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歷過對方的傷痛,就別輕易評價,《除了病,我一無所有》
撰文 洪子如(April)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翻開的那頁內容並不足以構成你評價它的好壞;沒有參與過他的傷痛,就不足以瞭解其中的痛苦,許多時候的疼痛與難受並不能用一句「久了就會好」、「我懂、我理解」輕描淡寫地帶過。
或許對方不需要你的安慰與同理,只是需要靜靜地陪伴。
{本內容節錄自《除了病,我一無所有》,由采實文化提供;僅反應作者意見,不代表誠品立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當親密的人在我面前崩潰哭泣、訴說自身痛苦之事時,我會盡可能地面無表情。
或許是在自己的經驗裡,當我忍不住對他人展露真實情感時,很害怕對方同情的眼神和語氣,當我察覺到那些心疼與憐憫的話語,只會讓我的情緒更為低落。於是我訓練自己在接收別人的悲傷時,盡可能地像一根只會眨眼睛的木頭,不隨意丟出任何多餘的情緒給正在受傷的人。
這才想起了初期諮商時,我曾抱怨諮商師沒有給我任何建議和方向,就是讓我講,順著我講,當時覺得既浪費時間也浪費錢。
圖片|tvN 드라마(Drama)
我曾經換過三個諮商師,在整個過程中,面對講了五十分鐘的我,他們只有以專注的眼神看著我,不做出任何回應,直到最後才告訴我,他們認為沒有把握處理好我的狀況,問我是否同意轉介。
就這樣,難以提及的過往細節被迫硬生生講了三次以上,又哭又累地走出諮商室,才發現又要重複第四次了。事件和回憶的經過變得更為清晰痛苦,也開始知道自己是沒辦法接受現實的哪個部分,甚至開始接受那些無法接受的自己、不想談論時的感受,一塊一塊地拼出情緒的原貌。
後來,我很感謝那三位替我轉介的木頭諮商師們,謝謝他們在認為自己沒有把握時不隨意回應我,保持謹慎與專業,不講出任何一句認同我或是否決我的話,甚至連「對,我懂,我理解」這些接話詞都沒有。對方毫無反應的情緒,讓我當時脆弱危險的狀態維持在一個低點,不會變好,但也沒變得更糟。
或許我能還活著,是因為他們絲毫不回應我的情緒,讓我在面對自己的悲劇時,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於個人療傷,而非關注他人對此事的評價。
我希望自己能小心翼翼保護親近之人的情緒與狀態,盡可能地對於他人的悲傷面無表情,如果我沒有把握,就什麼都不要說。
.
.
.
▊沒有誰能完整參與你的悲傷
這次,我們不加油,願「理解」能瓦解「誤解」。
承接自己的悲傷與難受 ☞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
▊關於作者
洪子如(April)
現於網路社群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現任職於電視台網路廣告製作人與編導。
2020年,擔任電影《孤味》、《逃出立法院》側拍攝影及花絮製作。2019年,導演VR作品《like plant like painting》身心障礙虛擬實境體驗計畫,獲文化部平權個人最高補助。
✦
▊延伸閱讀
☞ 同病相愛;其實,在愛情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怪胎》
☞ 生病的心長什麼樣子?西班牙建築師以房屋設計,詮釋不同病者所處的內心世界
☞ 看到這兒的你,滑了多久?《選擇障礙世代》教你逃開看似自由卻不幸福的文明病 #誠品選書