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紀實】信義週末夜讀|拆解東野圭吾筆下的天才── 談《偵探伽利略》系列作
撰文 書評書目TAIWAN REVIEW of Books誠品週末夜讀繼七、八月應景的「探訪鬼怪文化裡的奇幻台灣」之後,九月起以「秋季推理夜」為題,首場邀來推理迷並兼有導演、作家、文案人等多重創作身分的盧建彰,分享他所閱讀的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他做一個從理科推理出發的作者,現在已經走到人生推理的階段了。」盧建彰開門見山的為自己所「讀」的東野圭吾下了這樣的註解,東野圭吾過往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著作產量非常大,不過就當代的推裡小說作者之中,這樣的產量仍然不及松本清張,關於松本清張有一個說法,說編輯守在松本清張的家裡等著他的稿子,就跪在他旁邊,等他一寫好就馬上要拿去趕出刊連載。
而東野圭吾作為當代知名的推理小說家,在2006年之前面臨很大的挑戰,他的書賣得很好,許多作品被改編成暢銷影視,但始終沒有被大獎所肯定,直到《嫌疑犯X的獻身》出版,同時得到直木賞以及本格推理小說大獎,盧建彰用「一統江湖」來形容東野圭吾這非常難得、不容易的成就。(導演也透露2022年直木賞以及本格推理小說大獎是米澤穗信的作品,中文版敬請期待。)

文學、文案、廣告多棲的盧建彰導演/攝影 沈昇勳
從推理小說汲取創意靈感
盧建彰說這場講座他希望以讀者比較沒有碰觸過的角度,來談東野圭吾和他的作品及小說裡的人物。他在擔任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的時期,會請求他的文案、創意夥伴們要閱讀推理小說,理由是推理小說跟廣告在尋求「surprise」這件事情的思考過程高度相似。
他以換句話說的方式說明,「我覺得人生就是在繞路,我們真正要的是看了多少風景,而不是比看誰比較早到。」、「我們很多時候是努力的想要繞路,好讓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同樣的,所有推理小說或者說跟思考有關的作品,如果一開始就告訴你答案,他用很強烈的字眼形容:「我覺得這樣是過份了,甚至是極度侮辱人的!」
他引用「廣告教父」奧美廣告創辦人大衛奧格威的鐵律「顧客不是白痴,她是你的妻子。」進一步說明,意思是無論廣告或是作品,不應該污辱消費者的智力,而是要努力去追求那個讓人們享受思考的過程,這與所有的推理小說是非常相像的,就是我們都一起猜測、一起在好奇這個事件是怎麼來的,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裡面,用白羅的說法,「真正的工作,總在這裏頭進行(指腦袋)。」讓腦細胞去運動。「最後,我們跟作者同時抵達終點,也許他早一步也許我們慢個兩步;也許我們恍然大悟、也許我們;啊!早就知道了。我覺得那就是一種樂趣,那就是一種享受,不就跟我們的人生很相像嗎?」
作為推理迷,解謎當然是一個充滿樂趣的事情,理工背景的東野圭吾創造了理科主角「伽利略先生」,除了他的工作之外,東野圭吾也帶著我們看到主角的人生變化。湯川學從帝都大學物理系,一路成為教授,出國當訪問學者,最近回國了,在新書《透明的螺旋》裡,他回到日本了,經歷這些年,讀者也陪著他一起經歷成長,當我們隨著謎底揭開時,會覺得出乎意料,同時又言之成理,符合我們對於人性的理解,那才是我們心中的高層作品。
他指出,推理小說的作者其實是充滿反抗意識的,一件案件上的卷宗號碼,都是人生甚至是人命,牽扯的至少是兩個家庭──被害者與加害者。去年盧建彰完成的小說《替補的王牌》,談的就是台灣的真實發生的社會案件,在一個性別還沒有完全被世界所理解的時代,有很多家庭都有著受苦的靈魂,當受苦的靈魂反抗的時候,常常創造了自己以及另外一個人的悲劇,這樣的事情不斷在發生著,當他去知道這樣一個案件的時候,就很想要把它給寫出來。因為當它只是報紙上的或者是網路新聞上的幾行字時,我們就看過去了,無法真正知道這些人面對的痛苦還有掙扎,甚至因為這樣,讓我們反而忽略了很多重大的議題。
東野圭吾作品裡的社會意識
「我認為東野圭吾是一個非常非常有社會意識的一個作者。」他寫了好幾本作品都跟反核有關,例如《天空之蜂》,電影由江口洋介主演,作為書迷總是會覺得電影還好,盧建彰坦承他做為一個影像創作者,要在120分鐘到150分鐘內把一本書擠進去實在太難。
他很推薦《天空之蜂》,甚至認為台灣的每個人有機會都應該找來讀,因為日本跟台灣的差距並不遠,書裡故事場景設定在日本一座新型的核能發電廠遭遇恐怖份子威脅,嫌犯用遠端遙控方式劫走日本自衛隊最新研發的直升機,要求日本首相立即停止所有核電廠的運作,否則要讓那架直升機直接墜毀在核電廠上頭製造核災。這個威脅太巨大了,首相最後接受了這個條件停下了所有核電廠的運作,對於大眾立刻產生衝擊,舒服的吹著冷氣,當下就沒有了,日本交通大量需要的電車也停駛了,超高辦公大樓平時感覺視野遼闊,感覺整個城市都在掌握裡,這時候就感覺比下十八層地獄還痛苦。
