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了積極樂觀?其實厭世、躺平也沒關係。讀韓國心理書《比起喜歡自己, 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
撰文 邊池盈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由非常多面組合而成,但大部分人對自己只是一知半解,一旦發現一個小缺陷,便會無限放大;
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偶爾試著承受不自在的情感重量,學習與之共存,甚至放著不管,你就會逐漸明白,只要任由它來去就行了。
{本內容節錄自☞《比起喜歡自己, 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由采實文化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首圖來源:xframe}
身處鼓吹「愛自己」的時代,
總會出現覺得自己很糟的時刻,
圖片來源:xframe
對於長期感到孤單的人來說,某些東西猶如溼氣般存在著。他們認為,自己身上有著無法被陽光照射到的陰暗角落,但是,在他們人生中累積的溼氣不過是習慣而已,並非本質。
我們總說,愛自己要比愛他人更困難,但我們高喊著愛並奔向他人的行為,是因為相信外頭有能晾乾溼氣的太陽,我們期待他人能成為自己的太陽,接著又在失望、爭吵、受傷之後逐漸疏遠。但其實,我的溼氣必須靠我的光芒來晾乾,而我的光芒,早就已經在我的家中。遺忘自身光芒的人,會在外頭尋找溫度,只要明確知道這點,就再也不會在外頭徘徊遊蕩。
我們會明白,認為自己不夠好、有問題、有創傷,或有所欠缺,都只是一種錯覺,驚人的轉變會出現。
圖片來源:xframe
雖然我從事諮商工作,卻從不認為人可以治癒人。任何人都沒有治癒他人的權力或能力,能夠拯救自己的,就只有自己內在的「光芒」。令人吃驚的是,每個人的那道光芒早已經盈滿充足。我們會對自己感到不滿的原因,在於暫時遺忘了自身的光芒。
諮商師是親身體驗每個人身上光芒的人,也是共同參與這趟旅程的夥伴。無論是書籍或專家的建言也都是如此。
如果不希望外部的建言變成無謂的空談,就必須懂得和自己體內飄浮不定的想法有所連結,加以整理。鞏固自身的心靈支柱,只能靠「自己」。
徹底理解自己的恐懼
恐懼,會成為遇見自己最好的起點。只要能夠充分理解自己的恐懼,也就能理解其他情緒和欲望。
即使我們說,所有情緒和欲望都是從名為恐懼的核心開始,進而擴散到四面八方也不為過。只要能洞悉這點,對他人的理解也會如行雲流水般自然產生。我們能揣度所有人普遍擁有的痛苦,同時對自己與他人產生憐憫。
圖片來源:xframe
從事諮商工作久了,會遇見許多敏感的人。既然生性纖細敏感,應該很能掌握自身的情緒,也因此更加了解他人才對,可奇怪的是,他們卻沒辦法對他人產生共鳴,反而不懂得察言觀色,時而做出沒頭沒腦的舉動,或者不恰當的反應,讓人驚慌失色。相較於不敏感的人,為什麼敏感的人有時看起來更難對他人產生共鳴呢?
個案A認為大家都不怎麼喜歡他,所以認識新朋友時總會感到緊張,但在職場上畢竟難以避開他人,因此他花了許多心思想與認識的人和睦相處。為了避免做出令人討厭的行為,防止和他人起衝突,他總是觀察對方的眼色,努力討好對方。
做出這些努力時,自然會消耗許多能量,時間久了,疲勞也逐漸累積,即便是面對雞毛蒜皮的小事,A也會怨天尤人。他的被害意識開始萌芽,認為自己忍耐多時,凡事配合他人,可是大家卻那麼自私自利,只圖自己的方便,所以面對瑣碎小事時,他有時會突然勃然大怒,或不自覺地做出冷酷無情的言行舉止,招來人們的誤會。
因此,雖然A付出許多努力想和他人和睦相處,大家卻認為A很「敏感龜毛」或「不懂得察言觀色」。
所謂「愛自己」,
到底愛的是怎樣的自己?
