不起眼的零件,也要成為整個系統中最具顛覆性的那一顆螺絲釘。
▲ 《Beastars》劇照|Netflix
《魷魚遊戲》在全世界的意料外成為繼《紙房子》(Money Heist)後Netflix年度最受討論的影劇,跨越文化間的隔閡,將生存遊戲推向新的高度。如結局所見,重要的不是人性在絕望中有多醜陋,而是即便醜陋,也願意去相信光明存在的價值,直視自己的慾望也好、為善良背水一戰也罷,這些表面上看來不堪的舉動,其實比什麼都還要有人性,畢竟追根究柢,我們都渴望溫暖的救贖,所謂體驗人生,正是這些過程,讓人願意赴湯蹈火,只為一次真心的觸動。
▲《魷魚遊戲》劇照|Netflix
▌延伸閱讀
韓國犯罪側寫師眼中的人性故事 ☞ 《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說不出口的沉悶與孤單,就這樣不自覺地嚥下 ☞ 《垂涎三尺》
揭開65個韓國特有的潛規則, 韓國社會文化觀察報告 ☞ 《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
▌更多韓國影劇小說推薦
☞ 為錢哭,為錢笑,也為錢要死要活:那些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沒關係,是愛情啊》必看!不爛尾的韓劇推薦,每部都捨不得完結
☞ 無法被定義的人性面貌:電影裡的情感真相
☞ 別任意設定我的人生!理解青春成長的苦澀,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推薦閱讀韓國小說《劉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