這就是一個推理作家了不起的地方,他讓讀者去思考一個議題,藉由一個看似不可能但是你仔細想他言之成理的一個情境,迫使你我應該切身思考的題目,盧建彰很喜歡最後這個犯人說的話,他說,今天問題不在於你的立場是擁核或是反核,真正的問題是日本人民的冷漠,日本人民對於每天都在使用的能源竟然從來沒有去思考過它從哪裡來,個人的選擇會對國家造成多少影響,真正有問題的不是核能,是這個心態、是這個態度。我認為做一個台灣人,我們也應該要讀這本書。
伽利略系列主角湯川學除了物理學的關係,另一層意義是回顧歷史上的伽利略,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反叛的人物,從文學評論的角度去看,湯川學基本上就代表在現實世界裡,一個不服從體制、不服從所謂過去既有定律的人。比如說他看到小孩會起蕁麻疹這樣奇妙的設定。據說,東野圭吾曾說過,寫到後來他是以福山雅治為藍本來書寫湯川學的,就好像提到加賀恭一郎,就會聯想到阿部寬。
書中他的偵探夥伴也是同學的草薙刑警,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會「使用」內海薰這位女刑警,影視裡角色由柴崎幸扮演,經過這幾年我們一起看著,以前的女神慢慢的也走到一定年紀,而內海薰這個角色,其實是東野圭吾的作品被影視化之後,被編劇所請求創造的,盧建彰強調,這一點非常有趣而且是很當代的,特別是當代才有的現象;一個寫書的人、一個作者,竟然會因為他的作品影視化之後,反過來又影響到他的創作的生命。
東野圭吾今年64歲,他的創作的時間剛好也是盧導打趣說自己從不良少年變成不良中年的這個過程,一同見證了日本經濟泡沫化之後,東野圭吾的每一個作品都在與社會對話,他看著這個社會產生什麼現象,所以他做了什麼書寫,在311發生之後,大家也在期待作為日本當代的國民作家會有怎麼樣的作品,後來他果然推出《當祈禱落幕時》。
小說與讀者生命經驗的相互映照
最新的作品《透明的螺旋》,談的都是現在與過去,裏頭有非常多的角色,包含主角湯川學本身都必須要去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哲學問題:「我是誰」,還有「我從哪裡來」、「要去哪裡」。透過書名可以想像這是關於一個身世的故事、這是關於一個生命的故事,因為作者有意的誤導,一開始還真的會看不懂東野圭吾埋藏的謎,盧導說他在夜裡頭讀到11點多,忽然大叫:「啊!」,在旁邊太太嚇一跳,問:「你是怎樣?」三天後,換她大叫:「啊!」,他立刻跟老婆說:「我們現在可以討論了。」比起那個故事本身,他沒有想到東野圭吾走到這個位置,也忍不住猜測作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故事中的情節是不是真的發生在他身上或他家人身上?
盧建彰在不能劇透的情況下,藉由他執導與家有關的三部廣告導引讀者體會,作品中有他自己與父母真實相處的情節,他帶癌末的父親最後一次出遊,陽光從車窗灑進來的時候,久病苦痛的臉上臉上竟突然有了笑容,五天後,父親離世,但那笑容一直在他記憶裡,也成為他微電影中動人的一幕。《透明的螺旋》讓他有強烈的感受,東野圭吾應該也正在面對人生這樣的情況,因此把這個議題擺進來,作為一位小說家、創作者,其中很重要的意義在於,跟這個世界的問題,藉由創作去解決自身的問題,很多時候並不會有答案,但是這個過程裡頭產生的作品,或許有機會成為別人生命的答案。
盧建彰說,他可以強烈的感受東野圭吾來到創作生命的下半場,作品裡綻放出的人性光輝,對照早期的作品裡突顯自己比讀者更聰明、比評審更聰明,現在的東野圭吾追求的是如何讓每個人都有感,小說裡與讀者對話的主旨已經從物理已經來到心理,《透明的螺旋》裡的川湯學從一個冷酷無法群居的天才,竟放下他最重視的研究工作,回家陪伴年邁的雙親,東野圭吾讓我們見到湯川學的脆弱,解除了生命裏頭巨大的奧秘,做為讀者,他更傾向喜愛這樣的東野圭吾、傾向喜愛這樣的湯川學,喜愛湯川學一路從一個人冷酷的學者到一個對人生所有充滿難解的題,看到答案但同時也放下那答案的模樣。他喜愛跟著東野圭吾一起長大。
-
本場講座同步收錄於迷誠品Podcast|#誠品LIVE
👇線上收聽連結👇
https://link.chtbl.com/qHxgZurD
▌講座來賓
盧建彰 (導演、作家)
是廣告導演也是詩人,是小說家也是跑者。 曾是GUNN REPORT廣告創意積分台灣第一名,寫了十五本書,寫過三首歌,和鋼筆是舞伴,每天一定要與咖啡談戀愛,還要游自由式一公里或跑五公里。認為如果抓到一個信念就要有抓到一個信念的樣子,不然就別怕北七過日子。出版著作:《把好事說成好故事》、《替補的王牌》、《最大的示愛:掰掰~有點糟的一年,未來我們好好過》、《文案是…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文案力:如果沒有文案,這世界會有多無聊?》、《感動,才有影響力》、《空烏》、《藥命》、《創意力:你的問題,用創意來解決》、《跑在去死的路上,我們真的活著嗎?》、《願故事力與你同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