圖片來源:xframe
生而為人,就無法掙脫模仿的枷鎖,但我們擁有在各種模仿中「選擇」的相對性自由。在你面前的多個模範之中,要把誰當成模仿的對象,在某種程度上是操之在你。當然,如果你不想做出選擇,就必須洞悉模仿的心理機制,從遠處觀看自身欲望的結構,就能產生某種程度的自由與從容。
圖片來源:xframe
不理解模仿心理機制的人,會盲目地跳入競爭之中,認為自己要做得比任何人多、比任何人好,深信自己至少要獲得多少,才能取得相對應的結果。那樣東西原本就不屬於自己,卻認為沒有它不行,於是虎視眈眈地向前撲去。同時又認為自己之所以總是無法滿足、有所匱乏,在於尚未達到心目中的水準,誤以為欲望有某種明確的目標或對象,所以汲汲營營地追求。
欲望從一開始就沒有對象,也沒有實際形體,因此也無法達到。欲望本來就沒有主體或對象,只有渴望欲望的習性罷了。就像是被置於莫比烏斯帶之中,無論再怎麼奔跑,最終都無法擺脫其軌道。猶如過溪時從滑溜的石頭跳到另一顆石頭上,欲望也從此處轉移到彼處。
就這層意義來看,絕望是使欲望的心理機制運轉的必須條件。你之所以感到挫折與絕望,並不是因為欲望沒有達成。絕望是欲望的助力,即使說創造絕望是為了產生永無止境的欲望也不為過。假設一個欲望已經被滿足,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跨至其他欲望,所以滿足感才會稍縱即逝或模糊不清,甚至難以察覺。
「欲望擁有的,就只有渴望欲望的習性。」
・
・
・
・
▌編輯閱讀筆紀
負面情緒如忌妒、害怕、自卑,隨著我們步入社會後,漸漸以不同的面貌生根發芽,有些人會試著將它拔起,又發現它並不能永遠根除。
其實所謂的人生,本就不是永遠是光芒燦爛,也不會絕對的漆黑無助;有些黑暗不需要去克服,只需了解就足夠了,試著與其共存你就會逐漸明白,痛苦與黑暗就如同季節一般會有所遞嬗。
▌找回屬於內心的曙光
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邊池盈,在和無數個案的諮商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常常對自己感到陌生,明明想辦法喜歡自己,但為什麼討厭自己的日子總是那麼多,對自己不滿的感覺是從何而來?
從這些迷茫的心靈,邊池盈逐漸領悟:「任何人都沒有治癒他人的權力或能力,能夠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內在的光芒。」
本書透過拆解個案和生活中最常遭遇的情緒、關係、欲望等問題的涵義,逐步帶領讀者探索、邂逅內在多元面貌,將其加以整合;從共鳴度極高的文字中,讓人不僅看見討厭的局部,更開始懂得看見自己的「整體」。
☞《比起喜歡自己, 我有更多討厭自己的日子》
▌關於作者
邊池盈
韓國知名諮商心理師。龍文諮商心理研究所諮商心理學碩士、CHA醫科大學臨床諮商心理學博士,專業領域包含家庭諮商、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夫妻關係品質,以及調節定向理論(Regulatory focus theory)、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著有《閱讀內心的時間》、《閱讀情緒的時間》、《給總是為自己設下路障的你》等暢銷書。
簡郁璇
專職譯者,願為信念與理念的文字推手,促其萌芽,為世界帶來些許改變。譯有☞《一公分跳水》、☞《成為你的森林》、☞《兩個女人住一起》,等數十冊。
✦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采實文化】精采內容
☞看到這兒的你,滑了多久?《選擇障礙世代》教你逃開看似自由卻不幸福的文明病 #誠品選書
☞感情問題真的好難解!3本以愛之名的繪本推薦,給你一個鼓起勇氣的理由
☞【愛情電影推薦】先懂得愛自己,才有辦法去愛人|演員林柏宏的私房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