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流速,成就「韌性」自我。專訪 馬欣 X 李毓琪|2022南西會員之夜
撰文 迷誠品內容中心剛過清明、太陽下山還有點涼的周末夜晚,我們和作家馬欣、藝術家李毓琪一起迎來2022的誠品南西會員之夜,在「任性女子俱樂部」講座裡漫談著女孩獨有的率性,也透過閱讀捕捉人性的紋理,從哲學到BL(Boy's Love),無邊際展開彼此的共同感官,頗具省思的對話一來一往,彷彿一本美食指南,伴讀者品嚐日子裡的醍醐味。
選你想聽的,其他一律技術性失聰!
▲2022南西會員之夜_李毓琪
在這個人生旅途,堅定自己的目標總是很難,有時我們會覺得與周遭格格不入,或因被體制束縛著。心中那些魔鬼與天使的聲音,本該只是本我與超我的抗衡,長大以後,當天線開始逐漸關閉,凡事考量都變得世俗,儘管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自我」,卻從來無法感到自在。
李毓琪表示,認為現在重新打開天線的方式就是「累積」或「取捨」,比起那些過多而無謂的考量,不要後悔才是更重要的,無論再困難都要做做看再說。
馬欣則透露,常覺得自己是異世界的人,沒有融入狀況過,但透過說服自己的方式,宛如來到地球臥底,到處考察、蒐集資訊,以玩遊戲的方式忠於自我也不錯。
換句話說,任性只是對自己堅持
▲2022南西會員之夜_馬欣
討論到自己對於「任性」的定義,馬欣直言:「我沒想過自己是不是任性,唯一追求的生活是自己在自轉、然後地球在公轉。」就像這宇宙的形成,是種經年累月後,毫不刻意的一種現象,即使周圍有許許多多的衛星,也從來不影響我們運行;馬欣憶起童年,那個常被說不合群的孩子,在一次自由發揮的作文過程找回平衡,當她洋洋灑灑寫下「石頭的一生」,也赫然發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多快樂:「我其實是在追求我的生存之道,而不是任性。」
身為群居動物的人類,這也許是種本能,因為內心的存在感危機,凡事都害怕落單:「我常常無來由地緊張和焦慮,朋友在追什麼劇我也要追,常常想這樣也太累了吧,事實上大家在各方面都正受到這種迫害。」李毓琪分享,太多網路訊息讓我們的大腦受到制約、渴望成為某一種群體,但沒有這些你也可以過很好,過於在意別人說的話,反倒令我們自己的人生失焦。
「人焦慮時,很容易被時間追殺。」這兩年因為疫情,不能出門的時光讓我們「不得不」回頭關注那些很小的日常,比如定心寫一篇文章、熬一鍋咖哩,慢慢訓練自己去做一些不具效益的事,卻意外凸顯了時差的美好。馬欣說:「這世界本來就是很荒謬的,就像很多人以為任性就是一種叛逆,要與全世界為敵,但你生氣其實沒有意義,世界並不會因此而改變。」李毓琪也說:「你應該是要學著關掉一些東西,因為很多事你無法控制他們怎麼運作。」
世界不是屈臣氏,毋須將自己市值化
▲2022南西會員之夜_馬欣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每個人都有亂流期,馬欣和李毓琪則以緩慢的文字和黑白相片循序漸進;對談過程提到人要如何跳脫世界的噪音?如何泯除自我厭惡?甚至身為一名女性,如何在定位的同時放下社會上許許多多的放大鏡?
「我覺得要先把『性別』抽掉。」李毓琪說:「覺得不對勁時,是思考身為一個人哪裡做得不好,而不是身為一個『女人』哪裡做得不好。」,因為觀念會塑造你往後的思路,以及你長成的樣子。
回想過去在世俗的價值觀下,我們都不曾歷經一段「成為怎樣的人才會被喜歡、跟上怎樣的潮流才能被接受」的拉扯,把自己的價值操控在他人手上。面對如此提問,馬欣回應:「我又不是開架式商品,當然可以本性的反抗!」她說:「過去教育總要我們先認知自己的性別,再去找自己,追求一致化再不同,但我的想像則是我先當好一個人,大家喜歡我又怎樣,很累之外,你終歸要去思考自己想要成為怎樣、了解你的TA是誰,想清楚以後再去調整會比較有清楚的輪廓,而不是一味跟著大家共鳴。」
▌編輯總結
把自己從亂流中拉起,確實會有很多掙扎,就像減肥,迎合世界或許讓你擁有安全感,但這種不安全感卻也給了他人打你分數的機會,既然都會難為,找到自己的平衡就好。
✦
▌講座來賓
李毓琪
新銳攝影藝術家,生於台北台灣,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
作品主要關注人的精神層面與感知狀態,以拍攝作為主客體間的交流手段,並透過田調、訪談以及不同的媒介去探索社會與個體作用下所生成的氣質與外貌,嘗試理解人內在不同的精神面貌與組成。
馬欣
曾擔任金曲獎、金音獎評審,有多年娛樂編採經驗,擅長觀察電影、音樂與人文現象,近年從事專欄筆耕。
著有《反派的力量,有你避不開的自己》、《當代寂寞考》、《階級病院》和《邊緣人手記》等書。
▌關注更多迷人物專訪
☞專訪攝影師.影像導演奧山由之:最接近自我本質的瞬間,就是摁下快門、心弦觸動的那一刻
☞人生一路到最後,都是在追尋童年的自己:專訪李沐《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
☞把自己全然的交給生命,讓生命去帶領你。專訪演員簡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